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御史”清白廉政文化史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华清白文脉传承谱系

“清白文化”是历代祖先留给我们今天的好传统和宝贵遗产。历史上最早用“清白”来形容清官直臣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叹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句话,根据明人汪瑗的《集解》的看法,“清白,不污秽也。直,不枉曲也”。屈原以清白直道骨鲠之臣自况,并且认为“清白”“死直”是“前圣”所笃厚的品质。这里的“前圣”指的是孔子。孔子有清白的思想,他说“人之生也直”,但还没使用“清白”这个词。屈原第一次用“清白死直”这个词来表示自己向古圣贤笃厚践行的政治品质学习的要求。在屈原之后,汉代有好几位获“清白吏”的称号,如郑仲、郑钧兄弟。高诩“在朝以清白方正称”(均见《东观汉记》)。最著名的是杨震,他出身于宰相家族,“清白吏”是其家风。他“能守家风,为世所重”,直言敢谏,被陷害赐死。下葬时有只丈余长的苍色大鸟在其坟前低头哭泣泪出。后人就在他的坟前立了一尊石鸟以做纪念(《东观汉记》)。清人窦启瑛在雍正《四川通志》序中说:“文翁、武侯、张咏、赵抃之俦,其治蜀也,类皆有惇大成裕、刚柔互济之道,故不愧为名宦焉。”西汉文翁,三国蜀汉诸葛亮,宋代张咏、赵抃四人是公认治蜀清廉名宦。宋代治蜀的名臣除张咏、赵抃外,还有席旦、吴栻,这二人也同赵抃一样是两次为成都知府。还有吕大防、李之纯、席益、范成大、胡元质和京镗等清官,但以“清白”直名的则是赵抃。由此可见赵抃确是传承“清白文化”的典型。他的“清白”在宋代是与同时代的包拯齐名的。

赵抃四次入蜀,初入蜀在江原县(今崇州)做县令,第二次入蜀做梓州路(今三台)转运使,皆有清白名声。第三次做成都知府是在宋英宗时,由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十二月至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共三年时间。第四次入蜀再度“知成都府”,则已是宋神宗时,由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七年(公元1074年)共两年半时间。他在廉政文化方面的特色是:自身以清廉自律,传承其清白家风,“吾门自昔传清白”(《清献集》卷3“信笔示诸弟侄子孙”)。从政则勤政爱民,忧乐天下际,“欲去民忧同乐之,敢孤朝寄独恬然”(《清献集》卷2“再经江源县有作”)。为政则能度势,宽猛相济,“弹劾不畏权幸”,“声称凛然,京城目为铁面御史”。苏轼、苏辙兄弟都十分赞赏他,苏轼还专门为他写了墓志铭:《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是赵抃的友人,最了解赵抃,赵抃曾荐举其父苏洵。苏轼这块碑记是有关赵抃生平传记的最早记录,《宋史·赵抃传》《东都事略·赵抃传》以及后来的史志、笔记之属,皆沿袭苏轼碑记而来。

赵抃最有名的“清白”故事是第一次知成都府时以一琴一鹤一龟,只身入蜀,过清白江,自誓清白。他平生蓄有雷氏琴一张,雷琴是唐琴,当然很名贵。但琴是家传之物,鹤是家养的,龟则是上任途中于黄河拾得,故苏轼写诗称赞他:“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他不讲排场,不要车马随从,不要地方官迎接,只以“单马就道”,随身只带一把琴、一只鹤和一只白龟,除此以外,别无家财,真可谓一清二白。他经过青城山时,遇到大雪,在旅馆里仍弹琴看龟自娱,旅客不知道他是官,态度侮慢,他也不以为意,仍然鼓琴不问。

他上成都任,经过湔江时,常说:“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这段湔江取名为“清白江”。从此,为成都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体现“清白文化”的地标遗产,今在青白江区境内。可惜的是,申报区名时,把“清”字错为“青”字,终有憾于一段文化韵味。但赵抃以江的一清二白明其志,一心为民,虽万类混杂也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则被载入史册,传承了下来。

第二次知成都府是神宗要求赵抃再治蜀的。这次再入蜀,他的行李更加简易。早在这次入蜀前,他已在泗州放了鹤,在汴水放了龟,只带了个仆人“老苍头”入蜀。并写诗说:“马谙旧路行来滑,龟放长淮去不回。”神宗表扬他:“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为政简易,)廉者固如是乎?”

以上是他两次知成都府有关“清白”的故事。他在成都经常穿行于街头巷尾,田间小道,与老百姓直接交谈,遇到冤案弊政,他都及时平反革除,“以惠利百姓为本”,贪渎因此不敢妄为。他的习惯是每天做的事一定当晚要自我反省。每到晚上即端正衣冠,焚香庭前,九拜首,告于天,向上天报告每天为老百姓做的事。如有不可告于上天的事,就肯定是对不起老百姓、不能去做的事,其清廉洁白无私如此可见。

成都在他治理下,“蜀风素侈”的奢靡之风大变,“好贤乐善之风大兴”,“蜀人安之”,长达百年。赵抃二十年间四次入蜀,蜀人听说赵公来,“男呼于道,女欢于灶”,都说:我的碗筷能安于食,我的枕笫能乐于寝,就是拜公之赐。公再来,他们又有依靠了。在赵抃治理下,“梁岷之下,宴然已为乐国矣”。(文同:《丹渊集》卷26“送赵大资再任成都府诗序”)

赵抃治蜀故事一直为后世传颂。江浙一带多演赵抃故事的清官戏。南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烧制有赵抃入蜀赴任画枕,以一只口衔瑞草的仙鹤和口吐祥云的神龟引路。成都凤凰山有纪念他的“留鹤亭”。新繁东湖有祭祀赵抃的“清白江楼”遗迹,崇州有他在罨化池的游踪。这些故事和遗迹重在歌颂清官廉吏一清二白,有如此水。鹤与龟也成为廉政文化的象征,鹤毛清白以示不贪,鹤头红顶以示赤心。这些都是古代难得的清官廉政文化。

由此可见,清白江得名的廉政故事,赵抃过青白江为官清正、名节洁白的故事,确是清白文化的最佳体现。以赵抃为代表的历代清官所展示的清白文化,对我们共产党人而言也是值得向祖先学习的一笔宝贵的廉政思想遗产。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曾说:“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清白文化的新的解读。“清白文化”确是青白江区独有的廉政文化历史资源,是青白江区独有的历史文化优势,廉政文化建设的宝贵传统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