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文字与文学

古埃及的文字与文学与尼罗河流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文字和文学就没有尼罗河流域文化的辉煌。只有它们才是这些文化的历史见证人与记录者。

早在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的前王朝晚期,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地区就产生了由图画发展而来的象形文字。这种在埃及法老时代使用了近3000年的象形文字在埃及衰亡后的15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无人知晓,直至1822年,现代埃及学的创建者、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1832)成功破译了《罗塞达石碑》该碑材料系黑色玄武岩,长约115厘米,宽约73厘米,厚约28厘米,碑文为三种文字,顶部底部均有残缺。,才最终释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并使其变得能看得懂。他的名言:“生活的真谛在于热情”,令狐若明:《走进古埃及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第52页。不仅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后世埃及学学者挖掘这一文化宝库的精神支柱。从此古埃及的铭文石刻、纸草文书、《亡灵书》、木乃伊、雕刻艺术等均成为学者研究和收藏的对象。

古埃及早期的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特点是文字和语音不发生联系,而利用图形和词义产生密切联系。它是用图形作为符号来表意的,其中有表示整个词意的表意符号,有表示音素和音节的表音符号,也有表示意义范畴限定的限定符号等。这一古文字系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基本形成。古埃及文字之所以又可以视为一种拼音文字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一个个图形作为音符来拼写,如猫头鹰代表M、小鸡代表W、水波代表N等,但与其后的希腊文、拉丁字母又有所不同,在经过了旧埃及文、中埃及文、晚埃及文、通俗文和科普特文等五个语言文字的发展阶段,古埃及文字由图形逼真的象形文字,经过简化成为象形文字的草体,最后演化成字母化的科普特文字。在公元642年,阿拉伯征服埃及以后,科普特语逐渐被阿拉伯语取代,只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埃及人在继续使用。

有了文字就可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记录事情,于是简单的文学作品就开始出现了。这些作品初时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的,有了象形文字之后,它们被记录在纸草卷或刻在石头上保存下来,这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古埃及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劳动者诗歌、自传、教谕文学、散文故事和《亡灵书》等。

神话传说中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流传最广。最初的世界是黑暗混沌的水,被叫做努,众神之主拉在努神体内孕育而生从水中升起,因为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他拥抱自己的影子孕育了一对孪生兄妹舒和泰芙努特,并从嘴里将他们吐出。拉神为此流了许多眼泪,它们化成尘世间的男女人类。拉神生的这对孪生兄妹结为夫妻也生下一对孪生兄妹,大地男神格伯和天空女神努特,他们又结为夫妻依次生下奥西里斯和伊西丝、塞特和娜芙提斯两对兄妹,也互为夫妻,于是组成以拉为首的九位一体的众神族。

毁灭人类的神话讲述,多少万年之后,由于拉神的衰老,人类开始对他不敬,他召集神族商量办法,大家决定让拉神的眼睛去惩罚人类。拉神之眼以哈托尔之名出现时是长牛犄角的女神,以苏赫默特之名出现时,是长着狮首的女神。总之她在尼罗河谷和两岸的高山峻岭追杀人类,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拉神开始感到不安,命令眼睛苏赫默特停止屠杀,但她已经嗜血成瘾。拉神只好将红颜料混合成的麦酒装在7000个罐里,倒在田野上,苏赫默特喝了过量的鲜红麦酒,醉倒在地,人类才残存下来。

关于奥西里斯的神话内容格外丰富生动。丰收之神奥西里斯被古埃及人想象为国王,他教导人民、治理国家有方,和妻子伊西丝一起受到人们的赞美与爱戴。其兄弟塞特因嫉恨而阴谋害死他并企图篡位,塞特设计将奥西里斯锁进金柜抛入尼罗河。忠贞的伊西丝在神的帮助下,在地中海沿岸使奥西里斯复活。塞特再一次趁奥西里斯打猎时将他杀死,切尸14块,抛在各地。伊西丝千辛万苦找回13块尸体,又照原样复制了被鱼吃掉的生殖器,奥西里斯尸体才拼凑完整。伊西丝用麻布和香料将尸体包裹好,双臂交叉在胸前,手握连枷和弯杖,做成埃及国王生前的姿势。在伊西丝的恳求下,奥西里斯被允许在冥界为王,主持审判死者的灵魂。后世埃及人延续这种做法,将死者制成木乃伊,期望能像奥西里斯一样死而复生。伊西丝伏尸痛哭时感孕而生下儿子荷鲁斯。长大的荷鲁斯在拉神的护佑下战胜塞特,成为埃及之王。伊西丝和奥西里斯在地上见面时,大地回春,他回到地下时大地萧条。这表现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界四季更迭,万物枯荣的一种朴素理解。参见魏庆征编:《古代埃及神话》,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5页。

古埃及的诗歌相当发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清新质朴。其中歌谣、爱情诗和赞美诗等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公元前3000多年,古代埃及出现了最初的诗歌,即埃及人民进行艰苦劳作过程中吟唱出来的歌谣,表达了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如《搬谷人的歌谣》就抒发了他们的不满。爱情诗则写得真挚感人,有男欢女爱的情歌,也有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幽怨,还有大量用比喻与象征写成的恋歌,直露、大胆,令人心动。赞美诗则是献给神和国王的诗,其中歌颂阿蒙神的赞美诗最著名,还有最早歌颂国王崇高地位的《乌纳斯颂歌》。在赞颂尼罗河的诗歌中《尼罗河颂》最著名。

古埃及最早的自传出现于古王国初期的大臣的墓葬中。《梅腾自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埃及历史上最早的自传铭文。梅腾是第三、第四王朝之交的一位大臣,自传记录了他的财产和升迁的履历,其史料价值大大超过它的文学价值。到古王国时期最重要的自传《大臣乌尼传》出现时,纪实文学的色彩大增。乌尼是第六王朝的大臣,其自传里的叙事成分增加并运用了简单的文学表现方法,适于吟咏。此外还有记述生前乐善好施的《霍尔胡夫自传》和记述南征北战的《雅赫摩斯自传》等。

教谕文学即德高望重的圣人、哲人或长者对普通人或晚辈进行教诲与告诫的文字。埃及古王国约第五王朝时期就已有了这种文学作品。迄今发现最早的是《王子哈尔德夫之教谕》,它虽然只遗留下不长的文字,但足以反映当时埃及人对道德和来世的一些想法。此外保存于古王朝晚期属第六王朝的《普塔雷太普之教谕》是保存最完整、内容也最丰富的一篇。身居宰相高位的普塔雷太普从训导儿子的角度,讲出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如为人要保持谦虚、处世要力求公正等等。此外,还有传授统治经验的《阿美涅姆赫特一世对其子塞索斯特里斯一世之教谕》、鼓励后代读书人入仕的《杜阿乌夫之子赫琪给其子柏比的教训》、培养理想人格的《阿美涅莫佩教谕》等。这些教谕文学不仅是认识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作为文化遗产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埃及古代即有叙事传统,因此散文故事格外引人注意,最早出现在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著名的《魏斯特卡尔纸草》里。其中最后3个故事合称为《魔术师的故事》,是记述第四王国国王胡夫的3个儿子给他讲的关于魔术师的故事,内容离奇,引人入胜。中王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美动听的散文故事,其中描写普通劳动者勇敢与智慧的《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和鼓励航海冒险的《遭难的水手》以及根据第十二王朝宠臣辛努海一次富有传奇色彩的域外历险而写成的纪实散文《辛努海的故事》等都很著名。在新王国时期出现的众多散文故事里情节离奇曲折的《两兄弟的故事》最优秀。这些故事的主体和题材对后世的文坛影响很大。

《亡灵书》又名《埃及亡灵书》或译《死者之书》,是古代埃及的抄录者为亡灵所准备的所有经文,包括咒语、赞美诗、祈祷文、各类礼仪等。在古王国时期表现这些内容的象形文字一般被镂刻或书写在古金字塔内法老墓室和过道的壁上,被称为“金字塔文”。其目的是在冥界能够延续国王生时的幸福,并能促使其复活重生。到中王国时期,这种铭文已不被法老所专有,贵族和平民死后也可以在棺椁上印或在精美石棺上镂刻一些“金字塔文”的摘录,被人称为“棺文”。到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以后,人们将《亡灵书》的内容写在体积小、制作方便的纸草纸上并增加了冥王奥西里斯来世审判的情节和内容,这种纸草卷几乎成为人死后的必备品,这些纸草卷就是《亡灵书》或者《死者之书》。它们有的放置在特别的匣中,有的放在棺椁里,也有的与木乃伊裹在一起,总之已形成人死后的一种习俗和顺利通过冥界考验的生活指南。《亡灵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大量宗教诗和宗教礼仪的论述,也有对冥界生活的大胆想象与细致描绘,既有象形文字又有彩色插图,因此,它既有古埃及文学汇编的性质,也是了解古埃及文化的重要源泉。参见[美]华理士·布奇:《埃及亡灵书》,罗尘译,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古埃及的文字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古埃及文学在题材、体裁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古希伯来文学和古希腊文学及中古阿拉伯文学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