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课后习题详解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1)汉字的产生
①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
②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
③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这些说法表明了汉字的起源最早应该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它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需要。
(2)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这说明汉字的演变发展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实用理性思维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深刻烙印这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汉字与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实用理性思维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2.汉字的六书是怎样确定的?它能反映汉字构成的特点吗?
答:(1)汉字六书的确定
①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便已开始,《史籀篇》就是那时的研究成果,可惜已经失传。
②秦代,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
③汉代,将三书合一,仍称《仓颉篇》。此外,又有史游的《急就篇》。这些著作主要是给儿童识字用的,因而统称为“小学”。
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2)六书能反映汉字构成的特点
①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这就是象形字。
②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
③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这里的“谊”同“义”,“指撝”即“指向”。因此,会意字多为合体字。
④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属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可”作为声旁,两者相合而成形声字。这类字在结构上有六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⑤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
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这一类字,现多为代词或虚词。
3.思考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答: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汉字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汉字由图画和符号文字发展成今天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它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象、包容万物的那种实用理性思维和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精神密切相关的。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法而已。在四种造字法中,象形字是最基本的。
(2)汉字结构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写实主义精神。如“人、马、日、月、山、水”等象形字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
②人体本位精神。在汉字结构中,是以人为感觉万物的基础,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有人去感受的,人是物质世界的中心,是万物的主体成分。
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如由“示”组成的汉字,大都与当时崇拜、祝愿、祭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