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寒湿化热证

证候: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兼见恶风畏冷,得温则舒,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舌质红,苔白或黄白相间,脉弦紧或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祛风散寒。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

桂枝10g,附子先煎6g,防风10g,杏仁10g,白术10g,薏苡仁30g,白芍12g,知母10g,鸡血藤15g,忍冬藤15g。

加减:寒痛甚,加川乌先煎3g,草乌先煎3g以散寒止痛;热重,加石膏先煎30g,牡丹皮10g以清热止痛。虚者,加黄芪防己汤以益气通络,祛湿止痛。

中成药:独活寄生合剂,口服,1次10mL,1日3次。

释义

·两方均出自 《金匮要略》。寒湿之邪侵犯关节,一派阴邪致病之象,治疗以散寒、祛湿为主;因寒湿郁久化热导致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故加用清热之品。麻杏薏甘汤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两方合用,共奏散寒化湿、清热通络功效。

·按现代临床经验,方药中的鸡血藤剂量可改为30g,忍冬藤30g。方药加减中的石膏先煎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