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华莱坞电影的发展基石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激励政策的出台以及电影消费市场的积极响应,华莱坞电影持续上演着中国力量的“速度与激情”,朝着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方向强势逼近。华莱坞电影不仅拥有全世界不容忽视的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而且拥有改变世界电影格局、推进文化输出、重塑国家形象的巨大力量,实施主动的跨文化和全球化传播的时机已经成熟,甚至可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首先,优越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强劲动力。作为国家的面孔,华莱坞体现中华文明的“精、气、神”。相同的中华文化传统,共通的华语传播通路,相似的中华历史认同,以及可以共同挖掘、开发、传扬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华文学、中华艺术(如中华书画、中华音乐、中华歌舞)、中华武术、中华美食、中华医药、中华服饰等,都会自然而然地汇聚、融合、生成和升华,成为华莱坞电影在文化、美学和资金、人才等层面开展合作和国际化传播的珍贵宝藏。
其次,电影技术创新引领着产业升级。近年来,“互联网+”的战略构想为传统电影业提供了革新的强劲动力。目前,互联网与电影业的融合如众筹、在线购票和预售、大数据分析与运用、IP开发、社交媒体营销、网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已经渗透到电影产业链的内容制作、投融资、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为了满足人们对现实环境逼真体验的极致追求,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从宽银幕到巨幕,再到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简称VR),华莱坞的电影史,就是一部电影技术的创新史。目前,继好莱坞试水VR电影制作之后,华莱坞电影人也开启了VR电影的破冰之旅,比如青年导演林菁菁的VR微电影《活到最后》,米粒导演的VR动画故事短片《再见,表情》,而李安、张艺谋等名导演也加入VR电影的探索中来。
再次,电影人才的培养成为发展关键。2015年中国影视艺术峰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十分紧缺,影视产业存在至少20万的人才缺口。影视产业“人才荒”正困扰着高速发展的电影产业,影视产业教育亟须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因此,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华莱坞电影产业应重视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整合互联网新媒体资源,探索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端影视专业人才。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从业人员已达65万。作为当前国产大片的创制主体,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导演群体正在成长,以势不可挡的文化自信与好莱坞展开了竞争。
最后,潜力巨大的电影受众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以218亿元的票房成绩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4年,在“互联网+”的战略效应之下,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发展,以近300亿元的票房持续走高;2015年,大陆电影市场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速度”,票房达到440.69亿元,同比增长46.9%。2016年,大陆电影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幅,总票房达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近年来的骄人成绩足以证明,以大陆市场为主体的华莱坞电影已经培育了一个体量庞大、潜力巨大的受众市场。当然,与美国等电影强国相比,华莱坞电影产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随着华莱坞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未来将会更大力度地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