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东方智慧与信仰:如何看中国人的价值观(英文)
更新时间:2022-09-14 16:52:52
最新章节:Conclusion Rise of the Values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演化铸就而成,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命体验、观念思考和精神追求,因此必然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东方智慧和内涵。本书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阐释,以生动的案例讲述中国正在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品牌:外文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外文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东方智慧与信仰:如何看中国人的价值观(英文)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Conclusion Rise of the Values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 Seeking Goodwill with Neighbors and Harmony with all Nations
- Towar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Chapter 4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Friendliness: A Foundation f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Integrity: A Basic Virtue of Conduct
- Dedication: Achieving the Extraordinary
- Patriotism: A Sacred Natural Duty of the People
- Chapter 3 Cultivating the Civic Virtue of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liness
- Rule of Law: Enter a Modern Law-Based Society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9年卷/总第7期)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海洋社会学学术理论集刊,集刊依托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在参会论文集中遴选优秀论文集结出版。本集刊办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载、转载海洋社会学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为我国海洋社会学的连续性集刊在国内学界属于首创,对我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有着开拓性意义。社科15.6万字 - 会员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
至少在近几千年,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在近代中国,家庭却沦为革命的对象。本书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探讨这一反常的现象何以发生及怎样发展。在传统政教体系崩溃的进程中,家庭面临国家、天下(世界)、个人、社会等力量的冲击而丧失了其作为社会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当复杂、深刻的,既包括进步改良之意,也包括根本废除之意。中国在近代国际竞争中的失败,造成读书人不仅激烈社科30.9万字 - 会员
劳动光荣:农民工群体及其结构化
本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在劳动体制视角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制度逻辑,并通过农民工群体理解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本书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呈现结构化特征,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占据着比较稳定的比例。农民工群体结构化的微观心理基础是他们的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互构”,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动机态度又受到农村生产社科15.6万字 - 会员
城乡社会学评论(第1辑)
《城乡社会学评论》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搭建平台、砥砺学术、拓展学术视野,进而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本书为第一辑,收录了8篇理论性文章,5篇田野调研报告,就城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建构、乡村发展的路径、大城市郊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社科16.6万字 - 会员
城市贫困老人的多重困境与抗逆过程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本书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不仅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纳入贫困老人的抗逆过程,而且将相关社会政策作为该抗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科16万字 - 会员
城乡中国基层治理:经验与逻辑
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尽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一波城市暴力兴起的大事件,但总体上保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却滋生着动荡。如何理解这一中国经验?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社科19.5万字 - 会员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9辑)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社科26.4万字 - 会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农人才政策制定过程研究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农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关注了中国三农人才政策制定过程本身。本书选取了近年来运行较为成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这一典型政策案例,运用托马斯·戴伊提出的过程模型理论,对中国三农人才政策制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全景式的分析。通过分析,本书认为当前中国三农人才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中国三农人才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应进一步借鉴法治思路。社科14.9万字 - 会员
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以西部地区为例
本书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对特困儿童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将之细化为具体的需求指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的社会权利实现状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基于科学、可行等原则,结合实地调研资料,本书提出依照救助资源整合输入、协调输出和专业化传递三个原则进行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体系的建构,即:以基层教育部门为组织基础成立协调中心,实现救助资源的整合输入、协调输出、专业传递。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政府社科2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