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槐庭的故事及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木鱼寺的袈裟

蔡槐庭在私塾读书,因为聪明机灵,过目不忘,学习成绩很好。私塾的老先生对蔡槐庭赞不绝口,同学也很佩服他。但蔡槐庭从小就落下一个毛病,每年八月初六都会大病一场,首先是头痛欲裂,随后浑身无力,必须卧床休息三四天才能恢复。虽然看过很多郎中,吃过很多药,却都不见效果,也找不出病因。第一次在私塾突然发病时,吓得私塾的老先生和同学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后来知道是老毛病,私塾老师就干脆规定蔡槐庭那几天不用来学校,在家好好养病。

有一年,蔡槐庭像往年一样在家等待头痛发作,头痛过后,休息了两天,觉得有些力气了,想出去走走。听说老先生这两天有事情,私塾放假了,便决定到蛟塘看看同学蔡思和、蔡思穆兄弟。到了蛟塘才知道,他们兄弟俩都出门了。蔡槐庭一时不知该干什么,打算到附近的木鱼山去看看。

木鱼山的形状很像和尚们敲的木鱼,虽然不高,但古木参天,气势不凡,与周边的其他山头明显不一样。村民早就看出了这种不同,都说木鱼山上有灵气,故不敢随便往山上跑。后来有个叫法通的和尚云游到这里,见山的形状与自己手里敲的木鱼相似,觉得此山与佛有缘,便在山上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法通和尚持戒很严,每天上午到山下化缘,只乞讨一钵饭便回到草棚,打坐念经。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附近的村民得知木鱼山上来了这样一位特别的和尚,既好奇,又敬佩。不久,几个热心的佛教信徒便筹钱,帮法通和尚在木鱼山造了座简易的寺庙,人们都称它为木鱼寺。木鱼寺最初香火很旺,但法通去世后,便渐渐衰落。数十年后,房子破旧了,人气也没了,人们渐渐忘记了木鱼寺。

蔡槐庭决定去木鱼山,并不知道山上还有个木鱼寺。只因为远远看去,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苍苍,他非常好奇,想去看个究竟。来到山边,见林间花红草绿,莺啼雀叫,幽静宜人,非常欣喜,便顺着一条小小的山路往里走。因为心情很好,也不知走了多久,走了多远,走着走着,竟然来到了木鱼寺门前。蔡槐庭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山里还有这样一座寺庙。正犹豫要不要进寺看看时,寺内走出个小和尚,热情地叫自己到寺内坐坐。蔡槐庭随小和尚进寺后,先拜了殿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又随小和尚拜见一位老和尚—小和尚的师父。老和尚见了蔡槐庭,也没有起身,只是叫蔡槐庭到寺内随便看看,随便走走,随便休息,又吩咐小和尚去烧茶做饭。

木鱼寺虽然破旧,但很干净,很安静,蔡槐庭因此兴致很高,把寺庙里里外外看了个遍。看完后有些无聊,见观音像前的台案上放着一个求签筒,旁边还有一部《金刚经》,便拿起《金刚经》随手翻阅了几页,开始还能看个半懂不懂,再往后看就有点不知所云了。他只好把《金刚经》放回原处,再拿起求签筒,准备求个签回家。求什么呢?自己这两天正头痛,就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不再头痛吧。于是,蔡槐庭跪下来求了一签,签上写着:“痛定还思痛,缘起还缘消。勤修金刚经,了却前世报。”蔡槐庭看了这四句话,同样半懂不懂,便去问老和尚。老和尚见了签语,顺手拿起身边的《金刚金》送给蔡槐庭,说:“好好念念《金刚经》,你的头痛就会好些。”说完闭了眼睛,只管自己念经去了。蔡槐庭很惊讶,老和尚竟然知道自己求的是头痛之事,本想再问问清楚,见老和尚闭了眼睛念经,只好带着《金刚经》回家了。

原来,木鱼寺近几天出了一件怪事:观音菩萨旁边的侍香童子塑像不知怎么回事,竟移到观音菩萨座前去了。开始,老和尚以为是徒弟打扫卫生时,把侍香童子移动后忘了放回去,便自己动手,把童子塑像放回原处。谁知第二天一早起来,侍香童子的塑像又移到观音菩萨座前了,老和尚很不高兴,把小和尚叫来,问他为什么要移动童子塑像。小和尚听了,莫名其妙,说自己根本未动过塑像。老和尚见徒弟不像撒谎,觉得此事奇怪,便不再多问,又把塑像放回原处。当天晚上,老和尚把寺门关得严严实实,才去睡觉。次日清早天刚亮,老和尚就到观音殿查看,发现侍香童子像又移到观音菩萨座前了。老和尚想,这一定预示着什么,便把侍香童子像再次放回原处,恭恭敬敬地跪在观音菩萨像前叩拜,请观音菩萨指点。当天晚上,老和尚梦见观音菩萨说:“座下的侍香童子早已转世,明天会到木鱼寺来。你叫他好好念《金刚经》,解除头痛之厄。其他的事情不得多说,天机不可泄也。”老和尚醒来后,想起三天来侍香童子塑像移动之事,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等蔡槐庭求签之后,也就顺便把《金刚经》送给了蔡槐庭。

蔡槐庭带着《金刚经》回家后,没事情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没多久就读完了,开始还有些不明白,越读到后面,越清楚了,也越觉得有意思,因此又连续读了好多遍。第二年八月初六,蔡槐庭照样没有上学,待在家里等头痛。说也奇怪,虽然当日还是有头痛,但已经没有头痛欲裂的感觉了,更没有浑身无力的症状,而且当天傍晚就完全恢复正常了。惊讶之余,蔡槐庭想起去年木鱼寺的老和尚,便决定再次拜访木鱼寺。到了木鱼寺,见到小和尚,再问老和尚,才知他已去世了。蔡槐庭觉得很遗憾,只好和小和尚说话,安慰小和尚。

原来,小和尚叫学梧,比自己大几岁,很早就跟着老和尚出家了,也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在老和尚的教育下,学梧善于书法和绘画,画的竹子尤其出色。蔡槐庭见学梧的艺术修养很高,且从小就住在木鱼寺中,既同情他,又佩服他,因此与他成了要好的朋友。木鱼寺很清静,是读书的好地方,蔡槐庭因此常到木鱼寺住宿读书。中进士当官后,蔡槐庭每次回家都要到木鱼寺拜访学梧,不仅出钱重建了木鱼寺,还在木鱼山附近买了一座大房子,命名为观音堂,让学梧偶尔到山外居住活动,又拿上好的锦绸做了一件袈裟送给学梧。

蔡槐庭和学梧去世后,蔡槐庭送的袈裟被学梧的徒弟们保存在观音堂中。有一天失火,观音堂的所有房子和财物都化为了灰烬。但人们在灰烬中发现那套袈裟却完好无损。人们都说,那是蔡槐庭的道力保护了这件袈裟。因此,人们又把这件袈裟送给木鱼寺的和尚,由和尚们继续保管。后来,木鱼寺的僧徒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那件袈裟则成了镇寺之宝。


本故事参见《家谱》第一册中的《读书观音堂记》,结合《传奇》第四回的相关情节改编而成。

从《读书观音堂记》看,蔡槐庭所送袈裟的传说在清初就已经流传,但后来,这一故事似乎失传了。为弥合传说中蔡槐庭与《金刚经》、侍香童子之间关系的来源,因此结合《传奇》第四回中的相关情节编撰了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