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绪论(3)

二、儿童行为塑造和改变方面

行为改变技术在儿童行为的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心理咨询人员、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够学习和掌握行为改变技术的程序和方法,一方面,可以用来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家里使儿童养成按时起床、整理学习用品和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等,在学校里可用来对儿童的教室常规、语言沟通和学业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可用来矫正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是问题行为,如可以用来矫正儿童的过分吵闹、不合作、过分依赖、乱发脾气、咬指甲、不礼貌行为、口吃和具有攻击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或问题行为。

三、医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

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对门诊病人进行行为治疗时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有:焦虑障碍、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障碍、与压力有关的问题、抑郁症、肥胖症、婚姻问题、性机能失调和人格障碍。

在医学保健领域方面行为改变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众所周知的行为医学,其宗旨在于考虑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或引起疾病,以及如何练习健康行为以预防疾病产生。其主要领域包括:

1.直接治疗疾病

因考试而引发的生理疾病如头痛、背痛或胃痛等心因症。在1960年以后,健康心理学家直接应用行为改变技术来治疗这类生理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形成了相应的治疗规范。

2.建立治疗承诺

对于一般病患,患者有50%未能遵照医生处方来服药,极大地降低了疗效,因此,健康心理学家就来协助病患承诺,遵照医生处方及时用药,这种协助依赖于行为改变技术。

3.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一个人的健康与运动、饮食有密切关系,行为改变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均衡饮食,督促人们合理运动,培养良好习惯,以促进个体的健康生活。

4.处理老年或慢性疾病

当人口逐渐老化时,愈来愈多的个人,必会因老化和慢性疾病所造成的技巧和能力的丧失,导致无法独立处理日常事务,行为改变技术正可以协助克服这些问题。

5.激励医疗人员

行为改变技术不仅可以关心病患的行为,而且可以激励医疗人员包括护士、治疗人员及医药人员,以增进他们对病人的服务。从发展观点来看,尽管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都非常年轻,但其对现代医学和健康照顾的效率和效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且极具潜能。

四、组织行为管理方面

行为改变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改进人们在各种组织机构中的行为表现,这就是所谓组织的行为管理(Organization Behavior Manage, OBM)。组织行为管理是应用行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并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比如:提高生产力、减少迟到和旷职现象、降低职工的离职率、增加销售量、建立新业务、改善工人的安全条件、减少雇员的偷窃现象、减少商店被盗现象以及改善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组织行为学中,行为改变技术的具体用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员工生产力。到目前为止,多数的应用集中在绩效的产出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或者任务的完成情况受到良好行为管理技术的积极影响,使得员工绩效的质和量都有所提高。

第二,避免缺勤和迟到。在该领域中常常使用小额的金钱激励或者奖券激励作为对出勤或准时的奖励,或作为对缺勤或迟到的惩罚。有6个采用最合理方法的研究报告,缺勤率减少8%~50%,迟到率减少90%。

第三,解决安全问题和事故预防。大多数组织,特别是制造业公司以及其他使用危险设备的公司,都非常关注安全问题。有关研究表明,行为改变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弗吉尼亚电力公司实施了有安全工作习惯的员工可以得到50~1000美元的规定后,更多的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南方新英格兰公司对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员工给予赠券后,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员工越来越多;南方精冲是一家拥有225名金属开采工的企业,在实行了针对安全问题的行为管理计划后,事故减少了33%,伤害所造成的平均成本从平均1400美元降低到了500美元。

第四,提高销售业绩。销售经理或者培训者依赖于内在激励技术激励销售人员提高他们的业绩。比如,一位行为管理技术顾问告诉一家公司,应该给其销售人员实行多媒体培训计划,这将教给他们有效的销售技巧。然而,当热情高涨的受训者结束了培训计划,并开始使用培训计划教给他们的东西时,他们却得不到任何反馈和强化。在几个星期后,这种热情便开始消退,最重要的是销售业绩开始下降。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激励系统没能有效地运用。

五、社区心理学方面

在社区心理学中,行为改变技术可以通过使每个人都受益的方法来影响很多人。社区行为的干预目标包括: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增加废物利用和资源再循环,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削减危险驾驶,减少吸毒,增加安全带的使用率,减少占用残疾人空间和违章停车及降低驾驶速度等。

六、个人问题的自我管理方面

在我们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在困扰着我们,这已经成为影响我们自身发展的严重障碍,如懒惰、做事缺乏目的性和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比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体重减轻?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行为改变技术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矫正和自我指导等策略在这一领域中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进行自我管理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学会行为改变技术的一些技能,包括重新安排自己的环境以控制自己以后的行为。在心理文献中报道了上百份成功的自我矫正设计,它们所解决的问题包括: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缺乏锻炼、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咬牙行为等。

总之,在能够成功处理人类问题的方法中,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涉及从抚养孩子到处理老人问题,从工作到娱乐等许多领域。它既适用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也适用于有天分的学生;既可用于自我改进,也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节 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史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广泛运用各种表扬、褒奖或惩罚的手段来增强或减弱人们的某种行为;而且使用某种方法有目的地去改变人们的某种行为,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在医籍中也早有记载。南宋名医张从政曾使用厌恶疗法治疗好一位贵妇人对声音恐惧的案例与今天的行为改变技术有很多类似之处,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自觉地运用于行为改变的实践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本节主要简单回顾行为改变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

一、国外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概况

具有科学理论支撑的行为改变技术始于20世纪初,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1920)指导雷纳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对儿童进行“恐惧”的著名情绪实验、指导琼斯(1924)的反制约原理实验研究,引发了其他行为主义学者及精神科医学专家的研究应用。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斯金纳的投入研究,行为主义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因理念不同,观念差异,形成不同派别的发展。斯金纳将行为区分为两种: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前者是由有机体自己表现出来,后者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发。于是形成了两种不同取向的行为改变技术,现分别就其发展简述如下。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取向的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

操作性条件反射取向的行为改变技术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扩展等几个阶段。

1.行为改变技术一词的出现

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一词最先出现在华生于1962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上,在1965年乌尔曼(Ullmann)和克拉斯纳(Krasner)合编的《行为改变技术的个案研究》中,通过对行为改变技术和行为模式与更加传统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学习理论可以用于矫治不良适应的行为,并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后来由于热衷此类行为改变技术的学者及教育、医疗、心理等各界实际工作者的逐年增加,行为改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的原理原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2.操作性条件反射取向的行为改变技术的萌芽

行为改变技术虽然在1962年才出现,但其萌芽、发展及理论依据早在20世纪初就逐渐形成了。1938年斯金纳出版了他的著作《有机体行为》。在此著作中,他描述了白鼠为得到食物和水这些强化物,强化了其压杆行为的实验结果,归纳出操作性行为的基本原则。这项创始性工作,激发了实验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对动物进行强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