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品格是成功的决定性力量(2)
2009年5月26日上午,陈光标通过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3300万元的款物:6000台电脑,10辆崭新的依维柯公务车,1000万的现金,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以及甘肃、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
至此,陈光标在2009年以来的慈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累计总额超过8个亿。
陈光标从不讳言慈善带给他的实利——捐得越多、得到的越多。他说慈善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意。他的主业——再生资源利用,说简单点,就是一边拆房子,一边对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根据国家政策,这种环保产业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我每个月公司有项目赚钱,就会拿一定的比例来回报社会,多大比例呢?5%、10%、20%都可以,这不会影响公司发展的。”陈光标说。
在被问到企业家做慈善是否影响企业发展时,陈光标认为做企业与做慈善不矛盾,“这几年我50%的时间用在慈善上面,50%的时间用在企业上面。通过我捐赠的数额就能看到,我捐赠的数额一年比一年多,这就说明,做慈善不但不影响企业发展,反而能促进企业发展,回报社会越多,社会对我的回报也越多。”
陈光标对慈善事业有着独特的理解:人生世上,财产越多就越要帮助别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帮助别人,你才会感到快乐。陈光标也常常与人分享他对财富的认识,即:财富如水。他认为,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陈光标一边做企业一边做慈善,就是因为他懂得品格就是财富,是一个人提高财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对于财富,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认为现在在他心目中,慈善已经超过了微软,他说:“我现在在慈善中的工作已经超过了我所做过的任何事情,甚至超过了微软。因为在这里每天的活动,我们有许多很有‘野心’的目标,现在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于财富的问题了。而是你跟许多聪明的人一起工作,每天面对很多对世界非常重要的问题。跟这些人一起工作是非常有趣的,而当你达到了你所设定的那些非常艰难的目标的时候,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是从未有过的。”
世界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则承诺将85%的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
那么,是这些世界级的富豪们突然变得不爱钱了吗?不是,他们当然爱钱,并且比一般人更爱!但是,他们又与很多人有着不一样的品质,他们认为金钱只有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只放在银行或私人的保险柜里,则金钱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拥有它的人,只是拥有了它的所有权,但并不等于拥有金钱就拥有了幸福。
可见,我们不但要有致富的能力,也要有好的品格,唯有如此,善良、正直等好的品格才能指引我们、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财富!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你品德高尚,平时乐意帮助他人,那么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古人曾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实也的确如此,你付出了什么,也会得到什么。如果你品德高尚,平时乐意帮助他人,那么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并不是说这个社会是功利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应该是相互的,如果只想得到却不想付出是不太可能的。而生活中那些品质高尚的人,也总是得到回报最多的人。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国家每年都举行南瓜品种大赛。一个叫阿勇的农夫成绩异常出色,每年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且阿勇乐善好施之人,每次得奖后,他就把他辛辛苦苦培育的南瓜种子分给四邻。
他的这种举动感动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但阿勇却说,自己将这些种子送给乡邻也是为了他自己。
原来,阿勇将南瓜品种给邻居们后,他们也种上了优质的南瓜品种。由于大家的地都比邻相连,蜜蜂传播花粉的时候就可以将邻家优异的花粉传播给阿勇的南瓜。阿勇说:“你们想想,要是邻居家种的南瓜品种不好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却正好说明了要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不能独享利益,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付出,慷慨的去扶持别人,自己也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回报。
有一次,一位叫王月香的商人和她的丈夫一起搭乘陕西地质学院的旅游车从由西安回浙江。路途中,邻座的一位地质学院的教授不慎丢失了钱包,不由着急起来,担心身无分文无法回家。正在教授左右为难的时候,王月香慷慨解囊,她掏出1500元塞到教授的手中,说:“出门也挺难的。这点钱够用了吧。”
教授十分感动,他当即掏出本子,询问王月香的姓名和地址,表示一定会寄还这些钱。
王月香笑笑说:“我们既然要给你,就不要你还的。这也是缘分,就算我们交个朋友吧。”
教授无法推辞,就递上了自己名片,说:“你们在外经商,也不容易,钱。我一定要还的。如今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
原来这位教授姓屈,是一位地质专家,多年参与西北地层石油蕴藏的勘探与研究。后来,就是这位屈教授给王月香到西部打油井提供了信息。
虽然王月香最初帮助这位教授没有任何动机,但她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结交下了两人之间的友谊,而正是这份友谊,给她带来了商机。
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社会分工越细,每个人对他人的依存度就越高,而那些品质不好、自私自利的人,由于吝啬于付出,在他们遭受灾难时,也就不容易获得帮助。
帮助别人、扶持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双重奖励:表面上是在为对方提供发展所需求的一切资源,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创造财富埋伏笔、做铺垫。一旦你的这些“先期工作”有了成效,你所能得到的回报必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一位成功人士曾说:“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解惑,自己获得知识;帮助别人扫雪,自己的道路更宽广;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友善的回报。
不随波逐流,坚守立场
原则有时候与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要原则还是要利益?一个人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就能够从他的选择中看出他的人品。
所谓“随波逐流”是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多被人们用来比喻某人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当然,一个品质高洁的人,是坚持立场、原则的,但纵观历史,还是有很多人随波逐流,没有坚守原则,当然,这些人也往往因为品质恶劣而没有好的人生结局。秦朝李斯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暴死后,因他生前未立太子,随行的李斯担心诸子争位,天下生变,就秘不发丧。这一来,却给宦官赵高以可乘之机。
赵高见到李斯,说:“现在立谁为太子,就在你我口中一句话,不知尊意如何?”
李斯厉声正色地说道:“你怎讲出这种乱政亡国的话来呢?这不是当臣子的人应该议论的事!”这时候的李斯还是一心为大秦着想的,没有太多地考虑个人利益,换言之,他还是有一点立场的。
然而,赵高并没有理会李斯的斥责,继续说道:“我赵高只不过是一个宦官仆役,幸而能够粗知些刑狱文书,在秦宫中管事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中,从来没有见到功臣和退位的丞相,有封地和爵位传及到二世的,最终都是被诛杀而死。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您都是了解的。长子扶苏刚强勇敢,对人信任,善于鼓励士人,他即位一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恐怕终究不能戴通侯的印绶,荣归乡里,这个结果你是知道的。以我之见,不如立胡亥为君,这于你我都是有利的。”
李斯心里开始认可赵高的话,但他也知道赵高阴险狡诈,因此不敢贸然行事。因而继续装作一本正经地说道:“请你不要再说了,我李斯遵奉皇帝的命令行事,顺应上天的安排,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
赵高见李斯口是心非,便进一步用胡亥来威胁他。李斯软了下来,便与赵高、胡亥定下了谋害扶苏和蒙恬等人的阴谋。
扶苏自杀,蒙恬被困的消息传出后,赵高、李斯他们立即发布了始皇帝去世的消息,并宣告了始皇帝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胡亥即位登基,称为二世皇帝。由赵高一手导演的沙丘之变的阴谋,终于得逞。
秦二世胡亥乘始皇的偶然暴死,侥幸窃取了皇位。他本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却暴戾异常。据史书记载,他在戮杀大臣蒙毅之后,又将十二公子诛杀于咸阳,再将十公主磔死于社县。此外,他还继续修筑宫室,横征暴敛。
对于秦二世的暴行,李斯或退让默许,或随声附和,或公然赞助,完全丧失了一个大臣应有的原则和立场。以至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关东豪杰并起,李斯才有所醒悟,他企图上谏胡亥改弦更张,但没有效果。
不过,李斯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他仍然有力量阻止胡亥的一些暴政。但是,已经失去做人原则的他贪恋爵位,利令智昏,只是曲意逢迎,最终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他挖空心思向胡亥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督责之术”。所谓“督责之术”,实际上是严刑酷法和独断专横的代名词,即对臣下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君主要驾驭群臣,不受臣下的非议等等。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永远统治天下。独断专行的胡亥采纳了他的“督责之术”。
秦二世二年,赵高身居要职,恃宠专权,他觉得丞相李斯是自己唯一的阻碍,于是决定除掉他,赵高设下了“请君入瓮”的圈套,他故意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诱使李斯劝谏秦二世停建阿房宫。李斯叹道:“二世不坐朝廷,常在深宫,没有上奏的机会啊!”。
赵高见李斯已经上了圈套,便说:“只要二世有时间,我就通知您上奏。”此后,每当秦二世与宫女纵情嬉戏时,赵高就派人通知李斯。李斯丝毫不知内情,接二连三叩宫求见,惹得胡亥大怒。赵高则趁机进行离间。
李斯觉察到遭到了赵高的暗算,就立即上书二世,请胡亥尽早铲除赵高。但此时胡亥与赵高正狼狈为奸,李斯欲借胡亥铲除赵高,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二世听信了赵高谗言,下令将李斯及其宗室宾客统统逮捕入狱,交由赵高审讯处理。李斯贪生怕死,就自诬反叛。秦二世遂下诏,把李斯“具五刑”、“夷三族”,腰斩于咸阳。
在此,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如李斯能够坚持立场,在秦始皇开死时,支持让扶苏登上大位,也许他的人生结局就不会这么惨了,但在功名利禄面前,他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听从赵高的威逼利诱,篡改了遗诏,立秦始皇二子胡亥为帝。最终也把自己送进了坟墓。
李斯的人生结局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立场、随波逐流的人,终究会害了自己,而生活中那些能够坚持原则,坚守立场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注重修养,慎用权力或是拳头
一个不注重品行修养的人,必将导致人生的失败。
在生活或生意场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处在同一环境和机遇中的两个人,他们智商不相上下,但一个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甚至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另外一个则一辈子平庸,做什么都遭遇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人生差距呢?这是因为前者注重修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懂得用“情”去征服人心,而不是用权利或是拳头,而后者则不注重修炼品德。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不注重品行修养的人,必将导致人生的失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当家人陶华碧就是这样的一位企业家。
在公司里,陶华碧没有因为自己是“老板”而苛刻地对待员工,相反,她管理员工更多的是用“情”,即实行“亲情式”管理。在生活和工作中,她更多的是为员工考虑,为员工提供方便。如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住宿不方便,所有员工都由公司提供食宿。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员工也越来越多,食宿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陶华碧坚持没有放弃这项制度,当公司后来发展到1300多人时,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
陶华碧对员工的关心不止体现在住宿、吃饭上,她还像亲人一样关心员工的家庭事业。
公司里有个来自农村的厨师,父母早丧,他出来打工挣钱,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但是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抽烟喝酒,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基本上都让他自己消费在烟酒上了,这样几乎攒不下钱。陶华碧了解到情况后,很为他弟弟的将来担心。
于是,在一天下班后,她带着这个厨师来到酒店请他喝酒。陶华碧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不识。”厨师被陶华碧的话感动了,于是他向陶华碧表示,一定会戒烟戒酒的。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主动要求替厨师保管钱,每月只留给他200元零花,其余的钱暂时替他保管起来,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再从她那里支取。陶华碧之所以愿意真心地帮助自己的员工,因为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就能感动整个集体。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现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业内独占鳌头,发展迅速,无不与陶华碧以德服人,以情管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