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63/40668663/b_40668663.jpg)
会员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
陈立泰更新时间:2021-10-08 16:45:1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我国三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谋划我国经济新棋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联动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长江经济带内的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滇中、黔中五大城市群联动发展为研究主题,围绕生态、港口、要素和产业四大方面,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约束,促进各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港口设施共建共享、要素市场统一开放、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3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附录
- 小结
- 第六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的模式及路径设计
-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城市群产业联动的机制分析
-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的障碍因素
-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联动现状
-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联动的文献综述
- 第九章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陈立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本书运用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立足青海实际,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模式和趋行了梳理,对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历程、发展条件及基础、发展类型及特点、基本模式和典型模行了研究,分析了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及对策,这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青海现代农牧业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经济12万字 - 会员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本书围绕“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一主题,构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分析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从整体和分类视角系统地提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内蒙古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经济15.8万字 - 会员
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
商贸流通的加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不仅是扩大消费、拓展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相比于世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于世界会展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现状较为明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合作化、国经济14.8万字 - 会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玉林市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地区和粤西地区主要城市共同的发展机遇。本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对玉林市周边三个城市群发展情况和玉林市主要产业平台、开放平台做了系统分析,并借助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用数字说话,对研究城市有了比较直观、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了研究城市的经济16.1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更好服务社会各界了解双城经济圈、研究双城经济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精选了48篇决策咨询文章结集成册,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任务领域分别归类、单独成章。本报告立足川渝发展实经济25.8万字 - 会员
攀西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抓实第一资源
本书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2)、“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攀西彝族地区乡村振兴人发展的困境为依据,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摸清攀西人口流出的状况、乡村振兴的形势以及人才需求和人才发展的现状,梳理攀西彝族地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研究并提出攀西民族经济13.6万字 - 会员
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
《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研究,评价了当前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关联特征,对推进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经济10.4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现实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一书聚焦于区域视角,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客观刻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事实,并采用QAP回归分析、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协同创新主体网络和协同创新主体所在地区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构建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政策体经济10.7万字 - 会员
区域资源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河南省为例
实现资源在时空上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良性循环的基础。本书以河南省为例,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水文学为理论基础,寻求适应区域域情发展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分别从自然资源生态特征、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驱动力、景观格局演变、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构建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原经济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