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
徐富海更新时间:2025-03-28 15:51:53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作者充分运用史料,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徐富海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本书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其次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历史30.4万字 - 会员
从《史记》到《人物志》
本书是伏俊琏教授关于《史记》与《人物志》研究的一部力作,包括以下专题内容:《史记》中的悲剧(《史记》中末路英雄的悲剧,《史记》中平凡人生的悲愤,司马迁的悲剧心理);《汉书·艺文志》的思考到《人物志的》创作者与创作环境。总之,《史记》到《人物志》反映了中华民族史学发展的对接、想通和恢弘气象。作者讨论的几部著作在中国史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厚的历史根源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更是中华民族不曾中断的伟大记录,是历史22.3万字 - 会员
中国通史:修订本(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为高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在这部作品里,吕先生对中国自上古时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军事、社会与文化等作了全面、简明的叙述与梳理,文字平实,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部上佳的中国通史读物。此次再版,对发现的字词、历史知识点等错讹一一予以订正,以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历史29万字 - 会员
柳原前光《使清日记》研究与校注
本书“研究篇”从赋予言说以意义的文学性阅读出发,梳理《使清日记》所载内容,研讨柳原前光的中国观察和中国认识,从文学发生学角度分析日记的文本生成,并从一个侧面呈现晚清社会、近代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殊途分野的近代化进程。“校注篇”对《使清日记》写本录文并断句标点,校记其中的衍字、脱字、误字、旁注、誊录空白等,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改正书页混乱情况,对中日重要人物、节点事件以及难解字词的含义、诗文的用典出处等予历史23.2万字 - 会员
德国巴陵会馆藏文献中的中国叙事
本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由传教士撰写、巴陵会纂辑发行的各类文集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文献是当时德国读者感知中国、遥望中国的热销读物,其中有近60册“中国故事”,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故事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中国信徒传记等题材。这些作品承载着传递中国社会文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在爬梳巴陵会在华传教史、厘清传教手册文本体裁发展历史11.6万字 - 会员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原为张荫麟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对史料进行了严格的甄选,并融入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历代社会的变迁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从殷商到东汉的历史画卷。因书中没有繁琐的引证和考据,非常利于学生阅读,因而被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誉为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历史14万字 - 会员
有温度的中国史
本书继承了“纪传体”史书的传统,以人物为主体、以时间朝代为轴线,以简洁而生动的笔法叙述中国历史。透过本书,读者不仅能看到朝代更迭、历史兴亡,还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看到掌权者如何变成权力的奴隶,看到曾经血战沙场的英雄走向迟暮,看到才子佳人如何在时代动荡中寻找归宿……历史,本是由鲜活个体书写而成的,有血、有肉、有温度。本书旨在带领读者共同体察历史的温度与人类的命运,读懂中国历史。历史14.2万字 - 会员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枢纽性、全局性的问题。《论持久战》是系统阐述抗日战争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著作。持久战的思想来源于哪里?毛泽东为何要写、对谁而写《论持久战》?国内各方势力对持久战如何理解?国共双方对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有什么不同?持久战如何战、如何到“底”、要多久?等等。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历史27.7万字 - 会员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历史1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