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世界:从麻瓜到王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创新的赤子之心

做有趣的事很重要。

生活中免不了有那么几位好管闲事的同事,他们常常乐于兼任大家的私人会计。比如我就常收到他们的消息,说看到我又有几件专利递交到了国家专利局,又有几件专利拿到授权,又有几件专利在海外申报⋯⋯他们登录专利检索网站的频率比我还高,目的却十分单纯——帮我统计我能拿到多少奖金。当我拿到公司额外的大奖或政府的奖项后,他们会继续帮我累加。

这种话听多了,有时我也忍不住自己算一算,但算完后反而感到无比失落和郁闷——这种郁闷不是因为实际到账的奖金没有统计数据多,而是因为我发现,如果顺着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创新会变成一件了无生趣的事情,我也将成为一个非常无趣的人。

用钱去计量一切,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逻辑,所以我们似乎习惯于遵循“按劳取酬”的原则,用钱这个单一的维度来衡量一切。

从创意的产生到最终拿到专利授权,其过程的确不易(如果你申请的是发明专利,尤其不易),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与付出,拿奖金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但身处创新世界的创新者们,如果眼睛只盯着奖金,就会迅速失去动力——如果创新这件事变得功利,我们的灵感会迅速枯竭,我们的初心也会被算计所占据。

对创新者而言,真正有趣的事情应该是像孩子一样沉浸在创意的世界中,应该用赞赏的目光去欣赏那些优秀创新者们的创意结晶,应该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屏住呼吸,不断挖掘。相信每一位创新者都曾有过这样的设想——在脑海里精细入微地搭建用户场景、记录并拓展连绵不绝的灵感、像匠人一样精雕细琢⋯⋯这种感觉,会让人非常享受。

这也是我们与孩子交流创新最好的方式——不是给他们灌输很多原则、方法、技术或知识点,而是与他们一起去玩、去感受、去体验、去觉察、去发现——发现更多玩法,一起欢呼、一起赞叹、一起去思考还有哪些别人没有想到的玩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创新方法和原则,他们甚至会推翻这些原则,建立更好的原则,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才是做有趣的事情能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将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但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一名创新者——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某一种技术或方案,他们学习的应该是构建场景的能力,是更有创意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是察觉工作和生活中不妥帖之处并加以改造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都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经常有人问我:你撰写的创意数与成功递交的创意数之间的比例也太悬殊了吧?

的确,如果单纯从数据来看,到目前我已经撰写了将近5 000个创意(确切地说是4 878个),但最终递交知识产权局的不过250件(确切地说是248件),比例大约为20∶1。

对于绝大多数新人而言,要想出20个创意,可能需要一个礼拜、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几个月的苦思冥想,就换来1个提案通过的结果,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不是太低了?

更何况,20∶1只是一个平均值,这也就意味着,实际生活中,你常常会遇到写40个甚至80个创意才能通过1个的情况,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但事实上,我并不觉得20∶1是一个非常悬殊的比例。

毕竟,在创意诞生的初期,我自己就先淘汰了将近75%的想法(仅保留了1 295件),所有创新者都清楚,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你需要对涌现出来的创意进行增删和修改。

而那些被你划掉的内容,它们的出现就没有意义了吗?

当然不是!

你要做的就是想了写,写了删,删了想,想了再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引自《大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生与灭是相对的,很多人都能体会到“没有生就不会有灭”,但却很难体会到“没有灭也不会有生”。没有灭,这世界就会变成垃圾场,到处充斥着早该清除的废物。而创新者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生”和“灭”循环起来,让废物的毁灭来得更快,那新生命也将来得更快。我们要顺应并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过程本身就很有趣。

是的,作为一名创新者,你每天所要做的,其实就是体验创意生灭的乐趣。

就像一名探险家,如果只想着丛林的危险,只想着蚊虫的叮咬,只想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进入丛林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灾难。而只有一门心思去探索未知之地,一门心思要发现未知之物,一门心思要与新奇的事物亲密接触,你才会一往无前。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我写了好多想法,最终却没有一个通过,怎么办?”我的回答始终是:“那就再写一个试试!”

就像身处丛林的探险家。如果你走了很久仍然一无所获,唯一的办法是继续往前走。

创新也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苦思冥想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有所发现,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写,这样才能不停地获得反馈、调整策略、拓宽探索的广度、加深探索的深度。

除此之外,每次答辩也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这对很多刚入门的创新者而言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在众多创新者看来,答辩非常恐怖,评委们像是游戏里身经百战的邪恶BOSS,普通创新者在他们面前战战兢兢,评委们只需几个问题就能让你从信心满满变得心灰意冷。

创新初期体会不到这种乐趣很正常,但随着你对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理解越来越深,随着你对专利评审五象限的领悟越来越强,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所有创意都会在无意间避开陷阱。尤其是当你像我一样经历过许多场专利评审后,你就能猜到评委会如何提问,而你该如何回答,当你对评委们提问的角度和关注的焦点了如指掌时,整个答辩就容易多了。

而当我做评委时,场景又逆转了。大部分时候我会哀叹对手实在太弱(答辩人经验不足、准备不足或心态不好),所以偶尔遇到个中高手(问题接得很稳、对答如流且能第一时间根据问题更新方案)时,会突然兴奋无比,不断抛出更加刁钻狠毒的问题,直到双方胜负揭晓为止。

这难道不是乐趣所在吗?

做有趣的事情很重要。

这种重要在于,无论你遭到多少毁灭性打击或是多么惨痛的失败,你都会昂首向前。

就像一款让你痴迷的游戏,无论失败多少次,你脑海里思考的永远是下一次该如何做得更好,你的手指点击的永远是“再来一把”而不是“残忍退出”。

如果此时有人问你:“当我遭受失败该怎么办?”你肯定会说,那就下次注意咯!

如果这个人继续问你:“我总是不赢该怎么办?”相信你也会说,那就再开一局咯!

如果这个人不依不饶地问你:“我心灰意冷爬不起来该怎么办?”此时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疯子,爬不起来?那有种你这辈子再也不玩游戏试试!

所以,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要放弃时,请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到网吧去拜访一下那些挑灯夜战的朋友,在他们鏖战正酣的时候,摘下他们的耳机,冲着他们的耳朵弱弱地问一句:“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又没人给你钱,这么专注干嘛?”看看他们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为237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6项海外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我常常被问到两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1.作为工程师/设计师,我究竟该如何将技术与创意相结合,创造出高价值的产品,并成功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2.作为家长/老师,我的孩子/学生该如何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与实际的场景、技术相融合,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创意方案,并成功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当今时代,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所要面对的是各大企业、科研院所对专利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如此,各大城市落户、人才引进、优秀人才评选等也有专门的专利考核和加分项,有了专利,你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而孩子们所要面对的是自主招生中越来越严格的对“创新潜质”的要求,这里的创新潜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与报名学科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各重点大学的奖学金、考研标准、留学考核都向创新能力较强的考生倾斜,在这种形势下,孩子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能选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大家,剩余部分将在我的专栏(公众号:巴哥奔)中逐一向大家介绍。

读者对象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以下三类人。

工程师、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软件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需求工程师、软件架构师等与智能设备软件相关的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与智能设备硬件相关的工程师;

●产品经理:软件、互联网、智能设备等领域的产品经理;

●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空间设计师、游戏设计师、情节设计师等与智能设备设计相关的设计师。

学生及其老师、父母

●学生:包括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在内的全部学生群体,所有对创新、创意、发明、创造、专利申请等感兴趣的年轻人;

●老师:希望通过学习创新原则,能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师;

●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创新思维提升创造力,或希望孩子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明专利,以便在日后的自主招生、考研加分、出国留学、职称评定、重点城市落户等方面增加竞争力。

对创新感兴趣的人

●对创新、创意、设计感兴趣的人;

●具有发散思维、脑洞大、想法多的人;

●对未来世界充满幻想、希望拓展世界的边界的人。

本书结构

本书收录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讲创意如何诞生以及创意诞生的关键要素,通过介绍创意生成的十一个阶段及液态网络所需的八个条件,将创意诞生的各种要素展现在大家面前。

第二部分介绍打造创新能力的七种武器,从头脑风暴开始,到静默风暴、结对创意、失控氛围的营造、创造力的唤醒和塑造者的养成,最后到创新智囊团,这些“武器”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创新团队,方式也多种多样,供大家在具体实践时参考。

第三部分描述了成为创新高手的八大法则,罗列了作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八种思维方式,帮助大家从初级创新者迅速成长为资深创新者。当然,提升的过程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从这八个维度对自己的创意进行挖掘和打磨,会大幅提升创意的品位与嗅觉,在不断“破碎”中成长。

第四部分讲了通往创新世界的那些缝隙,简要介绍了创新者的世界的由来,以及十五个创新者的世界的模样,让大家一窥究竟。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请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巴哥奔。如果你有更多的宝贵意见,也请通过公众号与我沟通,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我也将在公众号专栏里持续更新关于创新者的世界的其他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