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会计信息
1.1.1 会计信息及其需求者
人类所从事的绝大多数社会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来完成的。所谓组织,就是指那些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标而使许多人集合在一起的团体,如企业、政府机构、学校及医院等。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主要目标是赚取利润;政府机构、学校及医院等,通常是非营利性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管理社会和/或服务于社会。凡是组织,无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人们都希望其有高效率,这就需要对这些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管理就需要信息。例如,作为一个企业,经理人需要对库存原材料和库存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既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又要避免由于缺货而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机会损失。为此,经理人就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库存物资的数量和金额,在一个过程(比如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中的增减变化情况以及质量情况等。类似地,经理人也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充分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和挖掘其潜力。为此,经理人就需要掌握企业现有人员的数量及构成状况,以及他们能力的发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不仅经理人等企业的“内部人”需要了解关于该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的“外部人”,诸如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也需要了解组织的各种信息,以便制定相关决策。例如,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需要知道企业在一个过程(比如一个季度、一个年度)中实现了多少销售,赚取了多少利润,在一个过程结束之后企业的资产有多少,负债有多少,剩余给股东的净资产(资产减去负债后的结果)有多少,以及该企业所从事的经营业务及其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股东才有可能对其所持有的企业股票的价值及其可能的未来变化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类似地,作为一个企业的债权人,如银行,也需要了解企业的上述信息,以便分析和判断企业的信贷风险。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需求者主要有两大类,即企业的“内部人”(如各个层面上的经营管理者)和“外部人”(如股东、债权人、政府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企业“内部人”和“外部人”所需了解的关于企业的上述这些信息,有些是定量的,有些则是定性的。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定量信息。当然,上述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定量信息,也未必都是会计信息,即未必都是由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有些信息是由会计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例如,企业经理人可能需要了解本企业的市场份额,诸如此类的信息是定量信息,但它们通常是由营销管理部门提供,而不是由会计部门提供的。
简而言之,会计信息是定量信息中的一种。会计信息与其他定量信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常是以货币计量的,尽管财务报告中也可能包含一些非货币信息乃至定性信息。
1.1.2 会计信息的种类
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即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和税务会计信息。
1.财务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是指那些描述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拥有的财务资源(资产)、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以及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利润)情况的信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帮助股东和债权人等“外部人”做出相关决策分析的,诸如:企业盈利吗?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这些利润来源可以持续吗?企业现有的负债程度有多高?负债风险足够大吗?企业有能力支付利息和红利吗?企业是否有破产的可能?等等。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了必要的分析之后,股东和债权人才可能做出比较恰当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
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其实并不限于股东和债权人,政府机构、工会、供应商、客户以及社会公众等,都可能需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有时也需要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判断各行业目前的盈利情况和财务状况。例如,为了限制某些产业领域的过度投资,政府可能考虑通过(比方说)提高税率来增加对该产业的税收,为此,就需要在了解该产业领域现有企业盈利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税率。否则,要么税率提高过度,导致该产业领域中现有企业无法获得正常利润;要么税率提高不足,起不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又如,企业的供应商可能被企业欠着一定数量的货款,为此,供应商就需要判断企业(客户)的偿债能力,这就需要关注企业的负债水平和短期资产的流动性等。再如,企业的客户需要得到企业(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为此,客户也就有必要关注供应商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变化,以避免发生因售后服务中断而导致的经营损失。
2.管理会计信息
相对于“标准化”的财务会计信息而言,管理会计信息则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如前所述,财务会计信息既服务于“内部人”,也服务于“外部人”。因此,如果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过多、过细,就可能导致过高的会计信息处理和披露成本,包括日常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审计成本、错误指控所致的诉讼成本,以及因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所致的竞争劣势成本等。有鉴于此,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就不会是事无巨细和无所不包的。例如,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则下,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需要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并不包含各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信息,更不包含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信息。国际上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应社会的要求而披露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本信息,就其法定披露部分而言,基本是一种标准化的信息披露。显然,这些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所谓管理会计信息,就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各层面上管理的需要而专门编制的会计信息。企业内部管理,按照管理职能来讲,包括预测、决策、预算、组织、控制及评价等;按照管理层次来讲,则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等。无论是各职能管理方面,还是各管理层次方面,都需要会计系统提供一些除财务会计信息以外的其他一些更为个性化的会计信息。例如,为了做好产品定价决策,就需要会计系统提供多种计算方式下的产品成本信息。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假设某企业拥有一条生产能力为年产彩电100万台的生产线。为简化起见,这里假设该生产线所能生产的彩电只有一个品种。假定按照财务会计准则核算所得到的该种彩电的单位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直接人工消耗和分摊给各产品的制造费用)为1000元。再假定该企业目前的销售能力是年销售60万台。也就是说,该企业存在40%即年40万台的生产能力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新的采购者提出订货,年订货量为40万台,但订货价格限制在1000元以下(比方说999元)。那么,该彩电制造企业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订货呢?按照一般的想法,基于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这样的订货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上述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000元是在生产能力只利用60%情况下的成本水平。这个成本水平是偏高的,因为在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资产(生产线)的折旧较大。若将产量由现有的年60万台增加到100万台,其实并不增加固定资产(生产线)的折旧。因此,在决定可否接受上述订货条件时,固定资产折旧并非与该项决策相关的成本。也就是说,此时所需考虑的成本,只应该是增加产量过程中所发生的增量成本,主要包括增加产量所导致的增量的原材料消耗、人工消耗和一些制造费用(如部分维修费用),但不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因此,假设增加生产的40万台彩电的单位生产成本(不负担固定资产折旧)为980元,那么,只要订货价格大于980元,就是可以接受的。这个例子说明,更为个性化的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管理决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3.税务会计信息
企业必须向税务当局申报应税收入和应税利润。在我国,1993年7月1日会计改革之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税务会计核算制度是合而为一的,即所谓的“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体系。而自此之后,开始形成财务会计制度与税务会计制度分离,即所谓“财税分离”的会计制度体系。在“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下,财务会计信息也就是税务会计信息,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而在“财税分离”的会计制度体系下,由于财务会计准则与税务会计规则的不一致,会计系统就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税务会计规则与财务会计准则的具体差异对财务会计信息做出必要的调整,从而形成有别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税务会计信息,也就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目的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