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十年快速增长,农村社会稳定繁荣,这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大力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这几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进口也逐年增加。今后随着人口继续增加、城镇化比重提高、消费转型升级、工业用途拓展,等等,粮食需求仍会保持快速增长,但粮食生产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解决好粮食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长期问题。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构建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要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2014年要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力争粮食再获丰收,坚决避免出现大的滑坡。
鼓励农民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体系,支持牛羊肉生产的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试点。
为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14年国家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上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上年提高6元。同时,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