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共6册)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莫里斯 威廉·麦克尼尔更新时间:2020-01-17 14:09:55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极简人类史》是一部视野宏大、脉络清晰的人类简史。它讲述现代智人近10万年的发展轨迹,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在138亿年宇宙演化的壮阔背景下,俯瞰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构建一幅关于人类历史的路线图。从宇宙大爆炸、星系演变、生命进化,讲到早期社会的诞生、农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与文明危机。全书共4个篇章,在不到10万字的篇幅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阶段的发展框架:第1章,“前传:开端之前”,讲述在宇宙演化进程中,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现代智人是如何出现的;第2章,“开端:采集狩猎时代”,讲述现代智人如何从生物圈中脱颖而出,建立人类社会;第3章,“加速:农耕时代”,讲述农业文明的扩散,以及分散在各地的社群如何建立起相似的生活方式;第4章,“我们的世界:近现代”,讲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的诞生,及其如何一次次将我们推到文明危机的边缘。通过这4个章节,《极简人类史》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历史大图景,帮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类历史从哪里来,以及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这本书用一个大比例尺看待人类历史,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了无生趣的事实”,而是富有逻辑、互动连接的人类共同的故事。"《人类的演变》,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诸如白人贩卖黑奴、原始社会的暴力残杀,亦或是其他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在当时却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状态?而诸如自己骑着驴却让太太负重这样在伯明翰会受到谴责的行为,为何到了希腊北部小村庄阿斯罗斯却理所应当?伊恩莫里斯在《人类的演变》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答。他认为,随着每个时代人们获取能量方式的变化,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而每一个时代与其对应的观念又恰是“得其所需”:在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采集者社会,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们以自由小群体的形式生活,因此不能容忍等级制度,却能容忍暴力;而以农耕为生的农业社会,过上了相对安定生活的人们不太能忍受暴力,却相对能够容忍等级制度……伊恩莫里斯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意识,从宏观视角,结合考古学、生物学等,论述了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物质力量对人类已树立并秉持了两万多年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回溯过去,亦展望未来,并反思了人类有无可能正在为自己的灭绝铺路。这本书为现代人理解乃至宽容过去时代的价值观,至少是比较平心静气对待它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基础;也为我们更客观、深入地了解当下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以及更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未来,带来了独特的视角。"《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推荐。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自1967年问世至今,麦克尼尔《世界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全球史研究奠基人麦克尼尔的这部潜心力作《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分为四个部分三十章,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四大文明,将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处于潜在状态的整体,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勾画整体而互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综览几千年间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第一部分为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第二部分为各文明之间的平衡,第三部分为西方的支配地位,第四部分为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他强调文明间的融合,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地理、交通、技术、文艺等,人类文明的诸要素一一展现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文字引人入胜。《文明的度量》是《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续篇。就其书中提到的“社会发展指数”,作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并使用突破性的社会发展研究数据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社会发展状况。这次,作者对东西方发展状况的研究跨度1.5万年。深入总结西方什么时候主导了世界、为什么主导世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21世纪。"《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这本书中你讲读到,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将各个学科的全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但《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西方将主宰多久》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几万年来,战争一直被视作人类大的梦魇,但在这本《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罕见地融合了客观的学术研究和惊人的智慧的书中,《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伊恩·莫里斯进行了颠覆性的思考,他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长期来看,尽管战争带来了杀戮和血腥,却使人类更安全、更富庶。《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讲述了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引人入胜的战争故事,历数从类人猿到机器人的15000年的争斗和暴力,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再到“美利坚帝国”。莫里斯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时代,人们生活在争斗不休的小社会中,有1/10甚至1/5的可能会死于暴力。与之相反,在20世纪,尽管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等大小战乱,每100个人却只有不到1个人死于暴力。这都是因为战争,也只有战争打造出的利维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够确保稳定,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富庶。这本书对15000年人类战争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期。如果我们可以度过这一阶段,那么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终结战争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但莫里斯认为,要想知道战争接下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必须先明了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无疑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战争的方式,并改变我们在未来应对冲突的选择。对于那些认为战争是普世灾难的人来说,这本书将改变他们看待历史的角度;而对于每一个参与战争与和平的事业,或是在任何一方面会影响人类命运走向的人,都应当读读这本《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栾力夫 马睿 李阳 钱峰 施诚 赵婧
上架时间:2016-07-08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共6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译后记
- 第四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第三十章 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主义
- 第二十九章 西方世界 (1914~1945)
- 第二十八章 非洲和大洋洲 (1850~1945年)
- 第二十七章 亚洲对工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反应 (1850~1945年)
- 第二十六章 “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引发的西方文明转型 (1789~1914年)
- 第四部分 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
- 第三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第二十五章 亚洲对欧洲旧制度的反应 (1700~1850年)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莫里斯 威廉·麦克尼尔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第12辑)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历史27.5万字 - 会员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增订版)
本书以“文明演进”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历史36.5万字 - 会员
印度尼西亚(文化中行:“一带一路”国别文化手册)
本书分为国情纵览、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双边关系四篇,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政治体制、司法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状况、外国企业、金融市场、经贸关系、华人华侨等方面,附录还给出了该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历史4万字 - 会员
韩国研究论丛(2017年第1辑/总第33辑)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分政治外交、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三部分,论题涉及俞吉浚国民观与国民启蒙教育思想、朱子人心道心分判、儒家伦理对中韩女性的影响、美国对韩国输油管产业“特殊市场状况”的认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韩国政务社交媒体发展经验、韩国青年的择业观和创业认知、“中朝韩经济圈”建设、韩国经济模式解读、韩国欧亚战略、新世纪以来俄韩关系、韩国地方政府的对华外交等历史19.7万字 - 会员
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研究
在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外来的因素与本土国家的自主因素共同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本书分国别展开,除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之外,还就其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比较和评估。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整合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又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依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面对的。历史35.4万字 - 会员
简明世界历史知识手册
本书以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知识体系为框架,收录相关基本历史知识,为中级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一本简明扼要的世界历史知识手册。本书包括世界历史名词、世界历史年表两部分。其历史知识涵盖范围包括基本历史理论范畴与自人类起源至1949年的世界历史。历史27万字 - 会员
理解和超越印度史学转向:走向历史空间理论
本书系作者由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成果文稿修订而成。该书在当代国际学界印度史学转向的学术语境下,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对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帝国的不同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空间理论。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的历史性问题,从智识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脉络。本历史23.8万字 - 会员
现当代非洲历史与文化
本书叙述了从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非洲到当代非洲的历史,探索了历史与文化的关系,着重分析复杂历史事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对历史的影响。通过在历史视野下对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综合考察,来反映非洲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和文化的丰富与完整性。作者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把实际感悟与对中外文献发掘相结合,细节性地展现了非洲历史文化风貌和非洲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与民族性,以有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非洲社会。历史24.3万字 - 会员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记录英语民族历史的辉煌之作,历史爱好者人手一部的经典读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全景式的史学名著。《英语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为中心,从英语民族的起源、发展一直记述到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为止,既概述了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发展情况;也完整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等英语国家的诞生过程以及与英国的关系的书籍。本书作者温斯顿历史2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