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
一 宗教
比利时具有不同文化共存的传统。比利时宪法规定了结社、言论、信教自由的原则,禁止实行宗教歧视,同时规定各种宗教活动必须在比利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但法律同时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自由进行犯罪活动。不管比利时政府是左派还是右派,都能注意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要求和渴望。
在比利时,有75%的居民(767.9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中有30%属于遵守教规者,其余70%的天主教徒并不从事宗教信仰活动。在天主教会从事教职的神甫、修女有3.4万人。天主教会开办的学校有62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00万人。此外,还有5%的居民信奉其他宗教,其中包括伊斯兰教徒3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新教徒12.5万人;犹太教徒3.5万人;另有少量居民(约占人口的0.2%)信奉英格兰教和东正教。20%左右的比利时人没有宗教信仰。
除此之外,在比利时还存在一些不被国家承认的非正式宗教团体。据1997年5月比利时官方的一项报告,比利时有非正式宗教团体180多个。
政府还对被承认具有合法地位的天主教、新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英格兰教、东正教六大宗教发放宗教活动补贴。比利时的法律规定,以上各正式宗教有权在公立学校中开设宗教课程。比利时鼓励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并要求宗教团体充分理解法律对宗教活动的规定,同时要求人们对各种宗教活动给予宽容和理解。
由于比利时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该教在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起,比利时的世俗化运动不断高涨,对天主教势力给予很大冲击。比利时的法律规定不设国教。从1981年起,国家开始对“无神论哲学团体”发放活动补贴,天主教从而失去“国教”地位。
在比利时,伊斯兰教已成为第二大宗教。穆斯林人口占比利时全国人口的3%。比利时的穆斯林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移民来的北非和土耳其劳工。目前他们主要生活在城市,其中近一半居住在布鲁塞尔。比利时全国约有240座清真寺,上千名伊玛目,还有约800名宣教者。近年来,由于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下,比利时的穆斯林教徒引发了一些社会文化矛盾。作为多元文化社会的比利时必须面对一系列宗教文化问题,如政教分离、世俗社会对个体的认同、男女平等、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对话等。比利时政府坚持认为,应当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价值,同时应防止公民陷入宗教狂热和极端主义。
二 生活习俗
比利时人重视传统但不保守,他们的性格介于英国的绅士风度与法国的浪漫热情之间。比利时人在见面的时候,有的拉手问候,有的亲一次或若干次面颊,在这方面,不同的地方和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在着装方面,比利时女孩较喜欢粉红色,中年男女多喜欢高雅的灰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传说中认为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不会有好事情;遇到不祥之事时,都以蓝衣作为标志。
和其他国家的居民相比,比利时人性情温和,讲求实际,作风严谨,重视信誉,时间观念较强。当你需要同比利时人打交道的时候,一般要事先约好,甚至理发都要事先与理发馆约定一下时间,否则可能因别人有约在先而白跑一趟。在比利时,按照约定的时间应约会面时,应当提前5分钟到达。初次见面时应当衣着整齐,因为这表示你对会见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握手应简捷、有力。主动递上名片的同时重复一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可以使对方一下子了解你的身份,并知道如何称呼你的名字。假如你清楚地知道对方的头衔,以先生(Mr)、小姐(Miss)或夫人(Mrs)称呼对方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可直呼其名,以免显得过于亲近。会见结束离开时,应主动与在场的人握手道别。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比利时人一般不愿谈政治、宗教等话题。由于历史原因,弗拉芒人与瓦隆人之间长期不和,语言矛盾一直是比利时的敏感问题。所以,在与比利时人交往时,必须加以注意。假如你冒失地与一个弗拉芒人讲法语,那很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没弄清楚对方民族背景之前,用英语交谈是最保险的。因此,在与比利时人交往中,要切记民族和语言问题,对瓦隆人和弗拉芒人一视同仁,不可把自己与比利时的民族矛盾纠缠在一起。另外,最好避免谈论比利时的宗教问题和政治问题,因为你很难知道你的比利时伙伴是否赞同你的观点。较为稳妥的话题是谈论比利时人喜欢的足球、自行车赛等,也可以谈论比利时的文化成就,等等。
在比利时,居民中许多古老的习俗已逐渐消失,但一些宗教和世俗节日仍保留下来,例如布鲁日的圣血游行、奥斯坦德的祭海仪式每年举行一次,并吸引了大批朝圣者。教堂排钟音乐会成为许多地方的宗教和世俗节日,最著名的教堂排钟在马林市。19世纪成立的一所排钟演奏学校使这一传统流传下来。班什的狂欢节是比利时最著名的民间节庆之一,在封斋期到来前举行,历时3天。据说,狂欢节上的“吉勒”形象始于1549年——为庆祝欧洲人“征服”南美洲的秘鲁,所有参加狂欢的人都装扮成印加人,头上插满各色羽毛,围成圆圈跳舞,并将柑橘抛向人群。
三 饮食习惯
比利时人以喜爱美食著称。早在中世纪,弗拉芒地区的僧侣便“发明”了酿造啤酒的技术。弗拉芒人克吕绪斯(Clusius)以最早将马铃薯的种植引入并传播开来而知名。这使比利时人和欧洲人获益匪浅。古老的烹饪书籍中包括了不少比利时人发明的特色菜。在现代社会的饮食中,也有比利时人的许多贡献。在法国出版的介绍和评价欧洲餐饮业的权威著作《米其林红色宝典》中,比利时餐馆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这使比利时在国际上享有美食国度的盛名。比利时人拥有80多种不同口味的奶酪,若按人均计算,这比法国、荷兰和瑞士都要丰富。比利时人的菜肴普遍要求清淡,保持原味及营养。原料多以蔬菜为主,果菜用量大;畜类肉品以牛肉为主,禽类则以肉鸡常见;他们对海鲜特感兴趣。一日三餐中晚餐为正餐,菜肴品种丰富,其余两餐多是便餐。饮料以啤酒及白兰地酒为主,咖啡、红茶是平常的热饮料,水果是餐后的必备食品。
比利时人以吃西餐为主,习惯使用刀叉。面食是他们的主食。他们主要吃烤面包和甜面包,早餐习惯喝酸牛奶,吃水果。他们很讲究就餐礼仪,首先是摆一块餐巾在双膝上,然后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先将食物用刀一块块切下,然后用叉送入口中慢慢品食,吃完后将餐具摆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比利时是人均拥有餐馆最多的国家。比利时的餐馆一般不大,外表简朴,很多是由古建筑改造而成的,有的将古磨坊改造为餐厅,有的将马厩改成餐厅,甚至还有将银行改建为餐厅的。无论怎么改,外部结构都原封不动,而内部设计却不失现代和前卫,出人意料的精致,二者往往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有的餐厅就是百年老店,与周围的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完好地保留了昔日的风情。
比利时各地都拥有自己的特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地不同的传统菜肴,如根特的蔬菜炖鸡,栗子、萝卜烩牛肉糜,炭火烤肉和小圆甜点;安特卫普的手形糕点和鳗鱼;弗兰德的芦笋;等等。布鲁塞尔有2000家餐馆,汇集各色菜肴,可满足各地食客的需求,其传统菜肴有啤酒兔肉、莴苣野鸡、铁板烤肉、各色口味的牡蛎以及布鲁塞尔白菜。在阿登山山区,以当地产的鳟鱼制作的菜肴最为著名。此外,迪南的奶酪馅饼、啤酒,那慕尔和默兹河谷的馅饼、肉肠、烩肉块、奶油鳟鱼和炖猪肉也成为当地特色菜。每逢狩猎季节,阿登山山区的餐馆还向顾客献上以野猪、狍子和鹿肉烹制的菜肴,以及野鸡、鹌鹑等山珍。提供美味佳肴的餐馆在比利时到处可见。各地的特色菜尤其令各地食客大饱口福。在沿海地区,最著名的菜肴是以北海鱼类和水产品制作的。上千家餐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生猛海鲜。西弗拉芒地区的许多城市则以出产各种美味的糖果、饼干和香肠著称。用土豆制作的菜肴是比利时人餐桌上的必备品。炸薯条据说是比利时人的发明,其方法颇为讲究:把优质土豆切成一厘米见方的柱状,炸时要炸两遍,第一遍用低温油炸,隔一段时间再用高温油炸第二遍,以使土豆外焦里嫩。整个比利时有4000多家卖薯条的店,可谓全国比比皆是。比利时用土豆做的方便食品种类颇多,如炸土豆条、炸土豆片、炸土豆丝、炸土豆球等。比利时可称为“土豆王国”。
啤酒在比利时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比利时的“国饮”。啤酒是比利时修道院里发明的饮料。自中世纪起,比利时就在啤酒酿造上享有盛誉。鉴赏家青睐比利时啤酒的多样、正宗和特色。在比利时王国,几乎有多少种啤酒风格就有多少个啤酒厂。如今,比利时有178家酿酒厂,其数量在世界居前位,其中有国际啤酒巨头,如英博啤酒集团,也有微型酒厂。各地的啤酒酿造厂以及古老的修道院生产2500多个品种的啤酒,从淡色拉格(Lager)到兰比克啤酒(Lambic)、弗拉芒红啤(Flemish red),可谓应有尽有,足以充分满足比利时人和外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比利时的美食中还包括巧克力、糖衣杏仁、弗兰德糕点。它们不仅受到比利时人的喜爱,同时被外国游客所赞赏。比利时的巧克力与瑞士的巧克力齐名,品种有400种之多。比利时每年生产17.2万吨的巧克力,在全国共有2000多家巧克力店铺。比利时平均每人每年消费巧克力达8.3公斤/人。著名的巧克力品牌有金边(Côte d'or)、雅克(Jacques)和嘉勒博(Callebaut)。这些巧克力比糖衣杏仁便宜,在无人售货店和书店均有出售,味道从传统的榛子和易溶的糖衣杏仁口味一直到最有异国情调的香蕉味、草莓味和朗姆酒味,应有尽有。在精美西点屋和超市,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手工制作的巧克力。金羊毛牌(Corne de Toison d'or)蛋卷巧克力、高迪瓦牌(Godiva)和诺豪斯牌(Neuhaus)巧克力属于高档巧克力品牌。里奥尼达斯(Leonidas)生产的著名白巧克力则备受人们青睐。喜欢吃甜品的人可以品尝到多种蛋糕、蛋奶烘饼及著名的比利时糖衣杏仁。如今在欧洲,人们一提起糖衣杏仁,便会联想起比利时。
四 节日
比利时的主要节日有1月1日元旦、复活节、五一劳动节、耶稣升天节、圣灵降临节、7月21日国庆日、8月15日圣母升天节、11月1日万圣节、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和12月25日圣诞节。此外,每年11月15日为“国王日”。它源于比利时首任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登基日。每年的这一天,王族成员和众多显贵在圣米歇尔大教堂参加隆重的庆典,政府各部门也休假一天。
比利时各地还有不少自己的节日。在语言文化区方面,9月27日为法语区节,源于1830年比利时爱国者在布鲁塞尔战胜荷兰军队的大捷;7月11日为弗拉芒语区节,源于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在该次战役中,在弗兰德伯爵带领下,手工业者和城市步兵联合弗拉芒的农民在科特赖克附近打败了法国的骑士军;11月15日为德语区节,与“国王日”为同一天。在大行政区方面,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瓦隆大区节;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布鲁塞尔首都大区节。
比利时当局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纪念日,如2月17日为已故王室成员纪念日,4月7日是为和平献身的比利时军人纪念日,5月5日为欧洲理事会纪念日,5月8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纪念日,5月9日为欧洲一体化纪念日,6月6日为国王阿尔贝二世诞辰纪念日,6月11日为法比奥拉王后诞辰纪念日,7月2日为阿尔贝二世国王大婚纪念日,9月11日为帕奥拉王后诞辰纪念日,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等等(见表1-4)。
表1-4 比利时的节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