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山东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先秦时期,齐国等地盛行的鬼神巫术、神仙方术和黄老思想,为中国早期道教两大派别之一的太平道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基因。汉代道教实际上是燕齐方术与黄老道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西汉成帝时齐(今山东淄博)人甘忠可造作中国道教史上首部宗教经书——《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东汉末问世的《太平经》 《周易参同契》等道教经典,皆与山东有密切关联。北魏道士寇谦之创立的新天师道(又称北天师道)在山东传行较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已始开儒道释三教合一之风气。隋唐宋金元是山东道教发展的高峰期。唐朝实行了一系列崇道政策,促进了道教在山东的发展。宋代是山东道教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东崂山、西沂山”以及泰山、昆嵛山、蒙山等道教中心,产生了许多著名高道。金元时期北方创建的三大道教派别,即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刘德仁创立的大道教、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成为后期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道派。其中,全真道、大道教(真大道教)都是在山东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全真道在与正一道二分天下后,它几乎主导了后期中国道教史的发展方向。明代山东道教在向世俗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局部繁荣的现象,从而使道教思想和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曾诏封“东镇沂山之神”。清康乾时期,山东道教随着清代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得到发展。但至乾隆末年,由于道教宗教组织以及各种民间秘密宗教受到了清朝的打压,道教活动逐渐向山东偏远地域转移,并在局部地区获得了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