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山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工服务机构承担很多社区及家庭综合服务。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具体服务去参与“社会建设”?请举例说明之。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
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情景,说明社工在实务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1.“家庭暴力”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体现“受害案主”的保密原则?
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组员间的“小圈子”对立?
3.第一次家访过程中,如何与孤寡老人建立工作关系?
4.所谓“网络策略”在社区工作手法中是什么?
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
三、实务方案设计(45分)
试针对亲子家庭服务中,年轻母亲和她们小学2-3年级孩子的需要,设计一个实务方案(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工服务机构承担很多社区及家庭综合服务。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具体服务去参与“社会建设”?请举例说明之。
答: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可发挥服务民生和协同社会管理的功能。社会工作通过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来避免各种社会问题发生,政府官员也可以通过接受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而改善服务管理。
(1)社会工作的制度性协同参与
①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社会工作以其专业化服务的方法介入社会管理,也对原来比较陈旧甚至过时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造,从而真正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实施公共服务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做到“好事办好”,有利于加强公共服务。
②社会工作对实施柔性化管理的贡献。柔性化管理不应该被理解为外柔内刚、先礼后兵,而是真正的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这方面,社会工作是很具长处的。社会工作的“接纳”等原则是与人为善的,可以进入社会管理的实践。比如在较好地开展社区矫正的地方和机构,社会工作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强力管控手段,促进了对罪犯和刑释人员的改造,提高了管理教化效果。
(2)社会工作的功能性协同参与
①复原的功能。社会工作能够减少、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使之逐步恢复正常。如通过社会工作,使下岗乃至失业者重新就业;使贫困者得到救济;使关系紧张的夫妇矛盾得到缓解,乃至重归于好,从而不仅挽救了这对夫妇,也使他们的子女不致因父母不和、失教而成为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这样使案主乃至社会问题得以减少,使受到损害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
②配置资源的功能。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协调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弱势群体成员所用。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案主所面临的困难的性质和状况,向他们提供可供利用的福利资源的信息,并帮助他们具体了解申请社会救助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如通过向特困者介绍如何申请和领取困难救济,使其从社会中获得必需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动员并争取来自社会的、社区的、民间组织的、慈善机构的、富裕阶层的各种力量关心弱势群体,增加物质、资金和设施的投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③预防的功能。社会工作者最直接、最基层、最全面、最具体、最真实地接触社会,也最能首先发现各种社会问题的苗头,从而提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防范,或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以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乃至根本杜绝问题的发生。
④发展的功能。谋求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包括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成员。通过社会工作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成员潜能的开发,使之摆脱困境,成为正常的社会一员。比如在社区里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比赛,让社区成员可以发现其自身长处,发掘其潜力。
⑤稳定社会的功能。社会工作常常扮演社会关系的协调及疏导者的角色,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社会工作,促进其对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也有利于我国和谐民主社会的建设。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
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情景,说明社工在实务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1.“家庭暴力”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体现“受害案主”的保密原则?
答: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能会因为世俗眼光、怕受报复等原因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是家暴受害者,作为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以下保密原则。
(1)在咨询前后及整个过程中,无条件保密案主想要保密的一切信息,不向外界透漏案主的任何真实信息,在案例研讨、督导时最好向同事隐去案主的真实基本信息,如名字、住址等。
(2)保密原则的实行是有限制条件的。家庭暴力是一种人身伤害,应当建议案主向执法机关寻求帮助,如果家暴程度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应打破保密原则,向相关机关说明情况。
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组员间的“小圈子”对立?
答:“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处理组员间的“小圈子”对立的方法如下:
(1)包容。一个健康的小组都会有若干次小组产生,工作者应该认为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一有冲突就如临大敌,非要把矛盾公开化,迅速解决不可,这时工作者的包容心态非常重要,许多矛盾是可以自生自灭的,有时矛盾不公开化,反而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2)冷静。遇到冲突时,工作者应该冷静和敏锐地觉察出问题症结所在,不宜有威胁、指责、挑衅或惩罚的行为。工作者可以澄清冲突的本质,支持和协助成员去解决冲突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工作者在协助成员澄清小组的过程中,可以将论题提升到意识的层面或使之语言化。如“有没有人想谈一谈现在小组发生了什么?”或是“谈一谈现在的感受如何”。
(3)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无偏见,就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冲突。这种冲突无论是成员之间的,还是成员对工作者的,都应该持有“公心”。
(4)分享。工作者应该对冲突负责任,敢于面对冲突,决不回避矛盾。工作者只有懂得分享,才会认真关注每一个组员的实际困难和他们的思想、情绪,也才会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5)稳定。在冲突阶段工作者应该以大局为重,表现出高超的协调能力,因为此时成员把工作者放在了“矛盾的焦点”位置,他们会把各种不满、指责、攻击等情感莫名其妙地发泄到工作者身上,这时工作者应该表现出高度的同理、诚恳和接纳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渡过危机期,顺利进入成熟期。
(6)焦点回归。就是把问题抛回给小组成员,让他们自我解决。工作者将论题抛回小组的方式可以表达为,“大家觉得这样是否恰当”,“别人有没有进一步的想法”,但是,把论题抛回小组的用意并非要工作者完全放弃主张或权力,他仍然可以有介入的行动,只是比以前的各个阶段更撤退,而表现更少的引导与活动角色罢了。
(7)充分运用游戏。这一阶段要充分运用建立价值、信念和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助成员澄清价值两难困境,解决冲突,使小组顺利进入成熟和谐过程。
3.第一次家访过程中,如何与孤寡老人建立工作关系?
答:在第一次家访中,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恰当的会谈形式和内容使老年案主会把社会工作者看做知己,融洽、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能否与老年案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是老年社会工作能否得以进行下去的保证。
(1)社会工作者可以从老年案主最为关心的需要和问题入手,包括健康、住房及经济方面,首先解决较容易处理及可以改变的问题。
(2)专注。专注是工作者对老年案主的语言、情绪、心理的高度关注。这种专注既有非语言的肢体专注表达,如工作员要面向案主,面部表情要松弛,手势要自然,眼神亲切,身体适当向前倾向案主,等等;也有非语言的心理专注表达,如注意倾听案主的说话,观察案主的手势、神态、身体动作及语气语调,揣摩案主的心理以及体会案主话语的“言外之意”。
(3)真诚。工作者的真诚有助于与案主的专业关系的建立。真诚地表示愿意协助的态度,以真正的自我对待案主,不用专业的脸谱或权势吓人,可以有效地降低案主的自我防御。社会工作者在协助老年案主时应不带有任何偏见,真心地去关心案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的回应。
(4)同理心。这是指工作者对老年案主的一种“感同身受”和投入理解。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最好采用同感的关心,而不是同情的怜惜。
(5)有耐心、多鼓励。老年人有多种多样的性格类型,有的寡言少语,有的喋喋不休,这两种情形,都要求辅导员要有耐心。如果辅导员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反感的情绪,就很难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要有耐心以外,工作者还需多鼓励案主,以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
总之,要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认真倾听老人的叙述,老年案主就不会感到孤单并从中得到安慰,社会工作者也能够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所谓“网络策略”在社区工作手法中是什么?
答:社区社会工作除了以社区问题为核心,通过过程模式,分阶段循序渐进地介入并解决社区问题的努力外,以社区中有困难或有需要的人群(包括社区中的独居老人、长期病患者、单亲家庭、弱智人士等)为中心,建立网络化的社会支持,也成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社区支援网络建立的策略主要有四种:
(1)个人网络
主要是针对服务对象个人的现存人际关系以及其所置身的环境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成员,例如家庭成员、朋友、邻居或者其他服务的提供者(如家政服务员)等,通过建立联系和提升助人能力,让这些成员来协助服务对象。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集中服务对象个人现存的有联系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员,动员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交关系和联系。
(2)志愿者联系网络
用于社区中拥有极少个人联系的服务对象,将他们与可以提供帮助的志愿者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或社区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
(3)互助网络
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促进他们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援。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兴趣的服务对象建立起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邻居协助网络
社会工作者认为,社区中的邻里、社区商店员工、物业公司职工、保洁员、保安员等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援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可以用最自然,最快捷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具体做法是: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居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减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
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
答:社区建设过程中加强和民间组织合作关系的方法如下:
(1)社区的建设应重视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为了更好的供给公共服务,政府应将民间组织置于重要的合作伙伴位置,重视民间组织的主体独立性。在政策制定、合约订立、服务管理、评估监督等各个环节,要坚持法治而非行政原则。
(2)建立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定程序。要以明确的法律作为制度保障。应注意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监督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以实现购买过程的公正与合理,保障采购项目执行的有效性与结果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并促进民间组织的自律与诚信,发挥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最大效能。
(3)明确购买对象与服务内容,购买程序规范化。政府购买的内容可包括:为老年人购买为老服务,为孤残儿童购买教育、抚育、就业等服务,为残障人士购买康复服务等等。明确服务对象,根据不同需求与不同的民间组织开展合作。规范购买程序,注重公平与效率。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以最小投入实现最大产出。
(4)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财政支持。设立公益性组织发展基金,鼓励、扶持民间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对民间组织的税收政策。
三、实务方案设计(45分):
试针对亲子家庭服务中,年轻母亲和她们小学2-3年级孩子的需要,设计一个实务方案(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
答:亲子手工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1)需要假设:现代社会中,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间的交流很少,每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情感及其他方面的交流,同时也有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辅导班,使得这些孩子没有玩耍时间,学习压力大,并且对父母产生不理解,埋怨父母,这种状态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成为成人时的心理发展障碍。孩子与父母都需要解压,并且需要相互沟通和交流。
(2)方案目的:开展“亲子手工小组”,该小组通过社工的引导,让孩子与年轻母亲一起参与手工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母亲与孩子能够有充分的交流,让孩子体验母亲的爱,也让母亲体会孩子那份童心,同时,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与家长的工作压力。也让家长通过社工的示范性引导,学习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减轻不小心或不知不觉中造成的孩子的心理障碍和不适宜行为,让孩子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3)服务内容:
①工作者为年轻母亲与孩子建立起小组,带领成员们互相认识。
②社会工作者与小组成员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每次活动。
③社工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入场地、手工教师、手工材料等,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
④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规范小组秩序。
(4)介入方法:亲子手工小组属于交流分析小组。交流分析小组凭借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可以帮助成员改变那些妨碍他们正常生活功能的部分,认识到自己现在可以重新决定,并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导向。亲子手工小组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家长通过工作者的引导发现以前交流存在的问题,改正教育方式。
亲子手工小组每周设一个主题,鼓励母子或母女持续参与。
(5)评估指标:
①在小组前面及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将被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以比较他们在参加手工小组前后对对方的沟通模式及技巧有否改变。
②在小组最后一节,各组的分享及意见。
③依工作员及义工在小组进行时的观察及分析(如沟通模式)。
④从出席率及参与、投入程度作评估。
⑤透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