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磨难立人——逆境中成长,积累成功资本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锻炼
如今,人们写信或者和朋友告别时,总喜欢说“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一切顺利”等词。从这些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希望日子过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没有谁会喜欢苦难、渴望经历苦难。但事实上,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景,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苦难,只不过是轻重多寡各不相同罢了。
一位智者说过:“没有苦难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一个人只有经过困境的砥砺,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这句话用在李嘉诚的身上实在不为过。如果他幼小幸福至今,那么或许会出现一位学者、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绝不会成为一个富甲天下的华人首富。命运是公平的,历经苦难将给人以新生,从而有所成就。
李嘉诚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于是在他心爱的两个儿子面前,并不表现出宠溺的神态。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好似经商人的惯用思维在作怪,其实不然。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小孩在花钱时不得不事前进行仔细盘算,做一个全盘和长久的考虑。他比普通父母更进一步的是,他给的是现实的锻炼。这种“苦难”,应该是李嘉诚数年来的心得吧。
对于一个人来说,苦难确实是残酷的,但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苦难这个机会来磨炼自己,苦难会馈赠给你很多。要知道,勇气和毅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跌倒、爬起的过程中增长的。
1940年,日本侵略战争爆发,李嘉诚一家逃往香港,一路上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对于一直在温室里长大的李嘉诚来说不能不是一件吃力的事。然而面对苦难李嘉诚忍耐着,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父母照顾弟妹。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因病不治去世,临逝前叮嘱李嘉诚照顾好这个家,年仅十几岁的李嘉诚扛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这一次苦难几乎是致命的,尤其在陌生的香港,但李嘉诚依然坚强地接受了这个锻炼。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
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李嘉诚迎来了自己打工的黄金时期“高级打工仔”生涯,又迎来了“塑胶花王”生涯,最终迎来了“地产大亨”“华人首富”。由此看来,经历苦难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是成功人生必经的阶段。可以说,苦难是一种财富,是未来人生的本钱。
帕格尼尼,世界超级小提琴家。他是一位在苦难中把生命之歌演奏到极致的人:4岁时得了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7岁患上严重肺炎,只得大量放血治疗;46岁因牙床长满脓疮,拔掉了大部分牙齿;其后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50岁后,关节炎、喉结核、肠道炎等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与心灵;后来声带也坏了。他仅活到57岁。
身体的创伤没有将他击垮。他从13岁起,就在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曾一度将自己禁闭,每天疯狂地练琴,几乎忘记了饥饿和死亡。这样的一个人,却奏出了最美妙的音乐。3岁学琴,12岁开了首场个人音乐会。他令无数人陶醉,令无数人疯狂!乐评家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也许上天成就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在苦难这所大学中进修。的确,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只要你能不被其击倒,你就能成就自己。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门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得越紧……
生命中所有的艰难险阻都是通向人生驿站的铺路石。学会接受这些宝贵的苦难,并努力去克服,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成长起来,像李嘉诚一样,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靠人不如靠己
“求人不如求己”是当今很多人的共识,而在李嘉诚这里则更进了一步,靠人不如靠己。的确,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哪怕是在自己并不强大的时候。靠“拐杖”走的人常常会身不由己,于是只能靠自己。对于李嘉诚来说,逆境很多,但最力不从心的时候却是将自己靠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曾国藩曾说,危难之际,不要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不是句空话。在自己企业做起来之前,与其四处寻求托付,不如加强自己的实力。因为在你的“被利用价值”还不突出的时候,能帮上忙的人不会把视线投向你;即便是投向你,也不会尽心尽力。而只有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最尽心尽力的人。而当自己做强之后,便再也不会有靠别人之说了,因为那将是实力与实力的合作,是旗鼓相当,那才是尊严与双赢的开始。
在中国的商界,潮商和温商都是一大派别,同时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温州人的脑子里,也从来没有遇到困难就去寻求别人帮助的依赖思想,他们总是认为要创造成功,只有依靠自己。
1997年,尚虎高考落榜,他不想再靠家里养活,于是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他发现,像他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是很难的。
但他并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离开北京,于是就在市里到处寻找机会。这一天,他看到一位老人把一盆花扔进了垃圾桶里。“好好的花为什么扔掉呢?”他走过去问。老人无奈地说:“养久了,花盆中的泥土越来越少,只能扔啊!”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尚虎一想,既然城里人养花缺少泥土,那何不从自己居住的郊区给他们弄些泥土来卖呢?也许,这样也能赚到钱!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北京的泥土非常值钱。只不过,在他叫卖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根本没有一个买主。辗转反侧的尚虎在经过思考后发现,让人家接受自己才是最关键的。于是,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个旧手机,还印了一盒名片。他心想:喜欢养花的人多半也会志趣相投、互相来往,只要认识一小部分养花的人,就可以通过他们去认识另外的一大部分人。(这与李嘉诚的推销方式是多么类似!)这一招还真管用,不到半个月,他每天至少要接十几个业务。一天下来,就有几十元钱进账。
然而,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多月,他接到的业务慢慢地少了。他百思不得其解,问过以前的客户才明白,原来泥土的肥被植物吸收后便再没有营养了,所以植物也枯死了。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后,他立刻就去书店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之后,他特地买了一些包装纸将泥土包装好,注明“高肥花盆土”的字样,然后再去兜售,效果非常好!
3个月后,尚虎有时候一天能挣500多元。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和稳住顾客,他先后推出了多种花盆土品种,分别标明富含钾、磷、氮等元素,适用于种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他还聘请了一位农科院的技师做顾问,为养花人解决实际问题。后来,办起了自己经营“花盆土”的公司,将泥土推销到了京城各处,总资产竟然超过1000万。
正是凭着一种独立自强、敢于创业的精神,才使许多像尚虎这样一度挣扎在贫困之中的人们,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道。
有依赖,就不会想独立,其结果只会给自己的未来挖下失败的陷阱。李嘉诚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独立,必须依靠自己。只有自己的双手,才能开拓自己的前程,也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经受住一切挫折,最终走向胜利。
磨难中悟真经
莎士比亚曾说过:“多灾多难,百炼成钢。”磨难就像是炼制宝剑的烈火,我们只有经历过,才能变成锋利无比的利器。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难就像是上天的使者,在磨砺你之后才给你希望。
今成大事者李嘉诚这样描绘他少年时的经历: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因为世态炎凉,李嘉诚遭受了很多磨难,先是课业问题,后是父亲的身体问题。李嘉诚把刚刚进入香港的那几年视为“那一段时光是一种压缩性的经验”,因为“我告别童年、投身社会,悲惨的经历催促我快速成长,短短的几年内,我为自己空白的人生确定了方向”。为什么李嘉诚能够如此快速地成长?因为磨难让他领悟到生的不易,领悟到一些原本不曾想到过的东西。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磨难的真谛。铁匠打了两把宝剑。刚刚出炉时,两把剑一模一样,又笨又钝。铁匠想把它们磨快一些。其中一把宝剑想,这些钢铁都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妙。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铁匠,铁匠答应了它。铁匠去磨另一把剑,它没有拒绝。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磨成了。铁匠把那两把剑挂在店铺里。不一会儿,就有顾客上门,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为它锋利、轻巧、合用。而钝的那一把,虽然钢铁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无法把它当宝剑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块剑形的铁而已。
同样出自一个铁匠之手,用同样的工夫打造,两把宝剑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锋利的那把又薄又轻,而另一把则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铁如泥的利器,后者则只是一个不中用的摆设。
李嘉诚勇敢地承受了一切磨难,他说:“如果你说我以前困难的情形,我不止是‘负资产’,我什么资产都无。”但李嘉诚赢了,赢得干净彻底。2006年,李嘉诚在演讲时说道:“经验是人生无价之宝,尤其是从艰苦忧患中成长的一代。”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价李嘉诚道:“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苦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0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涉及的产业从地产、通讯、能源、基建、电力、港口到零售。”福布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福布斯称李嘉诚不仅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而且“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企业家”。
成功的大道上注定充满坎坷,布满泥泞。想要追求卓越的生活,必然要经过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磨难是上天给所有人的一份赐予,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会品尝到王者所能拥有的美丽人生。
成大事者要能吃苦、会吃苦
胡雪岩曾说过,走哪条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商道亦无平道。生活中,每个人难免会遭遇挫折和苦难,就如同一年四季,必须要经历冬天一样。遭遇苦难时,我们只有能吃苦,学会吃苦,才能重新站立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如果我们就此消沉、放弃,那么我们就永远也体会不到成功的甘甜,也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有一次活动要说出高层经理人心中的十大“商业偶像”,其中李嘉诚就榜上有名,被誉为“最能吃苦的人”,因为李嘉诚好学、能吃苦。在李嘉诚的少年时代,因为要上夜校及到工厂跟单,李嘉诚每天回家时已经非常晚,而住处每晚12时后便会熄灯,他只好摸黑走楼梯,“一步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到了家”。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看出一个十几岁孩子面对变故、面对苦难的坚持与乐观的情怀。
古有言: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很明确,一个人能吃苦,才能走向成功。就如李嘉诚。但是有人提出疑问:“在他那个年代,有很多人都能吃苦。那时候谁不能吃苦呀,不能吃苦就没饭吃啊!可为什么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的?”因为李嘉诚不但能吃苦,而且会吃苦。他的每一次吃苦都是在为他的甜奠基。香港人常说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意思就是,天上从来不会有掉下来的馅饼,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苦难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富足、舒适的环境会使人慵懒,而苦难却能使人奋发、拼搏、积极向上。而很多人却一生都在重复一个动作,又怎能跑到李嘉诚的前面呢?
1946年,李嘉诚离开了中南公司,开始在一间小五金厂做推销员。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他由店里的学徒变为一个行街仔,整日不停奔波,但所获却甚少。但李嘉诚并没有退却,也没有一股脑地吃苦,而是选择如何吃苦。
李嘉诚经过思考,独具匠心地发现,众多的推销员只着眼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而他可以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直销业务,直接向小区居民推销啊。但很明显这个苦将会比其他推销员受的更大。不过,没关系,谁让他是李嘉诚呢!
于是,李嘉诚打动了酒楼老板,获得了单次要货达100只桶的成绩;同时,他发现了只要卖给一个老太太,其他的就会不请自来,因为老太太们爱唠嗑,一来二去总会在无形中做了义务推销员。这种吃苦法很快为他带来了巨额效益,五金厂生意由此兴旺非常。
后来,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他将自己6年来学习和观察到的生意经验和技巧运用于工厂的管理,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果实。
与此类似的吃苦方式不胜枚举,李嘉诚用他的智慧证明了磨难不是一种可怕的瘟疫,而是一个锻炼、积累实力的阶梯。可见,李嘉诚不仅能吃苦,而且会吃苦。人无全才,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作为商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潜能,做适合自己长处的生意,这才是会吃苦的真实体现。
在西班牙的华侨中,西班牙三E公司总裁王绍基算是闯荡商海的佼佼者之一。当年踏入商海时,他曾经历了种种艰难、困惑、迷茫、无奈和挣扎。
生于浙江温州的王绍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曾在杭州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先后专攻指挥和管弦乐器。1985年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到马德里谋生。初到西班牙,身上只有20美元的王绍基做过中餐馆洗碗工、跑堂,还到邻国葡萄牙跑过小买卖。他在一家小小的成衣加工厂里做熨衣工,度过了一生最困难的时期。拥挤的车间非常简陋,白天在这里做工,晚上也在这里睡觉。没有床,就睡在从马路边捡来的破床垫上。
马德里的夏天非常炎热,通风不良的车间气温有时高达40℃以上。熨衣工手握滚烫的熨斗,更是热得难以忍受。王绍基负责熨烫裤子,半分钟必须熨烫好一条裤子,这在常人看来,的确是个又苦又累又紧张的工作。
但王绍基坚持了下来,而且时常抽空到当地中国人办的西班牙语学校学习。在西班牙,语言不通几乎是所有华侨都遇到过的一个难题。不通当地语言,就等于是个睁眼瞎,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西班牙语用途很广,但却非常难学,尤其是听和说方面。西班牙人语速极快,不经过多年的苦学是听不懂也说不出的。经过苦学苦练,王绍基逐步掌握了西班牙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几年的苦心经营,王绍基创办的三E公司已经成为西班牙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合作伙伴,而且从2003年起,王绍基又将经商的触角伸展到新闻媒体方面,创办了一家中文报纸《欧华报》,这使他的事业有了更大发展,人生也更加辉煌。
有一位哲人曾说:“人类中最伟大的人和最优秀的人,都出生在苦难这所学校中。这是一所催人奋发的学校,也是唯一能出伟人和天才的学校。”这句话在李嘉诚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懂受苦就不懂做生意,学会吃苦才是成大事的必要保证。
谁也不是天生优秀
“很多人似乎天生优秀,很多人似乎天生幸运,很多人似乎天生聪慧……”很多人常常这样说,用以掩盖自己的平庸。然而,李嘉诚很直白地告诉我们:“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话是朴实无华的、语重心长的。
的确,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优秀者。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984年,高中毕业的叶显东开始涉足童装业。第一次出门跑业务时,叶显东还搞不清怎样洽谈生意,可凭着聪慧和勤奋,一个多月跑下来,初出茅庐的叶显东居然拿回了货值8万元的合同。初战告捷,让叶显东对童装业一见钟情。很快,他就和亲戚合作,在家乡办起了自己的童装厂。1996年,在叶显东的努力下,红黄蓝童装有限公司成立了。
谈起他对这些年服装行业发展的感受,叶显东说:“我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那是我的亲身经历,一路走来,看看我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就知道我们温州童装业的发展脚步了。”20世纪80年代是自行车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是摩托车的天下,到90年代中期,汽车时代来临,而如今生产商已有固定客源,送货也是全物流操作了。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也体现着叶显东对市场逐步成熟的认识。
1971年6月,李嘉诚宣布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发展房地产业。在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嘉诚踌躇满志地提出,要以置地公司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习置地的成功经验,还要力争超过置地。后来,李嘉诚说:“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赫赫有名的遮打爵士由英国初来香港,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寒之士,他靠勤勉、精明和机遇,发达成巨富,创九仓、建置地、办港灯。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为此,他树立了一个远期目标,并且在树立目标时他做到了知己知彼。事实证明,到1979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长江实业集团已拥有楼宇面积达1450万平方米,超过了当时拥有1300万平方米的置地,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置地的优势,是每单位面积的楼宇价值昂贵。李嘉诚扬长避短,把发展重心放在土地资源较丰、地价较廉的地区,大规模兴建大型屋村,最终以量取胜。
正因为谁也不是天生优秀、天生出众,所以李嘉诚做事之前,往往三思,言语表达非常的谨慎,一般会留有余地。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本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及方针:中国未来之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之增长,前景令人鼓舞。香港整个经济体系亦将由此而得益,为平稳过渡做好准备。自邓小平南行深圳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势头得到深化,本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投资的确增大了。
这种谨慎与稳健措施正是源自李嘉诚在创业初期吃的苦头与受的磨难,因为站在近乎失败的肩膀上,所以才有这一次次的成功。
永不言败,磨难中积累资本
丘吉尔曾说,想成功就绝不能轻言放弃。不轻言放弃,是成功必备的心态。
有一次,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当时声誉极高的丘吉尔来演讲。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都翘首企盼。这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的成功秘诀。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如潮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绝不放弃;第二,绝不、绝不放弃;第三,绝不、绝不、绝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立即走下讲台。
这是一种启迪。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一次就成功的。所以,看看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失败的经历吧,包玉刚、史玉柱、李嘉诚等,每个人的成功路上都撒有泪水与汗水。磨难立人,只有永不言败才能体会到成功那一刻的辉煌。
14岁时,李嘉诚的父亲离世。从此,他毅然辍学求职,挑起一家生计的重担。但当时他一无所有,根本难以在香港立足。即便是这样,李嘉诚独立、自信、倔强的秉性却使他拒绝了舅父让其到他的中南计表公司上班的好意。李嘉诚不愿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正是这样一种永不言败、永远进取的血性,促使李嘉诚一步步走上商界的巅峰。从他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
推销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绝不放弃、永不言败,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在不断地遭遇挫折、失败后崛起,即使百战百败,也仍百败百战,直至成功。
李嘉诚年轻时做推销数年,尽管他的成绩非常不错,但他总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
“难道我就这样继续生活吗?推销员的生涯能够保障我的未来吗?”这是对人生观、职业观的迷惘,是对未来的不安。于是,他总是为自己寻求更高的目标,跳槽,跳槽,跳槽,只是为了成长。其中,他不是没有遇到困难,面临三个月不挣一分钱的困境,他咬牙坚持了下去,在永不言败中获得了最终的成功。正是出于这种对目标的自我激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李嘉诚赚足了走向成功的资本。
成功的路上总会布满荆棘,常人通常对此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会执着前驱。
希拉斯菲尔德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然而他突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开始全身心地推动这项事业。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议会上院仅以一票的优势获得多数通过。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公里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到200公里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就在菲尔德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间,船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公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线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3公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公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200公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约6米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
很多人都泄气了,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意再投资。但菲尔德没有就此放弃。菲尔德继续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绝不甘心挫败。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几乎所有人都感到绝望。
但菲尔德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600公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菲尔德。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新的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被打捞上来了,重新接上,一直连到纽芬兰。现在,这两条电缆线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几十年也不成问题。菲尔德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下事最难的不过十分之一,能做成的有十分之九。要想成就大事大业的人,尤其要有恒心来成就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排除纷繁复杂的耐性、坚贞不屈的气质作为涵养恒心的要素。李嘉诚之所以成功,不是上天赐给的,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塑造的。当我们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已经付出了很多时,那就坚持下去,最艰难的时候,也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李嘉诚启示录
李嘉诚如是说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作成功、什么叫作真正的幸福。
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这是我今天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
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了一些经营的要诀。
财富能令一个人内心拥有安全感,但超过某个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么强烈了。
我旅港数十年,每碌碌于商务,然日日不忘恋桑梓,缅怀家园,图报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