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0/23510290/b_23510290.jpg)
2.3 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里,我们回顾一下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时期的情况,并与2006~2008年新一轮高通胀时期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尽管中国经济已经历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但这3次高通胀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仍然十分相似。
(1)每次出现高通胀之前,货币供应增长都有明显的加速(见图2-8、图2-9、图2-10),可以看出,一旦实际利率降为负值,CPI增长曲线就会变得陡得多。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01.jpg?sign=1739317380-BluN26pF4u4uGqJcfNUV16HPJv7C2gBP-0-0f6ab82f0cb971d14e33a1d7c836dcdb)
图2-8 1987年1月至1990年1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2)实际存款利率变为负值之后,货币流通速度就开始加速上升,不久通胀率便开始显著地加速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会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而提高(尽管长期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由于金融改革深化而呈下行趋势)。图2-11表明2007年处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转折点,对2008年初造成严重的通胀压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01.jpg?sign=1739317380-YQPojra3sg6JzoUbYw8QqScTnKZ0teN6-0-f97b9e16462995c7dbbf508858874084)
图2-9 1991年1月至1998年1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02.jpg?sign=1739317380-FE0q8Vm0DgmgraBzIKcSN9hoz0eadWVo-0-c63a2e8dcdc104c50725d497fbbf7577)
图2-10 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中国高通胀时期CPI与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3)过去25年中供应货币的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间关系密切(见图2-12),而且可以发现货币供应增长领先CPI 6~12个月,这种联系显然在2006~2008年通胀周期中仍然成立(见图2-13),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在2006年末开始加速,2007年的同比增幅为22%~2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8_0001.jpg?sign=1739317380-BczcZBSU8Ey0KKyR2CjEW8RArPoc8agY-0-573fdec856f901feeef71ba64e5d75e4)
图2-11 中国高通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8_0002.jpg?sign=1739317380-kvyPomTUDwTNWY3dIrv9bRtoos2Cwi7Q-0-2695ea8b2e764dbfd68f9a82cf5b657e)
图2-12 1985~2007年高通胀期通胀和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那么,中国央行流动性管理和控制物价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如何?在央行货币政策实施计划和实施效果中,对货币供应量余额流动性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M1、M2的目标和实际余额及管理偏差率[其中,管理偏差率=(实际目标-计划目标)/计划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的效果(CPI的目标值和实际值),可以发现: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能力在2004年以前较差,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而在2004年以后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计划和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偏差率逐渐变小;央行控制物价的能力总体上看,在1997~2002年间较为稳定,CPI目标值和实际值偏差很小,而2003年之后呈现偏差率增大的趋势。总体来说,尤其是2005~2007年,央行流动性管理的能力逐渐提高,而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在下降(见图2-1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9_0001.jpg?sign=1739317380-64rCISpAIb23ViapxB30Fl9xgBRq9bRk-0-c4dcb2b06688d8a10f612d36d20fd92f)
图2-13 2002~2008年高通胀期通胀和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高盛经济研究,200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9_0002.jpg?sign=1739317380-xWUQkmbSPGXDMHj5cLyESzIu3qc8fzD8-0-5f6a5ce66ad2f77d888a535ca73ece47)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B2051/1219733750484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0_0001.jpg?sign=1739317380-0UxI6VZIZyj3jAoYtlwdsoEz3za5nmFL-0-112a7027f860586699024beee9f0e974)
图2-14 中国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通胀控制的实施计划和实际效果
资料来源:各年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