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轻松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HAPTER 02
用光线刻画作品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一位会灵活使用光线的摄影师,其作品常常更经得起玩味。

光线除了提供照明之外,还能起到塑造形体、营造气氛、表达空间等作用。不同的光线会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光线的分类方法很多,我不想把本书写得太专业,否则就偏离了轻松愉快地学习手机摄影的初衷了。所以下面我们简单地按照不同的投射方向对光线进行分类,使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光线的基本常识。如果想对光线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或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不同的光线能够创作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总体来说,除了顺光以外都能拍摄出非常不错的照片。当然,我也并不是说顺光就拍不出好的照片,只是相对于其他几种用光方式来说,顺光拍摄出好照片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

图2-1 用光示意图

图2-2 用光示意图(顶光和脚光)

顺光

又称正面光。光线来源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方向一致。在顺光照射下的物体,受光均匀,没有明显的反差,可以全面地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在所有方位的光中,顺光是受光最亮的,镜头中的物体会因为都受到光照而显得没有立体感,缺少影调层次和空间感,如图2-3。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拍摄女性时一般切忌用顺光拍摄,由于画面缺少阴影而容易使人物“发胖”,后果你懂的!

图2-3 《树林》,华为P9。由于顺光拍摄,树木与落叶都缺少层次感,空间感与立体感均较弱。

前侧光

光线从照相机的左侧或者右侧与镜头主光轴成45度左右夹角范围投向被摄体。这种光线可以使被摄体呈现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被摄体大部分受光,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和立体感,从而获得影调层次丰富的照片,如图2-4。在摄影创作中,前侧光是常用的光源。

图2-4 《夏收》,华为P9。无论人物还是堆在一起的秸秆,均表现出较强的立体感。

侧光

又叫正侧光。光线从照相机的左侧或者右侧与镜头主光轴成90度左右夹角的照明。侧光照明使被摄体的一半处在亮部,另一半则处在阴影中,被摄体的明暗对比强烈,反差增大,如图2-5、图2-6。

图2-5 《家长里短》,华为P9。

图2-6 《饿了》,iPhone 5。侧光照明使小朋友的立体感非常强烈,画面反差较大。

侧逆光

也叫后侧光。光线从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与镜头主光轴构成135度左右的照明。在侧逆光的照明下,被摄体的受光面较小,大部分处在阴影中。侧逆光可以在被摄体一侧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使其与背景分开,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如图2-7。

图2-7 《母与子》,华为P9。由于被摄体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所以要注意给主体补光,否则易拍成剪影或半剪影。

逆光

光线从照相机的对面与镜头光轴成180度左右夹角的光线。在逆光的照射下,被摄物完全处在阴影中,只有边缘部分被照亮,影调相对较暗。在明亮的背景下用逆光拍摄容易形成剪影或者半剪影,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图2-8和图2-9。或者在深色背景下,为被摄对象周围勾勒出美丽的轮廓线。在静物拍摄中,透明、半透明的物体使用逆光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质感和色彩表现。在逆光拍摄中,要注意使用遮光罩,防止直射光进入镜头产生光晕。但是,由于所有的手机都不带镜头遮光罩,所以,在使用逆光拍摄时要注意画面中是否有眩光光斑出现,如果有的话,可以适当调整拍摄方向或者用手在镜头前遮挡一下光线,也可以站在阴影下拍摄,这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眩光而提高画面成像质量。如果在逆光下拍摄人像,则要注意对人物面部补光。

图2-8 《农家》,华为P9。人物位于画面最亮处,形成半剪影效果。

图2-9 《骑行者》,华为5C。逆光中的骑行者由于缺少补光、形成半剪影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喜欢眩光光斑带来的“意外惊喜”的话,那就大胆对着光源拍照吧,如图2-10。

图2-10 《晨》,iPhone 5。清晨,迎着太阳拍照,由于眩光严重,画面反差大大降低、灰雾严重。

顶光

顶光是从被摄体顶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角度照射下来的光,如正中午的阳光。在顶光的照射下,被摄体的顶部变亮,而其他部分变暗,画面的明暗对比强烈,反差较大。如果采用仰拍的方式创作,其效果与逆光类似,如图2-11和2-12。

图2-11 《启程》,iPhone 6。刚好从太阳前飞过的客机被拍成了剪影,与地面雕塑相映成趣。

图2-12 《秋》,iPhone 5。由于采用仰拍手法,强烈的太阳光穿透红叶,使色彩饱和度更高、秋意更浓。

不少摄影爱好者认为阴天的光线是没有方向性的,殊不知,虽说阴天我们看不到太阳,其实由于厚厚的云层起到了柔光箱的作用,反而成了实实在在的顶光,只不过这个顶光反差很弱,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用顶光拍摄人像会使人物脸部产生难看的浓重阴影,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处理手段,一般要慎用顶光拍摄人像。

脚光

脚光的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下方,由下向上照射,是一种反常态、略夸张的造型光。在自然光中一般没有脚光的光位。人像摄影中,如果采用脚光照明,则要尽量让人物低点头,这样可以产生不错的效果,如图2-13,否则会产生令人不舒服的“鬼光”效果。大家熟知的解海龙先生拍摄的大眼睛小女孩也是采用的脚光照明。

图2-13 《妈妈的生日》,iPhone 6。蜡烛的照明,产生脚光(底光)效果。由于人物面部略微朝下,所以“鬼光”效果并不明显。

严格意义上来说,顶光与脚光并不应该与上面的光线分类方法放在一起,这里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把它们“凑”到了一块,以便读者能够掌握更多用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