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一个区域层次多样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金融创新的区域性特征开始凸显。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以及深圳等区域的金融创新举措的实施,我国的区域金融创新问题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学界对区域金融创新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区域金融创新的认识仍以政策性解读为主。基于此,本书通过借鉴Bos(2009)对欧盟各国金融创新的测度方法,用中国2001—2011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区域性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测度,从效率的视角对区域金融创新进行了新的解读。
本书在理论研究方面借鉴了金融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采用了效率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方法等,力图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本书以“效率评价—环境影响—空间效应—经济增长”为主线展开分析。本书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分析了影响区域金融创新的经济开放等环境因素;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了区域金融创新在空间上的外部效应,即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竞争、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集聚的关系;通过引入以利润最大化为特征的金融中介和金融创新部门,分析了区域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从区域开放与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创新良性发展的建议。
本书的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视角选择方面,突破性地将金融创新研究向区域层面延伸,这对于经济转轨中的多层次大国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为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对区域金融创新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区域金融创新效率的影响。最后为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区域金融创新在空间上的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宏观方面,由于存在区域试点效应,区域金融创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微观方面,Aghion效应(逃避性竞争效应)和Schumpeter效应(熊彼特效应)共同存在使得区域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地理集聚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本书有关区域金融创新的观点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不完善和存在争议的地方。同时,从内涵、机理、外部环境到作用效果等方面分析区域金融创新的思路虽然囊括了影响区域金融创新的大部分因素,但必然还有疏漏之处,而这些疏漏之处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作者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