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研究与应用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4 成品油价格预测过程分析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并没有完全接轨,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因此,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这个滞后期就为国内成品油交易各方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而国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几乎一致,它们之间有很高的相关度(见表3-5)。因此,下面将结合案例,仅就胜利油田物资供应处所关心的重点物资——原油价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对于胜利油田物资供应处分析和把握成品油的市场价格走势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石油市场的特点分析、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分析、预测方法的选择、预测过程及结果的说明和修正。

表3-5 国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表

3.4.1 石油市场的特点分析

石油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使石油价格在四年时间上涨了近20倍,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尤其是中东地区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战事频繁,石油价格也随之跌宕起伏。

石油是一种对国际形势变化非常敏感的商品,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经常会出现比较剧烈的波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市场油价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8年—1973年,当时油价主要由几家跨国公司联合控制,石油贸易主要以远期合同为主,原油价格实行“标价”制。油价非常低廉,长期稳定在5美元/桶左右。

第二阶段是1973年—1985年,欧佩克(OPEC)力量逐渐壮大,并用“石油武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并通过控制生产限额等方式,提高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这一阶段也是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作用下,石油价格由5美元/桶上涨到40美元/桶以上,最后回落到28美元/桶左右。

第三阶段是1986年—2000年初,这一阶段欧佩克内部出现不团结,各成员国为了各自利益私下超产现象严重,欧佩克控制市场能力明显削弱,在1986年中,石油价格一度跌至8~9美元/桶,给石油生产国带来了巨大损失,后来经欧佩克和美、英等国协商限产和采取一系列措施,才在1986年将油价定位在18美元/桶的水平上,并一直维持到2000年初。

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初至今,这一阶段欧佩克加强内部团结和对油价的控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渐增强,成员国严格执行生产限额,国际油价不断上升。2004年全年平均原油价格比2003年上涨幅度超过30%。2008年新年伊始,受到中东地缘政治动荡、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储备需求加大、低库存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原油期货价格触及100美元/桶。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石油价格上涨近100倍。

在石油产品市场上,石油供应与需求是调节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石油产品的特殊性,石油价格还受到诸如经济形势、国际关系、突发事件、投机行为和市场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石油市场变化异常复杂,任何一个因素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因此,本节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油价格进行预测。

3.4.2 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是一种对国际形势变化非常敏感的商品,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十分复杂,不仅有供需方面的因素,还有资本市场投机因素和各方面背景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等,具体影响因素见表3-6。

表3-6 石油价格影响因素

1.市场供需状况

从长期角度来看,石油的市场供需状况是影响并左右石油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石油市场供需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纯资源与供求角度的基本面;另一个是外在的调节因素。

1)基本面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影响石油市场供需的主要因素是资源供应状况、市场需求状况和库存储备状况三大因素。

(1)资源供应状况。

在供给方面,虽然在世界现代石油工业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所谓世界石油资源即将“枯竭”或发生“严重短缺”的警报和惊呼,但事实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世界石油资源问题不会影响石油供应的增长。导致进入国际市场的原油增加的原因:一是新的油田的投入开发;二是产油国出口的增加。

(2)市场需求状况。

在需求方面,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地区,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80%,而储量仅占全世界的12%,产量占24%。今后,这种石油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将加剧。2007年十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这4个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为7.927亿吨,占全球年石油消费总量的20.6%,占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总量的70.9%。2009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已超过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从宏观上看,对原油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快慢。

(3)库存储备状况。

在库存储备方面,除了现货短缺的原因以外,其他可能导致库存下降的原因还包括:石油产业为了减少周转资金和提高股东收入,转向JIT库存管理方法;大量储存在海底的原油没有统计到库存数据中去;期货市场存在明显的现货溢价现象,从而促使石油用户购买期货而不买现货。市场把库存下降看做是现货短缺的迹象,从而抬高了现货油价,加大了现行溢价并且会导致库存的进一步下降。

2)外在调节因素

从外部调节因素来看,主要集中在:①世界经济环境与发展前景及其变化情况;②政治与战争因素;③欧佩克组织的限产保价政策;④资本市场的投资因素与市场心理因素。从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发挥出不同的引导作用。其中,欧佩克的限产活动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决定未来国际油价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世界经济环境。

国际经济发展是推动原油市场的原动力,世界经济的状况特别是发展周期及其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变化,决定中期内国际油价水平和发展趋势,尤其是美国及欧共体国家经济复苏及增长程度对国际油价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美元汇率的走势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例如2001年“9 · 11”事件后,世界经济增长快速滑坡,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明显下降,国际油价在2001年最后两个月内下挫了30%;2002年受到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恢复性上涨;2004年在全球经济超预期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中东地区恐怖活动猖獗、产油国政局动荡及投机炒作的共同作用下,油价飙涨;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和金融危机的蔓延,油价开始一路下滑,到2008年12月,短短5个月时间里跌破40美元/桶!表3-7是联合国和有关组织提供的世界和几个石油消费需求大国经济增长率和石油消费的增长率情况,明显揭示了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增长的内在联系。

表3-7 世界经济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增长率状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国报告(2009年1月)

(2)国际政治因素。

所谓影响油价变动的政治因素,是指突发性的政治事件,如爆发战争、兵变、动乱、革命、政变等,以及为达到某种政治经济目的而采取的政治行为,如石油禁运、一国石油政策变化等。

历史的经验表明,石油是政治性资源产品,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几次大的波动都和政治动荡有关。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东战争及随后的石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其后的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的“沙漠风暴”等都一度引发了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急升的局面;2001年“9·11”事件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在恐慌气氛下猛涨了数日;而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一场争夺石油利益的战争。可以说,从总体上来看,政治原因是影响油价涨落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造成短时期内油价大幅度陡升陡降的直接的、唯一的原因(见附录)。

(3)欧佩克的限产政策。

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主要是根据油轮运输出售油品而确定的。每年,油轮供油额为16亿吨,占世界石油开采量的47%,其中,欧佩克通过油轮运输保证11亿吨石油的供应,占世界石油开采量的约1/3,占油轮运输供应的69%。因此,欧佩克在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确定中起主要作用。

欧佩克组织实行的限产保价措施,是引发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居高不下的先导原因。海湾战争后,由于阿拉伯一些主要产油国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支付军费和战后重建,纷纷置欧佩克的生产配额于不顾而竞相增产,致使国际市场石油供给过剩、油价不断下跌。欧佩克成员国在共同利益面前,经过磋商,终于认识到了各自为政造成国际石油价格降至30年来最低点的严重危害,遵守减产协议,产生了实际效果,促进了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而这之后,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加入欧佩克成员国的减产行动,共同遵守已达成的减产协议,改变了原来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互相冲销的格局,共同促进了国际石油价格的猛涨。这预示着今后石油生产国的行动将不断趋向联合,必将在世界经济中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

欧佩克各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执行已定的减产和限产协议是决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油价水平的第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一些欧佩克国家进行欺骗性的增产的危险始终存在。

(4)资本市场的投机炒作。

虽然供需关系趋紧是推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升的基本因素,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人为投机炒作也是造成油价暴涨的重要原因。

在欧佩克限产保价和世界石油需求趋增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本已趋升和看涨,而人为的投机炒作则对油价的暴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大多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管理和监控,国际金融组织也在制订并出台一些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限制投机性基金以高杠杆率融资的规定,从而减少了资本市场上大规模的投机活动,促使国际游资转向商品期货市场,将价格不断攀升的原油当做投机炒作的新题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根据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资料,各种基金会和一般投资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中所占份额达到20%以上。投机商的炒作使本来波动不已的石油市场更加不稳定。据估计,因期货市场投机造成的油价上涨幅度在5~8美元/桶之间。

2.其他因素

影响原油市场价格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以下几项。

(1)替代能源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科技的发展(包括对石油新用途的开发)、能源效率的提高及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等,决定了油价的长期趋势和水平。随着新技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应用,对石油的替代作用逐步提高,且各国普遍建立起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对石油价格的波动及时进行调控。

(2)石油消费政策。

各国的石油消费政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石油消费实行的高税政策,也是拉动油价上涨并且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3)气候情况。

例如,北半球的寒冬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油价,寒潮会使人们担心油价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抬高原油及其产品的价格。

(4)船运能力。

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主要是由油轮运输出售油品而确定的。老油轮的退役、新油轮补充不足和运输航线的拉长,都会导致原油运输能力不足。船运能力紧张不但拖延了原油从产地到达消费地的时间,还增加了原油加工成本,从而引起原油价格的上涨。

3.4.3 预测方法的选择

1.石油价格预测方法

石油价格预测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生两次石油危机以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起来的。到2001年为止,仅在一些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大约就有600多家专门从事油价预测的机构。他们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前者的代表是德尔菲法;后者依预测中所使用定量模型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结构模型(如回归模型)、线性时间序列和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

2.选定预测方法

受到所收集数据的限制(由于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且相关因素数据难以获得,本案例所用分析数据主要是1999年7月—2005年5月的布伦特原油在国际油品市场的普氏现货报价,数据来源于中国石油商务网http://oilchinal.com),本案例选用时间序列预测法进行定量预测。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综合运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预测部分选用了霍特指数平滑法(经试算,霍特指数平滑法不但与一些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如ARIMA模型)结果相差不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2])。

3.4.4 石油价格预测

1.作散点图

表3-8是1999 年7 月—2005 年5 月布伦特原油月均价格。对此数据作散点图(见图3-4),可以看出,原油价格存在长期增长趋势,这种趋势大致属于线性增长趋势,根据前面几节对方法的比较及说明,特别选用Holter-winter双参数指数平滑法,其预测公式为

图3-4 原油价格趋势图

式中,αr是平滑常数,式(3-10)的第一式表示预测公式,l为外推预测时期数。这里特别选取l=1,即只预测下一期的原油价格值,其他期的预测可以类似处理。

表3-8 1999年7月—2005年5月原油月均价格(单位:美元/桶)

续表

2.计算过程

1)选定初值

通常选D1为初始值a0,即a0=19.270555 56,b0的选择按如下公式进行:

计算得b0=0.912513 227。

2)平滑常数αr的优选及预测结果

运用公式(3-10)及Excel软件,可以得到atbt的值,一期预测值、预测误差、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9。其中,两个平滑值,αr的优选可以通过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来实现。由于预测误差的平方和(SSE)是两个平滑参数αr的函数,借助Excel很容易得到,α=0.925712 11,r=0.043894 176。2005年6月预测值为49.53。

表3-9 用Excel软件及霍特指数平滑法预测原油价格

3.作拟合图

根据表3-9,可以得到布伦特原油价格拟合及预测图(见图3-5),可以看出,拟合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在几个重要的点上有滞后的现象。

图3-5 布伦特原油价格拟合及预测图

3.4.5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说明

1.石油价格变动趋势及原因说明

综合2005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和2005年上半年原油价格的走势,并结合上述定量预测的结果,我们预测,2005年6~8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将保持在比较高的价位,分析如下:从中、短期来看,由于导致油价上涨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当时基本供求关系仍然紧张、石油输出国组织无力增加石油产量、新兴国家对石油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国际金融投机等)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具体原因可能是下述几项。

(1)美国在当时原油储备高达到7亿桶的情况下,仍然宣布将继续增加原油储备至10亿桶,为投机资金的疯狂炒作打开了方便之门,这将会引发油价的上涨。

(2)随着进入2005年夏季汽油消费高峰期,原油价格可能还会出现一定上涨。

(3)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如受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尼日利亚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等),很可能也会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的再次上涨。

(4)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挪威可能爆发石油工人罢工,同时,市场对炼油产能不足的忧虑加重。

(5)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和天然气储备国,也是欧佩克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伊朗当时的新石油政策还不明朗,但西方普遍认为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有关政策会导致伊朗石油出口的减少,因而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会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6)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财政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伊拉克石油产量能否提高,都将会影响到2005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走势。

事实上,推动油价上升的原因是多重和交错的,从油价的走势与市场实际的供需情况来看,市场并没有完全依据我们通常认为的供需基本原则进行运作,而是受到了其他方面潜在和隐形因素的左右专家估测,在40美元的油价当中,有30美元可以归因于世界石油的需求,另外10美元则归因于地缘、政治、风险等市场非基本因素的影响。。2005年下半年,美国的石油全球布局是造成国际原油出现高溢价的关键因素。

2.对重大事件发生时点的说明

尽管这里选择的预测方法总体精度较高,但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点上,仍然呈现出滞后的预测结果。从图3-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发生预测误差较大的时点上,往往都受到了难以预料的重大事件的影响。例如,2000年3月中旬,欧佩克成员国达成了从4月1日起增产170万桶/日的协议,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滑;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市场油价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猛涨后,随着产油国纷纷承诺确保供应,以及人们对于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10月份油价开始大幅下跌。可见,国际经济状况、政治局势、军事事件等因素对油价波动的影响也是十分关键的。

图3-6 1999年-2005年原油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