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案例集: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临危受命

韩小红留德期间,她的丈夫胡波胡波,男,1965年7月出生,硕士学历。1987年7月至1992年1月就职于第64集团军医院,从事医务临床工作,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获放射影像学硕士学位,并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进修;1992年3月至1997年3月任中国癌症基金会科技部副主任;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任北京慈济门诊部、慈济潘家园店、慈济亚运村分店、慈济积水潭分店、慈济世纪城分店共同负责人。社会职务有: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北京市朝阳区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在北京开设了肿瘤专家门诊。初创伊始,门诊部连续亏损。2001年6月16日,韩小红34岁生日这天,丈夫胡波送给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北京慈济门诊的总经理聘书。“当时丈夫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家开的门诊部,经营状况一直不好,既然我攻读的肿瘤医学博士已经学有所成,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靠我的医术增加门诊量,维持门诊部正常运转。”

2002年,韩小红拿到海德堡大学肿瘤生物学的博士学位之后立即归国,一心想要帮助丈夫扭转门诊部亏损的状况。归国后韩小红惊讶地发现:短短半年时间,北京慈济的欠款总额已高达100万元。面对已成为巨大负担的这份厚礼,身兼学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门诊部亏损,要扭转局面,就要给门诊部重新定位。”韩小红想救这个门诊部,她仔细思考这个门诊部为什么会亏损。最后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家不认识这个门诊部,客源太少。但怎么吸引来人?结合自己在德国的所见所思,韩小红想不妨把整个治疗前移变成体检,检后筛查出来的病就可以在门诊部治疗了。虽然在国外体检市场已经很成熟,但不久韩小红就发现在国内并没有这个市场,因为我国的体检大多是半强迫性的,只有在征兵入伍、高考、入职等时才进行体检。主动的体检从来不放在桌面上,因为没有人给你付这笔钱,民众也没有这个意识去做。但是,韩小红坚信这个市场一定是有的,且独立体检机构的优势是公立医院无法比拟的。在独立体检机构,体检已经不再是医院里的“附属品”角色,而是核心业务;且它面对的是健康人群的体检,交叉感染的概率小,更加安全。韩小红决定在门诊部的隔壁开设一家专业的体检中心。

对于韩小红要弃医下海的消息,父母表示无法理解,医院的同事们也感到十分诧异。但韩小红不顾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对,说干就干,当即决定把门诊隔壁的房子租下来,进设备,孤注一掷,开一家体检中心。“不成功,大不了我再去打工。”搞装修、租设备、招聘、培训员工……创业之初,她一人身兼数职。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经过东挪西凑后,慈济健康体检机构潘家园店该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终于在2002年3月28日那天顺利开业了。

当时,人们对于门牌上写的“健康体检”还懵懵懂懂,不知其为何物。刚开业的一两个月,每天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散客过来。但韩小红好像并不着急,她开玩笑说:“一天只要有四五个人来就行了,起码我们的盒饭就能解决了。”之所以不急不躁,那是因为“这个行业压根儿就不能急躁”。后来事情的发展也一再证实了她的这种判断,很多健康体检机构纷纷上马,但都急功近利,不注重内涵建设和基础打造,结果往往是“死得很惨”。韩小红甚至还有些得意:“这一行业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你看看全国真正成功的有几家?”

但是没有顾客上门,时间一长,不论是谁都可能扛不住。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服务,都要通过销售来实现其价值。有意思的是,与很多健康体检机构过分追求市场销售完全相反,慈济当时太注重内涵建设了,以至于差不多完全废掉了市场开拓这块,因为医生出生的韩小红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只要有好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但根据开业前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她也不得不承认,一条腿走路终究快不过两条,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慈济开始在品牌包装、形象宣传上补课。由于拿不出太多的钱做广告,韩小红就带领员工上街发宣传散页。红绿灯车停的时候,他们就往车窗上插宣传名片。为此,韩小红还被警察“逮”到过几次。“这也是我们最早的市场推广吧,但我们不像有些人那样在电线杆上贴、往地上粘,到时候弄都弄不下来,这不太好。”那一阵子,韩小红像个管家一样操持着刚刚“出生”不久的慈济,她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设备采购员,还兼职市场推销员。

不过当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市场观念的转变。老百姓对体检的概念不清晰,大部分人只有生病了才会去医院,只有少数比较注重生活品质或者在这方面观念较超前的人,才会定期自己出钱去做常规体检。此外,许多人做体检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身边有人突然病倒了,于是受到震动,进而想到了自己的健康才去做体检。“人们生了病去医院从来不心疼,但是在健康状态下做一个体检,很多人却不愿意。”如何转变人们固有的看法,将潜在客户转变为实际的上门人数,这就成为韩小红创业初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尽管韩小红组织了多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媒体宣传体检的重要意义,但这样的传播太有限了,客源远远不够支撑体检机构庞大的开支。韩小红意识到,大众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短期内必须从团体消费上填补客源缺口。2003年年初,她开始派出一批销售员逐门逐户拜访大客户,开始拉团体客源。她亲自出马的第一站是律师协会。韩小红心里明白,律师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对新生事物容易接受,如果能打动他们的心,他们的口碑效应不容忽视。律师协会每年都要组织8000多名律师去医院体检。这8000个客人关系到企业第一年的生存大计。“只要不赔本,我就干。我自己就是学医出身,我的服务肯定不比医院的差……”经过两次谈判,韩小红终于拿下了这笔单子。那一刻,“不成功,就回去打工”的悲壮一扫而空,也给了韩小红极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