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幽灵:潜艇](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30/844830/b_844830.jpg)
2.4 “台风”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6_0001.jpg?sign=1739276853-ctdKm7fiOMeJyVNB2Pqsoks0W9mJLMHi-0-d94b06f6d6de529abf6015e20ea33f73)
2.4.1 概况
941型核潜艇是前苏联研制的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前苏联乃至目前为止人类建造的体积最大的潜艇,其体积约两倍于美国的“俄亥俄”级。北约代号“台风”级(Typhoon Class),苏俄称为“Akula”级(注意与“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区分)。该级潜艇由红宝石设计局于1973年开始设计,由于在设计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设计工作一直持续数年。
前苏联原本打算建造20艘“台风”级,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只有6艘顺利竣工。首艇“TK-208”号于1976年6月30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正式动工,1980年9月下水,1982年2月正式服役。最后一艘于1990年2月服役。苏联解体后归属俄罗斯北方舰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6_0002.jpg?sign=1739276853-8zmfyqDGhfs67krqwmQsuXQVZXhjA0rK-0-2afe64e19b1d4aa3fbcc0be90b92ae3a)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潜艇。
2.4.2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开始研制其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并于70年代初开始研制“三叉戟”弹道导弹,该导弹的有效射程超过7000公里。当“俄亥俄”级搭载“三叉戟”导弹,只需要在美国近海就能覆盖打击前苏联大多数重要目标。为应对美国,前苏联也开始着手研制新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代号为941型(“台风”级)。1972年12月,前苏联海军总司令部通报了941型需要具备的性能指标。1973年底,941型的研制工作交由第18设计局(现红宝石设计局)进行。同期,R-39型(北约代号:SS-N-20)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正式展开。
2.4.3 艇体结构与布局
“台风”级的艇形为拉长的水滴形,艇艏圆钝,水线以下布置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艏部两侧水线以上位置布置有可收放式水平舵,航行稳定性更好。艇体扁平,指挥塔围壳比较低矮,位于艇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围壳与艇体间有一个弧形的平滑过渡,艉部采用十字舵布局,双轴推进,水平舵翼舯部平行安装了两个七叶螺旋桨,并装有导流管。
TIPS:
“台风”级是典型的冷战产物,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保证毁灭原则”。该级潜艇的总设计师谢尔盖·尼基季奇·科瓦廖夫在接受《Discovery》栏目组采访时曾说过:“你、我都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而且将要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当时美国研制了‘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了超越,我们必须研制出更强的潜艇。”这就是研制“台风”级的根本原因。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7_0001.jpg?sign=1739276853-PiJZbdm11cUNuvtKrgBtrtflyiX52eK1-0-0a608713ac4ef60eec0fde68e2564d5f)
图为“台风”级(941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艇体结构示意图。
“台风”级的艇体结构与其他苏俄潜艇不同,采用单双壳体混合结构,即在导弹发射筒部分采用了单壳体,将导弹发射筒夹在双壳耐压艇体之间,这种设计避免了因出现“龟背”而导致航行时的噪音和阻力过大。这样还节省了大量的建造费用,因为在双壳体上开导弹发射孔,需要在开孔处周围用高强度耐压材料加强强度,建造难度大。为了容纳巨型的导弹发射装置,设计局将两个直径7.2米的耐压外壳并排构成艇体,该艇体尺寸相当于美国“俄亥俄”级的两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8_0001.jpg?sign=1739276853-rQvF6QZuiVbaGwfXw70y4fWwXipDsLlC-0-eb049d31711a8da1dedd957a8cd5a721)
“台风”级拥有强硬的双壳体结构,使得潜艇在遭受普通鱼雷攻击时,大部分的鱼雷爆炸力会被双壳体的耐压舱和壳体外的水吸收,从而保护艇体。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8_0002.jpg?sign=1739276853-Dlq6M5p1ztWWhl8IsdlAmmo79TBypVKB-0-d7b242c6092f9553707769ffb76f161f)
图为正在水面航行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台风”级的主耐压艇体、耐压中央舱段和鱼雷舱部分使用钛合金材料,其余部分都用消磁高强度钢材。指挥塔围壳采用加固处理,能够轻易穿透2~3米厚的冰层。艇体内部共划分了19个舱室,从横剖面看呈“品”字形。2座核反应堆分别放置于左右艇体中。导弹舱在指挥塔围壳的前方,这样就减轻了导弹发射时产生的震动程度,缩短了发射间隔。“台风”级可以同时齐射2发R-39型弹道导弹,世界上其他任何级别的弹道导弹潜艇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8_0003.jpg?sign=1739276853-enH9yRSFDITRCUIfmGNkiad12XJ5Aski-0-072b9ccec3d122d96999a19f4f83acc1)
“台风”级与其他苏 / 俄潜艇相比,其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其中军官房间均配有浴室、电视、空调等设备,每个水兵拥有平均约3平方米的休息空间。居住区还设有健身房、游泳池、休闲沙龙等。水兵的一日三餐很丰富,黑鱼子酱、金枪鱼、巧克力、葡萄酒等一样不少。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能改善艇员在长期巡逻中的精神状态,也可提高官兵的士气。
2.4.4 技术参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9_0001.jpg?sign=1739276853-4q3dTgcyjU95UfrgLPXqCCtqrrqFX2VT-0-59858b90eb55b67fe5561611bd548de5)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9_0002.jpg?sign=1739276853-jrpbjfWMKI17gw4i9IbOfdrLbCZ7fu5p-0-ba1381f5ba603176667df761dbbe0ede)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仍采用螺旋桨推进,只是带有导管,注意与泵喷射推进器区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9_0003.jpg?sign=1739276853-b8TQ41rkXbD2nieLMgLVBu8qSIFxFUOi-0-bbf0fe614abb906db93dde767339881e)
“台风”级的耐压艇体外部敷设与D-Ⅳ级相同的消声瓦,非耐压部分使用一种特制的橡胶水声消声瓦,大大降低了工作噪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89_0004.jpg?sign=1739276853-9khhQ7gzzU3qbk72fQYovQgdEVt2psIp-0-435ca5017dd0b09f7796f85cdca8e2fe)
图为正在基地内休整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0_0001.jpg?sign=1739276853-13lktRpt9pk0ve5OUoALKk0WZbYfQhBE-0-e2c2d4cb3c332a7d78702f1ff9f2977a)
图为“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2.4.5 武器装备
“台风”级的主要武器是20枚R-39型弹道导弹。与之同期的美国“俄亥俄”级潜艇能携带24枚。从载弹量来说,“台风”级不如后者。但实际上每枚“三叉戟”导弹携带8个弹头(24*8=192个),而每枚R-39型导弹却能带10个弹头(20*10=200个),分弹头的当量相等,约10万吨TNT。从单艇破坏力来说,“台风”级具有优势。
●R-39型弹道导弹
R-39型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三级推进式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专供“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使用,北约代号为SS-N-20。该型导弹采用固体燃料,长度16米,直径2.4米,发射重量为90吨,射程8000~10000公里(估值),可携带10个分导式弹头,各子弹头核当量10万吨,圆概率偏差500~600米。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1_0001.jpg?sign=1739276853-JL2jzQU5xgcBnP4rsH4QPl0yNFv8eQRM-0-539abe5da6faf93374fdfa15b32ac02b)
1973年9月,前苏联第385设计局开始设计R-39型弹道导弹及配套的D-19型发射装置。由于缺乏固体燃料导弹的开发经验,设计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979年,R-39型导弹的相关试验才正式开始。1984年,首批R-39型导弹及D-19型发射装置正式装备于“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与以往的导弹型号相比,R-39型导弹采用的发射系统结构较简单,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大幅缩短,安静性能有很大提升。此外,导弹发射时能够利用火药产生气体,导弹在气体空洞中前进,减少了出水前的阻力。不过,由于前苏联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技术不及美国,所以R-39型导弹在导弹的重量控制和命中精度上,与“三叉戟”导弹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TIPS:
R-39型导弹与“三叉戟”导弹都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在发射准备时间和射程上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连射时可以齐射两枚导弹,发射全部导弹所耗费的时间比“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更短。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1_0002.jpg?sign=1739276853-556jBJxmGIMe8WHuuIJnTVjqFKSrg4TJ-0-9dc4f597dde6d396657b23eb4746dddd)
工作人员正在为“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吊装R-39型导弹发射单元。
2.4.6 服役状况
TIPS:
固体燃料具有准备时间短和安全的特点(液体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射重量增大、储放时间缩短和射程降低等问题。
“台风”级核潜艇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强化打击威力和续航能力,但对可维修性和低成本操作方面却很少注意,导致后期维护费用过高。使用“台风”级核潜艇完成3个月的基本作战值勤,每年需要耗费高达2800万美元的维修保养费用,这对经济状况还未复苏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目前“台风”级中的“TK-202”、“TK-12”和“TK-13”号已在2005年前退役,目前已全部拆解,拆解工作持续到2009年才结束。剩余的3艘中,首艇“TK-208”号经过维修升级后,用于测试新型“布拉瓦(Bulava)”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而“TK-17”和“TK-20”号核潜艇因弹道导弹匮乏而早已被列为后备力量。俄罗斯国防部决定在2014年前全部退役并销毁“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为弥补本国水下核威慑力量,俄罗斯逐渐开始列装“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2_0001.jpg?sign=1739276853-xT6ancS7zFux2QWSfDE4ZJHayj88ADj4-0-2d21655d0b2dc955cb967478d2f27729)
注:TK-208被命名为“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TK-17被命名为“阿尔汉格尔斯克”号,TK-20被命名为“谢维尔斯塔尔”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3D6BB/5809688704635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2_0002.jpg?sign=1739276853-W9kRIsS8siqBvg2L7pHpGEOzunhmzcLl-0-4267deeefcb8d80e43d5891361e30267)
图为正在水面休整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