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堤基管涌小尺寸模型的细观试验研究

Meso-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iping failure with small size model test for dike foudation

刘昌军

刘昌军(1978—),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渗流、激光测量研究工作,E mail:lcj2005@iwhr.com。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姚秋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丁留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张顺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LIU Chang-jun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YAO Qiu-ling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DING Liu-qian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ZHANG Shun-fu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利用显微摄像可视化跟踪技术、数字图形计算机实时处理技术,开展室内小尺寸堤基管涌物理模型的细观试验研究。从细观角度研究堤基管涌发展过程中的渗流过程、水头、管涌通道前端的颗粒运动、颗粒含量、水力梯度等参数变化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堤基管涌的渗透破坏分为三个阶段,无明显渗透变形阶段、管涌通道形成阶段和堤基溃堤阶段。②从细观试验结果可看出,在无明显渗透破坏阶段,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发生移动现象,稍大颗粒发生转动,但骨架颗粒没有变化。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当达到砂样的临界水力梯度时,砂样局部薄弱处的骨架颗粒发生移动,形成管涌通道并逐渐向上游扩展。③管涌通道前端的颗粒起动水头随粒径大小而不同,粒径越大,起动的临界水头越大。④管涌的发展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形成蜿蜒枝状沟道,主要原因是砂样颗粒的细观分布具有很大随机性,细颗粒流失形成的孔隙会被粒径大的颗粒填充,同时,也会引起周围更多的细颗粒流失使管涌通道变大。

关键词:堤基-管涌-显微摄像-细观试验-临界渗透比降

(正文刊录在《水利学报》2014年增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