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信与义相结合,方能成大事
古能成大事大业者,大多以布信义于天下。信与义相结合,就大得人心,故得人信任、支持和拥护。
齐桓公、晋文公能称霸于天下,就是因此。齐桓公得到诸侯的归附,是因能遵守所签订的盟约,且能扶弱救弱;晋文公以“尊王”相号召,并能以信服人。诸葛亮平生以信义为其做人行事的准则;他治军也如此,因而得军心,故能以五万兵力抗击魏国三十万大军,使魏主帅司马懿畏蜀如虎。
在历史上,项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论抱负,在秦始皇出游时,路上所有行人全部驻是观看而不敢仰视,而项羽却敢说出“我可以取代他(当皇帝)”;论能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他在垓下突围时,率骑兵在层层包围中,杀汉将、夺汉攀,仅以死两个士兵的代价冲出了包围圈;论谋略,项羽在战秦兵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军闻风丧胆。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英雄落得个“自刎”的下场,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霸王别姬”呢?究其原由是信誉使然。
项羽每攻克一座城,并没有和刘邦一样“约法三章”,从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打算杀刘邦,但被项伯劝了几句便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谋士范增几次举杯示意除刘;但项羽重感情,爱面子而视而不见,在刘邦托辞离去,项羽没派人去追,反而接受刘邦托谋士张良所赠送的玉佩,气得范增当场摔碎玉佩,气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又失去了谋士范增的信任;项羽在对待手下将领方面,也和刘邦不一样,项羽动不动就打骂手下将士,手下将士敢怒不敢言,对项羽难以信任。这样,在项羽军队强大时,百姓虽然怨气不敢出,但心已倒向刘邦一边,手下将领虽能按命令去行事,但肯定没有刘邦的军士那么卖命。而一旦项羽的军队减弱时,百姓便开始公然支持刘邦,手下将领也无心再战了。范增就更不用说了,自骂了项羽“竖子”以后,便不在相信项羽能有什么作为了。所以,项羽的悲剧是失去信任的结局。
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对个人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作为个体,单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样,要完成一件综合性强的事情,就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信息量十分巨大,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信息资源在每个人身上所分配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作为个体,一个人只有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尽可能利用别人掌握的信息资源,才有可能完成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流时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信誉则是人际交流的法宝和人际合作的前提。
只有合作才有大事业与大成就,合作的前提就是讲信用,有信誉。如果双方中有一人不讲信用,不信守承诺或者两个人都不讲信用,则这种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合同、协议的出现就是针对此类情况得来的,因为它们可能制约合作双方,在有一方不履行合同内容时,可以根据合同强制其履行或用法律制裁他。反过来,信誉又作用于合作。合作双方都讲信用,都有信誉,那这种合作则是顺利的,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信誉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