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肺癌医案和验方

一、肺癌医案

医案1 左下肺中央型肺癌并左下肺炎

叶某某,女,85岁,广州市人。

2010年2月27日 患者咳嗽、胸闷痛,声音嘶哑,稍气促,不发热,食纳呆,痰黄稠,舌稍红苔腻,脉滑。CT检查示: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并左下肺肿块,约26mm×25mm,明显强化(图1-1~图1-3)。诊断为左下肺中央型肺癌并左下肺炎症。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和放化疗,家属搀扶来院要求中医药治疗。

图1-1

图1-2

图1-3

辨证:痰气壅盛、肺气不宣。治法:宣肺化痰、清热解毒。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味,即苇茎30g、桃仁15g、薏苡仁30g、冬瓜仁20g、黄芩15g、浙贝母20g、金荞麦30g、猪笼草30g、瓜蒌皮15g、白英30g、炙麻黄6g、杏仁15g、全蝎10g、蜈蚣1条、败酱草20g、太子参20g。药后明显好转,痰涎减少,可自行倚仗行走,食纳好转,无声音嘶哑。随症加减,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虫草胶囊等,连服4个月余,诸症悉平。

2010年7月9日 患者经中药治疗半年,病情明显好转,无明显不适。复查CT示:原左肺门病灶基本消失,现双肺未见明确病变。冠状动脉钙化,主动脉硬化,并降主动脉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图1-4~图1-6)。

图1-4

图1-5

图1-6

现不咳,无气促,感下肢软,胸不痛,舌淡红苔薄,脉细滑。治宜补肾壮骨、润肺化痰。方药:熟地黄10g、补骨脂15g、筋骨草20g、骨碎补15g、肉苁蓉20g、淮山药20g、甘松15g、牛膝15g、鹿角霜10g、浙贝母20g、葶苈子20g、白芥子10g、金荞麦30g、过江龙15g、黑老虎15g。随症加减,腰痛加杜仲、姜黄、续断等。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虫草胶囊等,连服6个月余。

2011年3月25日 患者病情稳定,食纳正常,二便调,不咳,无气促,精神佳,生活自理,舌淡红苔薄,脉滑。复查CT示:双肺未见明确病变。继服润肺化痰之药,方药:炙麻黄10g、百部15g、鱼腥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红豆杉2g、浙贝母20g、金荞麦30g、猪笼草30g、瓜蒌皮15g、杏仁15g、紫菀15g、前胡10g、太子参20g。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虫草胶囊等,连服至今。

按:患者为85岁高龄的肺癌患者,不愿手术和放化疗,以中药千金苇茎汤加味和中成药治疗半年余,病灶完全消失,患者及家属均非常惊异。现患者已健康存活4年,无瘤生存已3年半,生活自理,起居自如。

医案2 右下肺腺癌并多发脑转移

林某某,女,71岁,广州市人。

2007年7月10日 患者2007年6月在外院行CT检查见右下肺肿块,肺穿刺病理为腺癌(图1-7、图1-8)。头颅MRI示:左侧苍白球、右丘脑及左侧小脑半球小结节影,考虑多发脑转移(图1-9)。ECT示第4、第5腰椎,左第7肋骨代谢活跃。不能手术。患者拒绝伽马刀治疗和放化疗。要求中药治疗。

图1-7

图1-8

图1-9

现患者头晕,行走稍气促,偶有左下肢抽筋,伴左下肢乏力,轻咳,食纳可,舌淡红苔薄,脉滑。辨证:痰瘀毒结。治则:解毒散结、化痰祛瘀。方药:蜈蚣1条、全蝎10g、徐长卿20g、金荞麦30g、卷柏2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五爪龙20g、白及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白芷15g、毛麝香30g、天香炉20g、贯众20g、地龙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西黄胶囊、血府逐瘀汤等,连服3个月余。

2007年9月14日 药后明显好转,无抽筋,行走无碍,不咳,无气促,食纳正常,夜寐宁。舌淡红苔薄,脉滑。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病灶与2007年6月片相似(图1-10、图1-11),头颅MRI示病灶较前有减少(图1-12)。肿瘤标记物、肝肾功能均正常,肝胆脾胰正常。继用上方加天麻15g、乌梢蛇10g、龟甲20g等,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西黄胶囊、血府逐瘀汤等,连服6个月余。

图1-10

图1-11

图1-12

2008年3月 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病灶与2007年6月片相似(图1-13、图1-14),头颅MRI示病灶较前有所减少,右顶叶稍低信号影(图1-15),病情稳定,头不痛,食纳正常,无气促,时感疲乏,偶有咳,行走自如,夜寐宁。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益气润肺、化痰祛瘀。方药:蜈蚣1条、全蝎10g、百合20g、金荞麦30g、卷柏2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五爪龙20g、甘草10g、黄芪30g、仙鹤草20g、白芷15g、太子参30g、党参20g、乌梢蛇20g、枸杞子20g、浙贝母20g。随症加减,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西黄胶囊、血府逐瘀汤等,连服数月。

图1-13

图1-14

图1-15

2009年8月25日 复查胸部CT示右下肺病灶与2007年6月片相似(图1-16、图1-17),头颅MRI示左侧小脑半球见类圆形异常小信号影,约1cm,周边少量水肿。左基底节、右丘脑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图1-18)。患者已中药治疗2年余,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行走自如,可外出旅游。偶有咳,无气促,食纳正常,二便调,无头痛,无水肿,舌淡红苔薄,脉细滑。继续守方,随诊加减,间断服药。

图1-16

图1-17

图1-18

截至2011年5月,患者已带瘤生存4年,4年期间患者没有住院,一直在门诊中药治疗。肿瘤虽有增大,时有头痛,下肢有溃疡,但生活自理,行走自如,可外出活动。

按:患者为晚期肺癌伴脑转移,西医用放化疗治疗者一般生存期为1年。该患者用纯中药治疗,未行放化疗,病情稳定,生活自理,可外出旅游,生活质量高。患者已带瘤生存4年,4年期间患者没有住院,一直在门诊中药治疗。肿瘤虽有增大,时有头痛,下肢有溃疡,但食纳可,生活质量高,费用低廉,生活自理。据统计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全部医疗费用为57882.26元,仅为同类住院患者费用的1/4。

医案3 右下肺背段周围型肺癌

鲍某某,男,71岁,广州市人。

患者从2005年10月起,咳嗽,有血痰,胸痛。2005年10月24日检查CT示:右下肺背段占位性病变,大小3.0cm×2.0cm×2.0cm,强化明显,中央有液化坏死,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图1-19~图1-21),患者拒绝手术和放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

首诊:2005年11月21日症见咳嗽,有血痰,胸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滑。辨证:肺气不宣、痰瘀互结。治则: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润肺敛血。处方:紫菀15g、葶苈子20g、北杏15g、百部15g、仙鹤草20g、旱莲草20g、白及15g、猪笼草30g、百合20g、麦冬20g、卷柏20g、鱼腥草30g、浙贝母15g、石上柏20g、全蝎10g、蜈蚣1条。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百令胶囊等。

图1-19

图1-20

图1-21

二、三诊:药后病情好转,痰减少,胸部闷满,大便增多,小便多,食纳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检查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略升高,余正常,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正常。守方加瓜蒌皮20g、桑白皮20g、桔梗10g再进。

四诊、五诊、六诊:药后病情好转,气促减轻,仍有少许血痰,胸闷满稍减,食纳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滑。守方加云南白药1瓶。

中药治疗1个月余,病情明显好转,不咳,无血痰,无气促,胸不闷,食纳正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滑。处方:紫菀15g、仙鹤草20g、白及10g、生地黄30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卷柏2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葶苈子20g、全蝎10g、蜈蚣1条、淮山药20g、补骨脂15g、石上柏20g。随症加减,继续治疗1个月余。

十诊(2006年1月27日):药后病情好转,食纳正常,痰涎减少,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滑。患者及家属坚持不同意手术及化疗。治宜祛痰通络,攻毒散结。处方:黄芪20g、白花蛇舌草20g、葶苈子30g、猪笼草30g、卷柏20g、肿节风20g、金荞麦20g、辣蓼15g、全蝎10g、蜈蚣1条、鱼腥草20g、淮山药15g、补骨脂20g。随症加减,继续治疗1个月余。

十三诊(2006年3月3日):病情好转,食纳正常,二便调,不咳,无气促,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治宜降气化痰,攻毒散结,活血通络。处方:黄芪30g、全蝎10g、蜈蚣1条、猪笼草30g、卷柏20g、金荞麦30g、葶苈子30g、淮山药20g、补骨脂15g、细辛5g、杏仁15g、黑老虎30g。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百令胶囊和血府逐瘀汤口服液。

十七诊(2006年4月7日):病情稳定,食纳、二便正常,不咳,无气促,胸不痛,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纳气平喘,润肺止咳,攻毒散结。处方:黄芪3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桑白皮15g、肿节风20g、金荞麦30g、卷柏20g、重楼15g、全蝎10g、蜈蚣1条、仙茅10g、淫羊藿10g。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百令胶囊。之后病情一直稳定,食纳正常,不咳,无胸痛,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滑。随症加减,每天1剂,继服上方4个月余。

二十六诊(2006年7月14日):复查CT、生化、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B超。现病情稳定,偶有轻咳,胃脘轻痛,无血痰,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益气润肺,健脾温肾,活血散结。处方:黄芪20g、浙贝母20g、杏仁15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金荞麦30g、卷柏20g、肿节风20g、全蝎10g、蜈蚣1条、淮山药20g。同服金龙胶囊、紫龙金片、百令胶囊和血府逐瘀汤口服液。

2006年7月28日CT检查示:双肺内未见异常结节或肿块病灶。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通畅,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图1-22~图1-24)。双侧未见胸腔积液。生化、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B超等均正常。经中药治疗9个月余,病获痊愈,患者家属均欣喜若狂,激动地送锦旗致谢。

图1-22

图1-23

图1-24

之后患者一直坚持每日1剂中药,就诊100余次,连续服药6年余,精神好,食纳正常,二便调,头发开始变黑,不咳,无气促,体重增加,诸症悉平,每日可跑步,6年来很少感冒及生病。

2007年6月复查胸部X线片示心肺正常。

2008年5月复查胸部X线片示心肺正常。

2008年12月复查CT示双肺及肺门纵隔正常。

2009年12月复查胸部X线片示心肺正常。

2010年12月复查CT示双肺及肺门纵隔均正常(图1-25~图1-27)。

图1-25

图1-26

图1-27

现患者健康如常人,生活起居正常,无瘤生存已7年。

按:患者为右下肺背段肺癌,不愿手术及放化疗,要求用中药治疗。初治予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润肺敛血,继而活血化瘀、攻毒散结、纳气平喘,终以益气润肺、健脾温肾收功。纯中药治疗9个月余,其间没有化疗和放疗,病获痊愈。疗效出乎医患双方预料,病灶完全消失。现患者仍健康如常人,已无瘤生存7年。

医案4 右上肺癌伴骨转移

黄某某,男,59岁,广州人。

2007年3月15日首诊 患者2007年1月23日CT检查示右肺上叶尖段结节影,约2cm,有毛刺,右上肺尖癌可能性大(图1-28、图1-29)。2007年1月26日ECT骨扫描示多处肋骨转移灶(图1-30)。

图1-28

图1-29

图1-30

患者不咳,无血痰,无胸痛,舌淡红,苔薄,脉滑。辨证:痰瘀互结。治则:化痰祛瘀散结。方药:补骨脂15g、徐长卿20g、金荞麦30g、卷柏2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五爪龙15g、筋骨草15g、白及15g、黄芪30g、仙鹤草20g、全蝎5g、白芷15g。同服西黄胶囊。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7年6月21日十三诊 药后病情稳定,中药治疗3个月余,诸症悉减,不咳、无气促,食纳正常,二便调。

2007年6月18日CT示右上肺叶结节1.2cm×1.2cm,有短毛刺征,较1月23日片缩小,右侧肋骨欠佳,密度不均匀(图1-31、图1-32)。现精神好,肛门时有灼热感,大便正常,食纳好,舌淡红苔薄,脉滑。处方:莱菔子20g、补骨脂15g、党参15g、卷柏20g、郁李仁15g、葶苈子20g、五爪龙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筋骨草15g、白芷15g。同服西黄胶囊、芪珍胶囊和八宝丹。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图1-31

图1-32

2007年9月13日二十四诊 病情稳定,嘴唇稍红,不咳,无气促,舌淡红苔薄,脉滑。处方:莱菔子20g、猪笼草30g、穿山甲10g(先煎)、卷柏20g、金荞麦30g、辣蓼20g、五爪龙20g、枸杞子15g、黄芪30g、仙鹤草20g、透骨草15g、红花10g。同服安康欣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7年12月20日三十七诊 病情稳定,大便时稀,无胸痛,不咳,舌淡红苔薄,脉滑。处方:莱菔子20g、白茅根30g、黄柏15g、卷柏20g、车前子20g、葶苈子20g、五爪龙15g、辣蓼30g、黄芪30g、仙鹤草20g、透骨草15g、白头翁15g。同服紫龙金片、血府逐瘀口服液。随症加减,连服3月余。

2008年3月7日四十六诊 药后病情好转,诸症悉平,2008年3月5日复查CT示右上肺叶结节1.0cm×0.4cm,边界清,病灶较2007年3月6日片明显缩小,左侧部分肋骨密度不均匀,肺门正常,纵隔无淋巴结肿大(图1-33、图1-34)。处方:山慈菇20g、补骨脂15g、金荞麦30g、卷柏20g、重楼15g、葶苈子20g、五爪龙30g、猫爪草30g、黄芪30g、仙鹤草20g、筋骨草15g、浙贝母15g。随症加减,连服1个月余。

图1-33

图1-34

图1-35

2008年4月25日五十二诊 4月21日复查ECT示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图1-35)。患者精神好,无胸痛,不咳,舌淡红苔薄,脉滑。上方减卷柏、筋骨草、补骨脂加猪笼草30g、莪术10g等再进6个月余。

2008年10月31日七十七诊 病情稳定,精神好,二便调,不咳,无气促,稍感疲乏,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益气补肺,温肾健脾。处方:太子参2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百合20g、五爪龙20g、枸杞子15g、黄芪30g、仙鹤草20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淮山药30g。同服安康欣胶囊、虫草胶囊。随症加减,连服6个月余。

2009年6月5日九十八诊 2009年5月31日复查CT示右上肺尖小结节较2008年3月片有缩小(图1-36、图1-37)。现偶有咳嗽,食纳正常,二便调,时感目蒙、干涩,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益气补肺,养肝明目。处方:太子参2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百合20g、五爪龙20g、枸杞子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玉竹15g、石斛15g、淮山药30g。同服虫草胶囊。随症加减,连服6个月余。

图1-36

图1-37

2009年11月27日第一百一十五诊 药后好转,病情稳定,不咳,食纳正常。守方再进。

2010年5月7日第一百二十七诊 近日咳嗽,气促,时有发热,痰不多,舌稍红苔薄黄,脉滑。CT检查示右肺上叶尖后段结节与2009年5月31日片相似,双肺下叶、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左肋骨密度欠均匀。给予抗感染、消炎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服药治疗5个月余。

2010年10月29日第一百四十一诊 近日咳嗽,气促,无水肿,同年8月X片检查示:右肺上叶肺癌,双肺下叶、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时不能平卧,时有高热,痰不多,胸时痛,舌稍红苔薄黄,脉滑。病情加重,患者入院治疗。随访至2011年5月患者仍健在,疾病缓解期为40个月,生存期超过52个月。

按:该患者为右上肺癌伴多发骨转移,病属晚期肺癌。西医多用化疗和放疗治疗,患者拒绝放化疗,一直服中药治疗,3个月后肿块缩小,1年后骨转移灶完全消失,瘤体疗效为显效(PR),疾病缓解期为40个月,生活质量高,治疗期间工作、生活、起居正常,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总共医疗费用约4万元,每次诊疗费用约300多元。而住院放化疗每月平均费用约2万元。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取得瘤体缩小、生活质量高、生存期延长且价格低廉的效果,令人高兴。

医案5 左上肺癌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

区某某,男,59岁,广州人。

2007年1月16日初诊 患者咳嗽伴左胸痛3个月,咳血痰1个月余。治疗后不见好转。2007年1月15日CT示:左肺上叶结节影,约2.5cm×1.8cm×2.0cm,增强扫描见不均强化。右肺门区软组织块影。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图1-38~图1-40)。

图1-38

图1-39

图1-40

患者不愿手术,也不愿放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症见:咳嗽血痰,左胸痛,不发热,口稍干,食纳可,舌稍红苔薄,脉滑。辨证:气滞痰结、瘀毒阻络。治法: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止血化瘀。方药:黄芪20g、白及15g、仙鹤草15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徐长卿20g、卷柏20g、辣蓼30g、白芷15g、两头尖3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和血府逐瘀汤等。

2007年2月13日六诊 药后病情好转,胸痛减轻,偶有血痰,不咳嗽,食纳可,舌暗红,苔薄黄,脉滑。守方加浙贝母20g、三七6g、天竺黄15g,再进37剂。

2007年3月29日十诊 药后病情稳定,胸痛减轻,无血痰,不发热,口稍干,食纳增,舌稍红苔薄,脉滑。上方减三七、天竺黄加生地黄30g、沙参30g、玉竹20g等再进61剂。

2007年5月31日十五诊 病情稳定,胸痛时作,有黄痰,偶有血痰,不发热,口稍干,食纳可,舌稍红苔薄,脉滑。2007年5月24日CT示:左上肺结节影消失,右下肺脊柱旁不规则影,约3.5cm×4.5cm×5.0cm,右肺门淋巴结肿大与病灶融合,右下支气管变窄,右胸膜增厚。诊断为右下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图1-41~图1-43)。

治宜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止血化瘀。处方:黄芪20g、白及15g、仙鹤草2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徐长卿20g、卷柏20g、辣蓼30g、白芷15g、浙贝母20g、肿节风3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西黄胶囊和血府逐瘀汤等。随症加减,共服3个月余。

图1-41

图1-42

图1-43

2007年9月7日二十一诊 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精神较佳,咳嗽不多,胸痛显减,无血痰,行走自如,无气促,舌淡红苔薄,脉滑。基本守方又进90余剂。

2007年12月27日三十诊 病情稳定,偶有咳嗽,精神好,胸不痛,舌淡红苔薄,脉滑。随症加减,每日1剂,连服6个月余。

2008年6月20日四十三诊 病情好转,精神佳,咳嗽无,有时感双膝易疲乏,舌淡红苔薄,脉滑。上方加川五加皮30g、太子参20g,再进154剂。

2008年11月27日五十一诊 患者诸症悉平,精神佳,无明显不适。2008年11月14日复查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紊乱,以右下肺为明显,右下肺脊柱旁密度稍高(图1-44)。经中药治疗23个月余,患者左上肺、右下肺及肺门肿块完全消失。患者坚持每日服中药。

图1-44

2009年1月15日五十五诊 病情稳定,诸症悉平。2009年1月14日CT示:原右下肺脊柱旁不规则影和右肺门结节影均已消失,仅见右下肺少许纤维索条状影,双肺门及纵隔未见异常(图1-45~图1-47)。

图1-45

图1-46

图1-47

患者及家属十分高兴,继续每日1剂中药,处方:黄芪20g、沙参15g、仙鹤草2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山慈菇20g、淫羊藿20g、百合15g、浙贝母20g、肿节风3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虫草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2年余。

2010年12月9日九十三诊 患者食纳正常,不咳,无气促,无胸痛,精神佳。

2010年12月6日CT示:左上肺尖后段及下叶外病变考虑慢性炎症,其余肺野未见异常,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无淋巴结肿大。主动脉硬化(图1-48~图1-50)。患者坚持每日服中药至现在。中药治疗后无瘤生存已5年。

图1-48

图1-49

图1-50

按:该患者左上肺、右下肺肺癌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连续服中药23个月余,左上肺、右下肺及肺门肿块完全消失。初以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止血化瘀为治,后以益气养阴、温肾润肺收功。现健康生活,无瘤生存已5年。

医案6 右下肺腺癌并多发胸壁、膈肌转移

黄某某,女,55岁,顺德人。

2009年7月6日 患者因咳嗽伴右胸痛于2009年6月行开胸术,术中见肿瘤并膈肌、胸壁多发转移(图1-51、图1-52)。无法手术切除,取肿瘤活检后关胸。病理活检为中度分化腺癌。

图1-51

图1-52

患者不愿放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症见:咳嗽,咽痒,稍气促,胸隐痛,精神不佳,食纳不多,反胃,欲呕吐,无血痰,舌淡红苔薄,脉滑。辨证:痰瘀毒结。治法:解毒散结、化痰祛瘀。方药:蜈蚣1条、全蝎10g、金荞麦3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五爪龙20g、杏仁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紫菀15g、款冬花10g、橘红10g、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前胡10g、瓜蒌皮15g。随症加减,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金龙胶囊等,连服5个月余。

2009年12月8日 药后好转,咳嗽,乏力,动则气促,胸时痛,左手抬举不利,时嗳气,食纳可,舌淡红苔薄,脉滑。方药:橘红5g、浙贝母15g、五味子5g、五爪龙30g、鸡内金15g、猪苓15g、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全蝎5g、麦冬15g、太子参20g、甘草5g。随症加减,每日1剂,同服紫龙金片、安康欣胶囊等,每月诊疗1次,取药30剂,连服10月余。

2010年12月14日 患者中药治疗1年半,时咳嗽,有血痰,多为瘀血,气短,感乏力,舌淡红苔薄,脉滑。上方加白及15g、红豆杉2g、藕节炭15g、灵芝20g等,继续治疗3个月余。

2011年3月22日 药后好转,近咳出褐红色花生大肿块,咳出方舒,时有血痰,胸不痛,无气喘,两便调,生活自理,平时可做家务。继续上方治疗,至今病情稳定。

按:该患者经手术开胸确诊为右下肺腺癌伴膈肌、胸壁广泛转移,不能手术而关胸,患者不愿放化疗,给予中医药治疗,病情稳定,现已带瘤生存2年余,患者生活自理,未住院,保持每日服中药治疗,费用低廉,生活质量高,病人及家属均感满意。

医案7 右上肺腺癌伴右胸膜、肺内多发转移,右胸腔积液

江某某,女,41岁,广州市人。

2005年5月30日初诊 患者右肩背痛1个月余,伴刺激性干咳,不发热,气促。CT检查示:右上肺多发结节,右上胸膜不规则强化,右胸腔包裹性积液。诊为右上肺腺癌伴右胸膜、肺内多发转移,右胸腔积液。患者拒绝放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辨证:气虚痰瘀互结。治法:益气化痰、祛瘀散结。方药:党参30g、重楼30g、白术10g、半夏15g、白花蛇舌草30g、预知子(八月札)30g、黄芪30g、葶苈子15g、茯苓15g、薏苡仁30g、淮山药30g、莪术15g、甘草6g、山楂30g。间断服上方多月,病情改善不明显。

2006年5月29日 咳嗽,痰多,右胸背痛,气促,不发热,大便正常,咽痒,舌淡红苔薄,脉滑。治宜宣肺化痰、益气养阴、祛瘀散结。方药:黄芪20g、沙参15g、瓜蒌皮2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猫爪草20g、炙麻黄10g、百合15g、浙贝母20g、桑白皮15g、猪苓15g、紫菀20g。同服紫龙金片。随症加减,间断服1年余。

2007年6月7日 患者病情稳定,时咳嗽,痰多,右胸背痛减,气稍促,不发热,大便正常,生活起居可,舌淡红苔薄,脉滑。患者及家属仍拒绝住院放化疗,继续上方加减间断服1年余。

2008年4月28日 患者病情稳定,有时咳嗽,痰多,右胸背痛减,气稍促,食纳可,生活起居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滑。患者及家属仍拒绝住院放化疗,继续上方加减间断服1年余。同时服灵芝孢子粉。

2009年3月12日 患者从2月份起消瘦明显,贫血外貌,4月3日CT检查示:右肺癌并双肺、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腹膜、双侧卵巢广泛转移,右胸包裹性积液,大量腹水。患者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为转移性腺癌。继服中药:黄芪20g、沙参15g、瓜蒌皮20g、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猫爪草20g、炙麻黄10g、浙贝母20g、桑白皮15g、猪苓15g。

2009年6月8日 患者已出现骨转移、腹腔转移,现消瘦,气促,腹不痛,胸背痛,不发热,食纳可,可行走,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细滑。方药:黄芪2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爪龙30g、猫爪草20g、青天葵10g、百合15g、浙贝母20g、猫爪草30g、猪苓15g、山慈菇2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等。随症加减,每日1剂,服半年余。

2010年1月6日 药后病情有改善,食纳增加,胸背痛消失,腹胀甚,小便增多,夜寐不宁,气顶难平卧,不能行走来院。终因病情恶化,2010年2月病故。

按:该患者为晚期肺癌广泛转移,用中药治疗4年余,虽不能控制疾病发展,但延长了生存期,且前4年患者生活起居自理,生存质量较好,这是化疗不能达到的效果。该患者生存期为4年10月,也是比较理想的。

医案8 右下肺癌并右肺及双肺门转移

梁某某,女,71岁,广州市人。

2005年3月8日 反复咳嗽、气促1年,面色无华,胸闷,食纳少,头晕,舌稍红苔薄腻,脉沉细。2004年4月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癌,大小约3cm×3cm。头颅CT未见异常。患者年老体弱,不愿手术,一直门诊服中药治疗。2004年4月30日CT示:右下肺癌并右肺及双肺门转移(图1-53~图1-55)。患者年老体弱,不愿手术,也不愿放化疗,要求服中药治疗。辨证:肺弱气虚、痰瘀互结。治法:益气补肺、止咳化痰、祛瘀散结。方药:太子参20g、全蝎5g、浙贝母15g、黄精20g、五爪龙20g、杏仁15g、黄芪30g、仙鹤草20g、橘红10g、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猫爪草20g、重楼15g、山慈菇10g、桃仁10g、红花10g、白及10g。随症加减,病情稳定。

图1-53

图1-54

图1-55

2005年3月7日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癌并右肺及双肺门转移。心影增大,以左室为主。多个胸椎椎体压缩变扁(图1-56、图1-57)。

图1-56

图1-57

血常规:白细胞(WBC)3.1×109/L,红细胞(RBC)1.72×1012/L,血红蛋白(Hb)66g/L,血小板(PLT)14×109/L。患者不愿住院,门诊输同型血250ml。中药给予益气补肺、止咳化痰之品,方药:太子参20g、全蝎5g、浙贝母15g、黄精20g、五爪龙20g、杏仁15g、黄芪30g、仙鹤草20g、橘红10g、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蜈蚣1条、乌梢蛇15g、水蛭5g、桃仁10g、红花10g、阿胶20g(烊)、紫河车10g、白及10g。随症加减,同服复方菝葜颗粒及生脉胶囊治疗5个月余,以后又输血2次。病情逐渐好转。

2006年5月4日 病情好转,近日咳嗽,痰白色,无便血,面色转润,舌淡红苔薄,脉细。治宜止咳化痰、益气润肺,方药:太子参20g、全蝎5g、浙贝母15g、黄精20g、五爪龙20g、杏仁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猪笼草30g、鱼腥草30g、蜈蚣1条、猫爪草30g、金荞麦30g、沉香10g(后下)、炙麻黄10g、卷柏20g、路路通15g、白及10g。随症加减,同服紫龙金片。

2007年6月21日 复查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背段少数密集纤维索条影,未见明确肿块,其余肺野呈肺气肿表现,胸椎骨质疏松,T5~T9椎体压缩性改变(图1-58、图1-59)。

图1-58

图1-59

病情明显好转,不咳嗽,无便血,面色润,食纳正常,舌淡红苔薄,脉细。治宜健脾壮骨、益气润肺。方药:太子参20g、浙贝母15g、黄精20g、五爪龙20g、杏仁15g、黄芪30g、仙鹤草20g、猪笼草30g、补骨脂20g、猫爪草30g、金荞麦30g、筋骨草20g、卷柏20g、淮山药20g、白扁豆20g。随症加减,同服紫龙金片。

2009年10月26日 病情好转,不咳,食纳可,二便正常,可自由行走,生活自理。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背段见团片状及纤维索条影,未见明确肿块,其余肺野呈肺气肿表现,胸椎骨质疏松,T5~T9锥体压缩性改变,两肺未见占位病变(图1-60、图1-61)。继续上方治疗,同服紫龙金片。

图1-60

图1-61

2010年5月 患者病情稳定,不咳,食纳可,二便正常,可自由行走,生活自理。间断服中药治疗至今。现仍健在,行走自如,生活自理。

2011年7月30日 全胸正侧位X线片示:右肺门区增大,肺气肿,右肺中叶、双肺炎症,右胸腔少量积液(图1-62、图1-63)。

图1-62

图1-63

按:患者诊断为晚期肺癌已7年余,用纯中药治疗2年余,病灶完全消失。患者家属称真乃奇迹。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已达4年余。生活质量高,费用低廉,生活自理,至今健在。

医案9 右中肺周围型肺癌

梁某某,女,70岁,广州市人。

2004年9月30日首诊 右胸痛,咳嗽,痰不多,不发热,食纳可,大便不多,舌淡白苔薄,脉滑。2004年10月9日CT示:右中肺类圆形结节8mm×10mm,边缘毛糙,局部见胸膜牵拉征。右下肺中叶类圆形结节18mm×20mm,边缘分叶,局部见胸膜牵拉征。考虑肺肿瘤(图1-64~图1-66)。胸部X线片:胸椎5、7、9楔形变。诊断:右中肺周围型肺癌。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要求中药治疗。

图1-64

图1-65

图1-66

辨证:气虚痰瘀互结。治法:益气化痰散结。方药:黄芪20g、紫菀15g、百部15g、石上柏20g、猪笼草20g、白花蛇舌草20g、重楼15g、淮山药20g、补骨脂15g、全蝎6g、蜈蚣1条。同服金龙胶囊、百合胶囊、生脉胶囊等。随症加减,治疗1个月。

2004年10月26日 药后胸痛好转,心口稍有不适,头颅CT无异常,骨扫描见明显异常,第10胸椎代谢明显异常。现胸痛时作时休,食纳好,大便可,口不干不苦,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黄芪20g、葶苈子20g、桑白皮15g、猪笼草20g、全蝎10g、蜈蚣1条、淮山药20g、补骨脂15g、重楼15g、杏仁10g、白花蛇舌草15g、浙贝母15g、三七末3g、白芷10g、徐长卿15g。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5年1月10日 病情稳定,胃稍不适,得热则适,稍咳,食纳可,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黄芪20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全蝎10g、蜈蚣1条、淮山药20g、补骨脂15g、紫菀15g、猪笼草20g、杏仁10g、石上柏20g、珍珠末1支。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5年4月19日 病情稳定,偶有咳嗽,不发热,无气促,时有胸痛,食纳可,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黄芪20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全蝎10g、蜈蚣1条、淮山药20g、白芷10g、姜黄15g、莱菔子20g、石上柏20g、白花蛇舌草20g、杏仁15g。共14剂。同服金龙胶囊3盒、百合胶囊、生脉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2个月余。

2005年6月28日 病情稳定,2005年6月15日复查CT示:右中肺内侧段结节20mm×15mm,边缘浅分叶并可见短毛刺,邻近胸膜受累增厚粘连。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中叶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图1-67、图1-68)。CT示:右3前肋及第10、第2胸椎异常增生。

图1-67

图1-68

近日腰痛甚,不发热,行走可,不咳,无气促,舌淡白苔薄,脉滑。治法:温肾固腰、降气化浊。处方:筋骨草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细辛5g、黄芪20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卷柏30g、仙茅10g、淫羊藿10g、狗脊15g、杜仲15g、辣蓼30g、徐长卿20g、白芷15g、制附子15g。随症加减,连服2个月余。

2005年8月23日 血常规正常。药后腰背不痛,食纳好转,行走可,时有酸胀,二便调,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透骨草15g、仙茅15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细辛5g、辣蓼30g、徐长卿20g、白芷15g、制附子15g、大黄10g(后下)、金荞麦3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辣蓼30g、千斤拔20g。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5年11月22日 病情稳定,不咳,无气促,食纳可,右胸时有麻,轻微痹感,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滑细。处方:仙茅15g、淫羊藿15g、制附子15g、筋骨草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卷柏2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徐长卿20g、白芷15g。同服金龙胶囊3盒、百合胶囊、生脉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2个月余。

2006年2月7日 病情稳定,行走可,食纳正常,无明显气促,胸背基本不痛,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黄芪30g、仙茅15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筋骨草15g、辣蓼20g、石上柏20g、卷柏2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同服金龙胶囊、紫龙全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随症加减,连服4月余。

2006年7月11日 2006年7月4日复查全胸正侧位X线片:右下肺不规则结节影,约20mm×10mm,边缘欠光整,与2005年6月比较稍有好转,多个胸椎压缩变扁(图1-69)。

图1-69

饮食纳可,时感右胸稍不适,不发热,轻咳,无气促,腰痛轻微,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黄芪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筋骨草15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金荞麦30g、卷柏20g、全蝎10g、蜈蚣1条。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紫龙全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外敷蟾乌巴布膏。随症加减,连服5月余。

2007年1月9日 天气转冷,腰背痛甚,平卧可缓解,食纳正常,轻咳,痰稍稠,气促不明显,舌淡白苔薄黄腻,脉细滑。处方:黄芪20g、仙茅15g、淫羊藿15g、制附子15g、细辛10g、猪笼草30g、甘松20g、卷柏20g、金荞麦30g、辣蓼30g、徐长卿20g、过江龙20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三七末3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紫龙全片等。随症加减,连服5月余。

2007年6月12日 病情稳定,不咳,无气促,腰痛,行走不便,可行走,食纳可,舌脉可。处方:筋骨草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细辛10g、制附子15g、仙茅15g、淫羊藿15g、杜仲20g、川续断15g、狗脊15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等。随症加减,连服5个月余。

2008年1月8日 药后病情稳定,腰痛好转,可行走,但不能走远,食纳、二便调,不咳,无气促,胸背弯曲。处方:蜈蚣1条、炙麻黄9g、浙贝母15g、石上柏20g、猪笼草20g、葶苈子20g、沉香10g(后下)、补骨脂10g、黄芪20g、筋骨草20g、熟附子15g、全蝎10g、甘松20g、过江龙20g。守方再进,随症加减。间断服中药7个月余。

2008年8月26日 病情稳定,腰痛不显,可上楼梯,可扶杖行走串门,时咳有痰,不发热。守方再进。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西黄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5个月余。

2009年2月10日 病情稳定,时有咳,食纳正常,腰痛仍有,可行走,可上下楼。守方再进。随症加减,连服1年余。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紫龙金片、蛹虫草菌粉胶囊等。

2010年3月17日 病情稳定,生活基本可自理,腰痛,可扶杖行走,食纳正常,不咳嗽,无气促,舌淡红苔薄,脉细。治宜温肾壮骨、益气润肺、化瘀散结,处方:黄芪20g、仙茅15g、淫羊藿15g、制附子15g、细辛10g、猪笼草30g、甘松20g、卷柏20g、金荞麦30g、辣蓼30g、徐长卿20g、过江龙20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筋骨草2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等。随症加减,间断连服1年余。

2011年3月15日 患者中药治疗6年余,一直在门诊治疗,没有住院。病情稳定,生活基本可自理,腰痛,可扶杖行走,食纳正常,不咳嗽,无气促,舌淡红苔薄,脉细。2011年3月15日复查全胸正侧位X线片:右肺癌约42mm×42mm,右肺门下部不规则影60mm×55mm,右肺门结构不清,右肋膈角变钝,多发胸椎压缩变扁。右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图1-70、图1-71)。治宜温肾壮骨,益气润肺,化瘀散结。处方:黄芪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筋骨草15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金荞麦30g、卷柏20g、全蝎10g、蜈蚣1条。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等。

图1-70

图1-71

按:该患者为老年肺癌患者,年老体弱难以耐受手术和放化疗,采用中医药治疗,现肿瘤虽有增大,但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好,这就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随访至2011年8月仍健在,已带瘤生存7年余。

医案10 右肺鳞癌伴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

陈某某,男,65岁,广州市人。

2008年4月5日 患者咳嗽,有血痰,气促,胸闷,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背段病灶并右肺门增粗,考虑肺癌合并感染。2008年4月10日行胸部螺旋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提示:右下肺门肿块,约30mm×24mm,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变窄,考虑中央型肺癌并右下叶背段阻塞性炎症,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图1-72~图1-74)。细胞学涂片检查示:疑为鳞癌细胞。诊断为:肺鳞癌。患者不同意手术及放化疗,要求服中药治疗。

图1-72

图1-73

图1-74

2008年7月22日首诊 咳嗽伴血痰3个月余,食纳可,胸不痛,夜寐可,无气促,舌淡红苔薄,脉滑。诊断为肺鳞癌。辨证:气虚痰瘀互结。治法:益气化痰、祛瘀散结。处方:蜈蚣1条、徐长卿20g、金荞麦30g、卷柏20g、猪笼草30g、葶苈子20g、五指毛桃20g、白及15g、黄芪30g、仙鹤草20g、全蝎5g、白芷15g。同服蛹虫草菌胶囊、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等。

2008年9月5日 药后好转,血痰无,大便结,痰白色,食纳正常,胸不痛,夜寐好,舌淡白苔薄,脉滑。处方:茜草根15g、全蝎10g、黄芪20g、蜈蚣1条、麻黄9g、五指毛桃30g、浙贝母15g、卷柏20g、仙鹤草15g、葶苈子3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大黄10g(后下)、白及20g。同服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西黄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8年12月19日 偶有咳嗽,药后咳嗽减,痰白,不发热,稍气促,咽痒,大便正常。处方:茜根15g、全蝎10g、黄芪20g、蜈蚣1条、炙麻黄9g、五指毛桃30g、浙贝母15g、卷柏20g、仙鹤草15g、葶苈子30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白及20g、石上柏20g。同服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西黄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2009年2月20日 病情稳定,咳嗽减轻,无血痰,咽痒,无气促,不发热,胸不痛,舌淡白苔薄,脉滑。2009年2月16日复查CT示:右下肺软组织团块影,约6.0cm×5.5cm×5.0cm,边缘模糊,右下肺支气管管腔变窄,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未见胸水征(图1-75~图1-77)。方药:瓜蒌皮15g、全蝎10g、黄芪20g、蜈蚣1条、炙麻黄9g、五爪龙30g、川贝母10g、卷柏20g、仙鹤草15g、桔梗15g、猪笼草30g、金荞麦30g、白及20g、紫菀15g。同服安康欣胶囊、紫龙金片、金龙胶囊等。随症加减,连服3个月余。

图1-75

图1-76

图1-77

2009年6月1日 病情好转,咳嗽减,咽不痒,气稍促,不发热,胸不痛,食纳可,舌淡白苔薄,脉滑。患者不愿服中药煎剂,继服蛹虫草菌胶囊、金龙胶囊、紫龙金片和回生口服液等。

2010年1月12日 患者半年多未服中药煎剂,以中成药为主,病情尚稳定,食纳正常,二便调,偶有咳嗽,稍气促,近日出现全身皮疹,瘙痒。治宜祛风燥湿、清热凉血。处方:蛇床子15g、大风子10g、苦参15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防风10g、薏苡仁20g、黄芩15g、蝉蜕10g、牛蒡子20g、赤芍20g、路路通20g、牡丹皮20g。同服蛹虫草菌胶囊、金龙胶囊、紫龙金片和回生口服液等。

2010年5月6日 药后病情稳定,咳嗽,稍气促,全身皮疹瘙痒,舌淡白苔薄,脉滑。患者不愿服中药煎剂,皮肤科会诊此为天疱疮,加用西药治疗。同服蛹虫草菌胶囊、金龙胶囊、紫龙金片和回生口服液等。

2010年10月26日 经治疗皮疹好转,身痒减轻。时有咳嗽,稍气促,食纳可,生活自理,患者不愿复查,继续服中成药治疗。

2011年2月17日 病情稳定,咳嗽,稍气促,全身皮疹瘙痒明显减轻,舌淡白苔薄,脉滑。患者不愿服中药煎剂,继服蛹虫草菌胶囊、金龙胶囊、紫龙金片和回生口服液等。随访至2011年5月患者尚健在,生活起居自理。

按:患者2008年4月诊断为右下肺中央型肺鳞癌,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服中药治疗,病情稳定,2009年复查肺病灶有增大,但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灶消失,病情有好转,之后患者不愿服中药煎剂,以中成药为主。病情一直稳定,生活起居自理,带瘤生存超过3年。

医案11 左上肺肿瘤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胸腔积液

郭某某,男,52岁,四川人。

2009年4月17日首诊 患者咳嗽伴胸背痛1个月余。4月5日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纵隔旁大片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范围约60mm×45mm。左胸腔少量积液。

2009年4月7日CT检查示:左上肺肿块60mm×58mm,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见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胸少量积液。怀疑中央型肺癌(图1-78、图1-79)。支气管镜检查示左肺中上叶开口处新生物(图1-80),病理见炎性细胞。

患者现咳嗽,无血痰,胸背痛,食纳可。方药:黄芪30g、全蝎1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指毛桃30g、猫爪草20g、三七5g、白及15g、仙鹤草20g、白芷15g、徐长卿20g。同服安康欣胶囊、竹沥胶囊等。

图1-78

图1-79

图1-80

2009年4月28日 药后好转,精神好,胸背时有痛,舌淡红苔薄,脉细滑。方药:黄芪3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指毛桃30g、猫爪草20g、三七5g、卷柏15g、仙鹤草20g、白芷15g、徐长卿20g。再进14剂,同服安康欣胶囊、竹沥胶囊等。

2009年5月15日 药后病情稳定,仍有咳,痰不多,不发热,时有心慌,胸不痛,食纳好,二便调,舌稍红苔薄腻,脉滑。方药:黄芪3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指毛桃30g、卷柏15g、仙鹤草20g、白芷15g、石上柏20g、炙甘草10g。再进30剂,同服安康欣胶囊、竹沥胶囊等。

2009年6月15日 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复查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病灶较2009年4月7日片明显缩小,边界较清,左上肺见少许纤维条索影(图1-81)。

图1-81

患者精神转好,可干部分工作,无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滑。上方减炙甘草加猫爪草20g,再服14剂。

2009年7月2日 病情稳定,前几日感冒后胸背痛复发,食纳正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细滑。上方加葛根20g、柴胡10g,再服30剂。

2009年7月30日 病情好转,时有背痛,不咳,无气促,可参加劳动,舌淡红苔薄,脉滑。方药:黄芪30g、蜈蚣1条、金荞麦30g、葶苈子20g、猪笼草30g、五指毛桃30g、卷柏15g、仙鹤草20g、白芷15g、石上柏20g、三七5g、柴胡10g、辣蓼30g、徐长卿20g、猫爪草10g。再进30剂,同服安康欣胶囊、竹沥胶囊等。

2009年9月21日 复查胸部X片示左上肺现见少许纤维条索影,余无异常(图1-82)。

图1-82

病获痊愈,患者诸症悉平,为巩固疗效,守方再进15剂。

按:该病例诊为肺癌依据不够充分,但用纯中药治愈肺部炎性肿物伴积液疗效是毋庸置疑的。

二、肺癌验方

(1)肺癌咯血伴肺不张 金荞麦30g、猪笼草20g、白及15g、仙鹤草20g、瓜蒌皮15g、侧柏叶20g、补骨脂15g、藕节炭10g、蜈蚣1条、五指毛桃30g、黄芪20g、全蝎10g、石上柏15g、茜草炭15g、甘草10g。

(2)肺癌咯血伴胸痛 金荞麦30g、猪笼草20g、白及15g、仙鹤草20g、卷柏20g、徐长卿20g、葶苈子20g、蜈蚣1条、五指毛桃30g、黄芪30g、全蝎10g、石上柏15g、白芷15g。

(3)肺癌伴肺不张咳喘气促 金荞麦30g、猫爪草20g、白芷15g、百部20g、山慈菇20g、风栗壳15g、黄药子10g、鳖甲15g(先煎)、五指毛桃30g、石上柏15g、白花蛇舌草30g、浙贝母15g。

(4)肺癌发热伴胸痛 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20g、半枝莲20g、路路通20g、重楼20g、猫爪草20g、蜈蚣1条、青天葵10g、三棱10g、全蝎10g、莪术15g、浙贝母20g。

(5)肺癌伴肺内转移咳喘气促 黄药子10g、皂角刺15g、夏枯草15g、僵蚕10g、生地黄20g、木蝴蝶10g、蜂房15g、海藻20g、王不留行15g、浙贝母20g、地龙10g、蒲公英15g、咸竹蜂1只、淡竹叶15g。

(6)肺癌骨转移 熟地黄10g、黑老虎15g、补骨脂15g、徐长卿30g、金荞麦30g、三七2g、珍珠草20g、溪黄草15g、甘松15g、肉苁蓉20g、骨碎补15g、蜈蚣1条、葶苈子20g。

(7)肺癌广泛转移伴咳喘 橘红5g、浙贝母15g、五味子5g、五指毛桃30g、鸡内金15g、猪苓15g、白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全蝎5g、麦冬15g、甘草5g。

(8)肺癌咳喘多痰 金荞麦30g、猫爪草20g、猪笼草30g、百部20g、前胡10g、紫菀15g、款冬花10g、瓜蒌皮20g、葶苈子20g、苦杏仁15g、白花蛇舌草30g、川贝母5g、鱼腥草30g。

(9)肺癌咳喘伴胸痛 橘红5g、浙贝母15g、五味子5g、五指毛桃30g、鸡内金15g、红豆杉2g、白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全蝎5g、麦冬15g、甘草5g、炙麻黄10g。

(10)肺癌脑转移 白芷10g、葶苈子20g、乌梢蛇10g、党参10g、黄芪30g、瓜蒌皮15g、三七5g、生地黄30g、蜈蚣1条、金荞麦30g、浙贝母10g、宽筋藤20g、五指毛桃20g、制马钱子0.6g。

(11)肺癌咳喘伴胸痛气促 沉香10g(后下)、白芥子15g、紫苏子15g、淫羊藿15g、白及10g、猪笼草30g、桔梗15g、红豆杉4g、杏仁15g、蔓荆子15g、葶苈子20g、莱菔子20g、瓜蒌皮15g、仙鹤草10g、百合15g、炙麻黄15g。

(12)肺癌术后肺转移 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20g、半枝莲20g、路路通20g、重楼20g、猫爪草20g、蜈蚣1条、水蛭5g、三棱10g、全蝎10g、莪术15g、浙贝母20g。

(13)肺癌术后汗出不止 白芍15g、防风1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先煎)、女贞子15g、山茱萸20g、黄芪20g、麻黄根10g、糯稻根30g、菟丝子15g、白术15g、红豆杉2g。

(14)肺泡癌伴胸水 橘红5g、浙贝母15g、五味子5g、五指毛桃30g、鸡内金15g、猪苓15g、白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全蝎5g、麦冬15g、太子参20g、甘草5g。

(15)肺腺癌咳喘 橘红5g、浙贝母15g、五指毛桃30g、鸡内金15g、白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全蝎5g、麦冬15g、金荞麦20g、甘草5g。

(16)肺腺癌胸腔转移 橘红5g、浙贝母15g、五指毛桃30g、鸡内金15g、白扁豆20g、僵蚕10g、桑白皮10g、芦根15g、仙鹤草10g、百合15g、葶苈子30g、红豆杉2g、麦冬15g、蒲公英20g、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