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禅修的意义:让心归于智慧
本节概要
人身难得,只要我们活着,就应该生活在智慧之中。有感有知的人都会知道,智慧的生活方式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它不但给自己带来利益,也给他人带来利益,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利益。我们生下来就是要和生命和解,要与自己的痛苦和解,也要与整个世界的痛苦和解。禅修不是为了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为了让我们在生活变得更糟时能从容面对、智慧地行事。我们以智慧来观照自己的身心行为,也就是选择了幸福的生活模式。
寻找快乐之源
快乐是天赋的权利,生命的目的在于追寻快乐,无论身在哪里,是哪种肤色,说哪种语言,也无论信仰什么宗教,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生命中更美好的一面。但是,终日忙忙碌碌的我们总会被许多不快乐的事物所烦扰,而快乐似乎总是转瞬即逝,我们不停地转换生活方式来获得快乐,却总是得不到长久的满足。这个时候,如果想要找到原因所在,并摆脱烦恼找到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开始进行禅修。
●快乐是生命的本能
我们活在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人才出生几天便夭折,有的人活了上百岁,饱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但无论怎样,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活着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比如“获得完美的爱情”、“事业的成功”或“当一位工程师”。但相差再远的答案,其实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快乐。对于感情至上者而言,完美爱情是快乐;对于事业狂来说,成功是快乐。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让自己快乐的不同方式。因此,活着的目标是快乐,意义也是快乐。
不仅如此,快乐也是生命的本能。刚出生的婴儿尚未经历任何教育,也没有任何价值取向,却已经懂得依恋母亲温暖的怀抱。动物也是如此,猫钻入灶膛、狗希望主人抚摸,无一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追逐快乐,是人类和动物,乃至一切众生所共通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快乐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追求快乐,寻找理想的生活。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和憧憬或许千差万别,但对快乐的追求无疑是共通的,甚至可以说,快乐是理想生活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着快乐这一目标努力。
事实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无论是重要的还是琐碎的,都是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学生埋头读书,运动员刻苦训练,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他们寻找快乐的方式;母亲抚养儿女,老年人种花养鸟,同样可以找到属于他们的快乐;而时下流行的电玩、iPod、掌上电脑、各种功能的手机,都是人们寻找快乐的发明。同样地,试着回归自然,吃健康食品,练瑜伽,以及禅修,也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快乐的一种方法。
然而,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婚、移民、跳槽现象,人们不停地变换着生活的节奏和轨迹寻找新的快乐,发现快乐越来越少了,痛苦反而越来越多了,内心越来越不满足了。寻找快乐并没有错,为此而做的各种尝试也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生命的本能
对快乐的追求几乎是人类的本性,人人都想要获得快乐。快乐既是一种人生体验,更是一种心态。寻找快乐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活的技巧。
●快乐如昙花一现
聚会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事业有麻木疲惫的时候,而一位充满吸引力的伴侣可能在几年后变得面目可憎。所有的快乐似乎都有保质期,而且很快会腐烂变质。浪漫的爱情、刺激的探险、腰缠万贯、金榜题名,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一时的满足和欣慰,却无法带来长久的快乐。因为所有这些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会不断变化的,它们无法持久,终会消失。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是我们的肉身、钱财甚至亲朋好友,还是大自然中的万物,皆是如此。因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快乐依赖的是无常的事物,依附这些事物所带来的快乐只能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十分短暂,最后只能空抱哀伤和失望,而非欢喜与满足。
我们可以从身外之物上体验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永久的满足,因此,如果把快乐分作几个等级的话,这种既不可靠也不长久的快乐只能列入低等的范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想要获得高等的快乐,就得放弃现在所拥有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快乐的真正含义,明白我们在哪些事物上实现的快乐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满足。
●为什么不能带来长久的满足?
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我们不但将一切事物看做是一直存在的,并确信它们可以为我们带来满足,而这种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基于直觉而肯定事物本来就存在,拥有各自的性质,具备固有的属性和内在实质。换句话说,我们认为事物本就具有某些固定的特性,好的或坏的,美的或丑的,能够吸引人的或令人厌恶的,并认为这些特性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独立于我们的观点及其他事物之外的。
这种错误的看法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很容易使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戴上一副有色眼镜。例如,有人可能认为酒有提神的功效,是个好东西,或者认为自己的事业有了发展可以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如果事情真如我们所想,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失望,但事实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感受可能与事实并不相符,甚至是扭曲的或有失偏颇的,我们从事物身上所看到的好与坏等特性,实际上是心所产生且投射出来的。
禅修是获取快乐的途径
禅修的目的在于去除迷执,获得开悟,从而解脱痛苦、烦恼之境,获得真正的快乐。因此,禅修就是获取快乐的途径。
●禅修带来可靠长久的快乐
那么,世界上是否存在可靠而长久的快乐呢?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真性都是同样圆满的,真性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真性被遮蔽了起来,我们的心被盘旋的五毒所侵扰,没有休息的空间。只要拭去遮挡之物,所有人都可能感受、获得可靠而长久的快乐。无论你是住在中国还是待在美国,无论你是富裕还是穷困,也无论是一个怎样的人,都可以经由修炼来获得可靠而长久的快乐。
禅修是获得可靠而长久的快乐的途径,这并不是说禅修可以让念头消逝,而是在某段时间内,念头将因着禅修变得比较薄弱、比较淡。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心就体验到更大的平和及快乐。心终于能休息了。通过禅修,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状况中都可以得到快乐。当我们的心具备了治疗痛苦和创造喜悦的力量,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力量来摆脱不满、愤怒、焦虑等不快乐的因素,抛开心理和情绪的痛苦。最终当了解到事物实际存在的道理时,各种扰人情绪及状态的根源也将完全被清除,那时,我们就会得到可靠而长久的快乐。
启迪生活的智慧
禅修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寻找快乐,而应该有更高、更有价值的目的。它是以智慧为向导,而不是以伦理、道德为向导。禅修观照在你心中生起的欲望、喜、恶、苦、乐,在这个轻松愉悦的道路上,你逐渐审视你自己,并将领悟世间万物都是无常和无我的,你可大自在地面对它们。如此一来,智慧便会取代愚痴,取代疑惑。你逐渐开悟,全然地活在当下。
●真实的智慧
讲一则小故事,有一个穷苦的妇人带着她四岁左右的儿子在繁华的路上走着。他们走到一家照相馆前面,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的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
般若佛母与禅修
般若佛母是所有般若经典的主尊,她之所以被看做诸佛之母,是因为所有修成佛果的人都需要经过胜义智慧的法门。在佛教中,这个“母”并不是指人,而是喻指智慧能生诸佛。无论是解脱或成佛,必须证悟般若智慧。禅修就是启迪生活的智慧。
我们的痛苦是由执著与偏见造成的,我们被执著所束缚,在遇到生活的困境和挫折时心便会变得狭隘。就像那位母亲一样,她被贫穷所恼,却忘记了生活的快乐并不借由外物,而是发自自己的内心。她不会去体会生命每一刻的美好,亲手将快乐挡在心门之外。孩子心无尘杂,他不会在过去的事情中迷失自己,不会因贫困而焦虑恐慌,只关注于当下一刻的事情上。他的话天真稚嫩,却包含着成人已被染污的心所没有的智慧。如果母亲也像她的儿子那样,用心体察我们身边的生活,去除对财富、名望的执著,就不会再有自卑的心态。只要面带微笑,照片中留存的将会是快乐的记忆。
宋朝的善能禅师说:“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生命无常,“自我”本是虚幻,那么我们怎么能把生命看做永恒,它不过只是一朝风月。如果我们执著于这一朝风月的荣华、成就和美誉,那么我们永远不会从苦中获得解脱。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顺境和逆境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我们不能跌倒了就伤心、痛苦、悲观,更重要的是接受失败和灾难,把抱怨、委屈、愤懑放下,勇敢地站起来。
●禅修以使心净
禅修是一种实际的方法,在当下就可以得到益处,就像以前一样。佛陀的时代,有数百万人历经生命的苦痛,通过禅修得到了解脱。
据说舍卫城有一位富家千金,她从小生活在奢华中。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她陷入了热情的流沙,与家中的年轻仆人私奔了。多年以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不仅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两个儿子。她在极度的悲伤中开始返家的旅程,准备回去看父母。抵达舍卫城时,她看到城外有三个火葬柴堆正在燃烧。当她震惊地发现这三堆柴烧的是她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唯一的哥哥时,她的悲伤无以复加。原来是前一晚发生了一场地震,房子坍塌了。自那以后,这位不幸的女人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在悲痛难以忍受之时,她碰到了佛陀,学习了禅修。修习之后,她发现禅修不仅让她解脱了失去至亲的痛苦,也能解脱所有生死轮回的痛苦。她开始为其他人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过着快乐的生活。
禅修:启迪生活的智慧
禅修作为禅的修习方法,由最初的使人心神安宁的精神修持方式,发展成为一种体悟真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以修心为目的,教我们以智慧面对生活,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安宁。
禅修的过程是一种灭除烦恼、痛苦、焦虑的过程,当你专注于内心世界时,就会发现心很奇妙,它会带给你许多美好的感受,所有来自于内心的杂物,禅修都帮助我们使之平静、清明,让我们以大自在的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更需要禅修的帮助,练习禅修的人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仍然可以过着快乐平静的生活。
●修出一颗慈心
常人的世界里普遍存在着分别心,我们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也许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很好,但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则很冷漠,这样的态度往往对自己是不利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去喜马拉雅山,那天正好在下大雪,雪积得很深,天非常冷,这个人走在路上很害怕。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人,于是两个人就赶快凑在一起,想着万一遇到什么事情还能互相帮忙。很不凑巧,在途中两人看见前面有个人躺在地上,走近一看,一个老人家快冻死了,奄奄一息。其中一个人赶快将老人背起来要带他下山,另一个却说:“你怎么那么笨!我们在山上快没力气了,你还要救人,你会死在路边的,不但你会死,老人也会死,把他放下,我们快下山吧!”但这个人不为所动,他说:“无论如何,我不能见死不救啊!”另一个年轻人不想管他们,自个儿离开了。好心人将老人家背在背上,慢慢走下山,非常艰苦,但也因为他背着老人,走得很热又流汗,因为流了热汗,这个快冻死的老人的身体慢慢暖和,逐渐清醒。从那时开始,两个人互相享受体温,慢慢走下了山,最终获救了。后来听说,有人在半山看见一个尸体,别人把他抬下来,两个人上前一看,原来就是那个见死不救的年轻人。愿意牺牲自己去救人,结果反而救了自己。自私的人,结果被冻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间的爱是相互的,更是建立在没有分别心的基础上。禅修的过程是一个去除分别心、滋生慈爱心和慈悲心的过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很难对街上随意遇到的一个人生出什么慈爱的心情,也很难对那些无聊的政治人物、心狠手辣的恐怖分子持有尊重之心。但是培养慈爱和慈悲的禅修就是能开发我们现在局限于执著和分别的慈爱之心,使之涵盖整个宇宙和每个众生。
●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甚至不乏战乱。当前的世界形势虽有不少积极且趋向缓和的现象,但是战争仍然不断,人类社会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民族纷争、利益斗争等时有发生,各种各样的严重危机潜伏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样生活下去,怎能感到和谐,怎能不感到空虚,使精神烦忧而痛苦呢?
那么,引起这些因素的根源是什么呢?它就是人类内心的无明我执和贪求私欲、憎恨嗔怒、愚昧无知的心。由于我执根深蒂固,私欲无限膨胀,使得人类失去理智,互相争斗不已,引起无尽的苦难,却不知如何解脱。
要根治生活中的乱源,须从心灵的净化做起,从众生的清净心中实现生活环境的和谐与世界的和平。练习禅修,反求诸己,才能设身处地为周围人着想,才能建立众生的尊重心、慈悲心,从而产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禅”就如山中的清泉,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它如天上的白云,让你飘向四方,任自逍遥。
你禅修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对禅修产生了好奇,于是更想知道禅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什么好处,似乎对禅修的益处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和体会以后,我们才会更加用心练习。通过前面对禅修的认识,我们知道了禅修原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益处,那么你是因为这些好处才练习禅修的吗?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进入禅修的境界。
富那夜奢尊者
《三才图会》 明代 白描
富那夜奢尊者以智识深邃、多闻博记著称,可谓是体悟佛性的智慧代表。禅修就是修行者直抵清净本心的思维途径,它使修行者认识自己,识得心之本性,完成对佛家般若智慧的理解,在生活中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践。
●人的贪欲多么可怕
从常态的生活来看,人们一接触到某个事物,就会想到它对自己有没有什么益处,或是有没有害处。同样的道理,我们对禅修产生了好奇,于是更想知道禅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什么好处,似乎对禅修的益处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和体会以后,我们才会更加用心练习。这种观念其实已然夹杂着贪欲。
贪欲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举个例子说,有一个人很幸运地诞生在富裕的家庭,一生之中他或许从来不曾感觉到对物质的需要,可以购买任何引起欲望的东西,并且随心所欲地去旅行,经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各种娱乐与刺激。最后,当他终于得到所有的东西,去过所有的地方,经验了所有的享乐,却依然深深感觉到一种不满足的苦。许多人处于这种不安又不满足的心情中,无法应付这份剧烈又弥漫着的苦。
事实上,人的贪欲会增加不满足感,当你一直感觉到不满足时,痛苦和忧虑便会随之而来,幸福感将离你很远。
●禅修带你抵达智慧的终点
当人们一旦接触禅修时,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贪欲而对它感兴趣。也许在进入这个过程时,你会体会到一些痛苦,这些痛苦并不是禅修所带来的,它是由过分强烈的禅修欲望和不当的禅修技巧所造成的。
禅修并不是增长知识,也不是猎取某些利益,它是练习让人们放下,即放下贪嗔的生活模式。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会慢慢地向这边靠拢,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理解和体会平衡意识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需要从禅修中获得什么物质利益,也不需要获得某些精神因素,我们的目的只是看破身与心的本质,然后放下它们。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是越干越多,越陷越深,而禅修正好是把自己从世间的这些痛苦当中解放出来。只要静心坚持,专心修习,进而对一些重要技巧进行探索,你所遇到的困难就会逐渐消失。经过逐渐认识自己、认识欲望的过程,最终由禅修而生起的智慧会平复我们的贪欲,使我们的内心归于智慧。
只要有生活,就有禅修,禅修本身就是生活,是智慧的生活,而将禅修的智慧付诸现实,是禅修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智慧的修行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把自己带向正道,带向精神解放。
●笑对生活的智慧
相传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请佛陀说法,并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陀。佛陀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只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在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间,完成了禅宗的第一次传灯。
佛陀拈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智慧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报以真诚的微笑,在正确的观念下接纳自己,笑面生活。我们不要执著于世间的物欲,把一切烦恼、欲望抛开,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在生活中时刻微笑,就领悟了生命的真谛,获得了生活的智慧。就像一行禅师所说的那样:“当微笑呈现的时候,所有的面部肌肉都开始放松了。微笑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个微笑就是你在佛陀脸上所看到的那种微笑。”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会有遇到顺境和逆境的时候,但我们不能跌倒了就伤心,失败了就悲观,受伤了就痛苦,而应以平常心态看待这一切,把抱怨、委屈和愤懑放下,勇敢地站起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弹落心灵的“尘土”,放下自我的执著,将心放在当下,体验生活的美好,这就是禅。了知万物皆空,绽放一个微笑,就将领悟“妙有”的智慧。一行禅师曾说:“做一枝花蕾,静静地缀在篱笆上;做一抹微笑,成为妙有的一部分。”
灵山大佛
青铜 现代 江苏无锡
图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因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被称为灵山大佛。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胸前记号代表万德庄严。整个佛像形态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了佛陀慈悲的法相。同时,他也将微笑传递给我们,提示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微笑,就能领悟生命的真谛,获得生活的智慧。
不管我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也不论是坐着或站着,都要学会面带微笑。看着一个孩子、一片树叶、墙上的一幅画或者任何相对静止的东西,微笑;每天清晨醒来,当我们睁开眼帘,做柔和的呼吸,同时面带微笑;听音乐的时候,随着歌曲节奏和歌词所蕴涵的情感,慢慢体会,轻轻呼吸,绽放微笑;当我们独自漫步于山坡、公园或河边,可以依循自己的呼吸前进,面带笑容;当我们感到疲倦或烦躁时,可以平躺下来,双臂置于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只保持对呼吸和微笑的觉察。一抹微笑就证明我们正安住于觉知之中,让这抹微笑永远绽放,“这就是佛陀的微笑”。
菩提叶
禅的智慧
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直指人心,成就智慧,它像一盏明灯,照亮心灵,又像一位长者,传授生命的精髓;它助人思考,给人信念,使人不畏不惧,踏实地迈出前进的步伐,开启人生的智慧,走向充实圆满的幸福人生。
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有助于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