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合作:困境与出路——图们江论坛2013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当前国际关系的五大变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影响国际关系的五大主要变量已然成形,即国际关系经贸化、世界经济区块化、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强竞合与南北国家经济竞合(已取代东西对抗的冷战两极体制)。

(一)国际关系经贸化

1985年是世界由冷战时代过渡至冷战后时代最重要的一年,本年三件大事改变了国际体系,从以政治安全为主轴的冷战体系转变为以经贸文化为主轴的冷战后时代。首先是3月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当选苏联共产党总书记;9月签订《广场协议》(Plaza Agreement);12月欧洲共同市场(European Common Market)卢森堡高峰会决议《单一欧洲法》(Single European Act,以下简称SEA),实行单一货币。[1]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所推动的开放(glasnost)与经济改革(perestroika),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到此时市场经济取得绝对优势,而1991年苏联的解体更使世界经济蜕变成单一市场经济,[2]因而加速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脚步。全球化的加速固然带来经贸自由化的正面趋势,但是各国企业竞争愈趋于白热化,进入长期不稳定与诡谲多变的所谓超级竞争(hypercompetition)的时代,[3]各国政商莫不埋首发展经济,力图提升国际竞争力,因而加速了国际关系经贸化。

(二)世界经济区块化

全球化同时导致资金流动大而快,使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升高。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以下简称“东盟”或ASEAN)与韩国首当其冲,成为此一负面冲击的主要受害者。而《广场协议》是美国总统里根为解决预算与外贸两大赤字(各1000亿美元以上)而起草的,此次会议的召开迫使当时与美国有庞大贸易顺差的东北亚国家提升币值,开放市场,因而日元升值近两倍、新台币与韩币也大幅升值,[4]造就了雁行模式(Flying-geese pattern),为东亚经济整合奠定雏形。再者,欧洲理事会(the European Council,以下简称EC)决议《单一欧洲法》使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由单一国家转变为区块,引发世界经济区块化加速的趋势。

(三)中国的崛起

2000年以来中国积极主动的FTA策略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融入世界经济,皆凸显出中国的快速崛起,并取代日本成为东亚乃至亚洲经济整合的龙头。2010年12月号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IMF)杂志《金融与发展》刊出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扩张已从数十年前只影响其邻近国家的增长,发展到现在已影响全球的增长。其经济增长步调冲击全球,冲击的范围已从贸易扩及资本流动、观光、企业信心。对东亚各国而言,中国廉价的劳工颇多,可作为东亚各国对世界出口的工厂,而庞大的中国市场亦可吸收东亚各国的产品。中国因素因而成为亚洲经济整合与亚洲各国FTA策略推动实施的主要动力。[5]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根据瑞信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财富几乎翻了两番,从5700美元升至2013年的22230美元。2013年拥有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数量为112.3万人。中国家庭的财富总值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较日本仅相差2%,较排在第四名的法国要高出56%。报告还指出中国将于2016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国家。[7]

(四)中美两强竞合

由于经贸互赖性高,衍生出中美两强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迄今在经济上二者互赖大于竞争,但在政治与战略上则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除朝鲜外,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国家利益也因此出现经济依赖中国,战略依附美国的矛盾现象。2006年在美国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时代提出的亚太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以下简称FTAAP)就是因为眼见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已因中国东盟FTA而式微所提出的因应对策。其后,由于中美两国集团(Group 2,简称G2)竞争加剧,美国奥巴马(Obama)政府自2009年以来,为制衡中国,积极推动重返亚洲的政策,2009年奥巴马在新加坡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企图以TPP作为完成重返亚洲的工具,在亚洲地区推销TPP的理念,迄今已有12国加入。[8]

(五)南北国家经济竞合

再者,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加速与发展中国家崛起,尤其是金砖四国(BRICs)中的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世界经济特征出现明显的根本变化,已由已开发国家主导转变为南北国家经济相互竞合的新趋势,并已取代东西对抗的冷战两极体制。而且与20世纪不同的是,金融风暴的规模已不再局限于区域,可能波及全球,且21世纪迄今为止,世界上的金融风暴多发生在已开发国家如美国(2007年次级房贷风暴、2008年美国银行连锁倒闭)、冰岛(2008年10月)、希腊、爱尔兰与葡萄牙。根据联合国一项有关2010年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报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FDI 所享有的比例比前一年增加10%,使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首度超过全球FDI总额的一半。[9]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强共治亚洲(Sino-US condominium)的局面已有扩大至共管世界(G2)的之势,因而正逐渐形成以中美为领导的南北国家经济竞合的雏形。目前G2的经济规模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的33%左右,足见两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