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颜正华治疗急性腹痛的学术经验

(一)疏肝理气法治疗急性实证腹痛的经验
1.学术经验
颜老认为腹痛的基本病机是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辨证时关键须把握“气、血、寒、热、虚、实”六点,并结合患者发病之缓急,全面准确判断疾病性质与特征。多见三个方面:
(1)辨气血:一般来讲,初气久血;病在气以胀痛、窜痛、时作时止、受情绪变化影响明显为主;病在血则多为持续性刺痛、痛处固定,夜间尤甚,舌质紫暗。
(2)辨虚实:新病多实,疼痛拒按,食后痛甚,腹胀便秘;久病多虚,喜温喜按,饿时痛甚。
(3)辨寒热:满痛拒按、纳呆、喜温暖为寒;若疼痛喜温喜按,遇冷加剧为虚寒;伴烦渴、喜冷恶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苔黄少津,脉弦数,多为热。
2.验案举隅
吴某,女,42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3月前突发腹痛,以胀痛感为显,遇劳累或紧张时痛感加剧。兼见嗳气,纳差。腹部喜温喜按,并伴有自汗,身热,疲劳,多梦易醒等症。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腹痛,肝胃不和,气滞不疏。
治则:疏肝理气。
处方:香苏饮加味。
7剂,日1剂,水煎服。
2006年5月27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腹痛明显减轻,腹胀、嗳气、疲劳感亦好转。近一周,频感咽干、胸闷、心慌、气短。自述2年前曾患频发室性早搏。经仔细辨证,颜老认为患者刻下症结为久病气血虚弱,故在原方疏肝理气之基础上,增用党参、白芍以补气养血,加玄参以清热凉血利咽。具体处方如下:
14剂,日1剂,水煎服。
2006年6月10日三诊:患者诉服上剂后,诸症减轻,胸闷、心慌、气短明显好转。然因患者近1周来饮食不节,进食樱桃3次,食后腹痛复作,隐隐作痛,饭后痛甚,嗳气,有轻微烧心感,纳多则胸脘不适,仍觉咽红,咽痒。舌红少苔,脉弦细滑。颜老仍效初诊处方遣药,并加神曲以消食健脾。具体处方如下:
7剂,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显著缓解,随访半年,胃痛未复发。
【原按】
本案患者证属肝郁不舒,气失和降,治以疏肝健脾。颜教授治腹部胀痛证属肝郁不舒者多用香苏饮加味,方由苏梗、香附、陈皮、白芍等组成;伴呃逆、嗳气者加旋覆花,有郁热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脾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兼吞酸者加煅瓦楞子,病久有瘀者加丹参,纳呆者加焦三仙、麦芽、谷芽。此外,颜教授善用绿萼梅、佛手为佐药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功。颜教授三诊均用香苏饮加味,并根据患者就诊时刻的主诉灵活加减变化。
【编者按】
理气开郁适用于正气不虚的郁症,疏肝、理气、化滞均属此类。适用于肝胆实证,适用于早期或轻症功能性炎性疾患,如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等;也可以作为通里攻下或清热解毒之后的继续治疗用于急性病的恢复期;并且可以配合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后残存浸润及包块。但是在用药方面必须依据寒热虚实的不同相应调节,分别使用半夏、竹茹、旋覆花、代赭石、沉香、莱菔子等药物治疗。
(二)养阴行气法治疗急性虚证腹痛的经验
1.学术经验
颜老以为腹部隐痛,泛吐清水,得按则舒,得温则减,纳差,神疲乏力,大便溏,舌淡,脉弱者,为中气不足的征象。代表方剂为六君子、香砂六君子。阳虚明显者,可使用黄芪建中汤,经络得温,气机得行,其痛自减。因脏腑为营卫之源,源流相通,为顺也。若中焦既虚,营卫之源患病,补益之中应当佐以发表、调营卫之品,必可助于调和营卫,疏泄有度。常与补中益气剂相须使用的发表药有紫苏、藿香、柴胡、葛根等。其中,生姜、大枣合用有调营卫之功,治中焦之病,功不可没。
2.验案举隅
于某,女,27岁。2003年12月22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因工作紧张感胃部不适,以隐痛感为主,饥饱时均有痛感。今日腹痛加重,伴口干,便秘,食欲差,腹胀,呃逆,无泛酸症状。舌红少苔,脉弦细。
中医诊断:急性腹痛,阴虚气滞,中焦失和。
治则:养阴行气止痛。
处方:
7剂,日1剂,早晚分服。
2003年12月29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7剂后,诸症减轻,近日自觉口燥明显,伴失眠。颜老在前方基础上加石斛10g,芦根15g,夜交藤30g。14剂。患者服后胃痛感等诸症尽释。继嘱注意饮食调养,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原按】
本案患者腹部隐隐作痛,舌红少苔,口干,属典型阴亏证候。颜老认为,此类病证治当养阴行气,用方以益胃汤、一贯煎加减化裁。本案处方中,颜老以一贯煎加减,其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枸杞养阴,使机体阴液生化有源,以期从根本上保护气机和降功能;佛手、绿萼梅疏肝行气,调节升降,消痞除胀,针对气滞腹胀症。生甘草、白芍、当归缓急止痛,辅助养阴之品。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针对气滞疼痛主症。谷芽、麦芽消食和中,助脾胃运化,解除纳呆之症。纵观全方,阴柔轻灵而又显苍劲之力,颇具四两拨千斤之妙,虽效古方而来,却有临证巧变之玄机。
【编者按】
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明确指出,急性腹痛情况复杂,必须详辨其虚实。实者通利,虚者妄不可使用通利之法。治疗痛证必不可拘泥于“诸痛属实,痛无补法”,对于确属虚证者必当使用补益之法。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则提出,由于腹痛情况复杂,需从望、闻、问、切四者详辨,辨其虚实。“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上虚而痛者,以脾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脾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该章节所提出的温经、养营、补中、温肾等治法均属于“补法”的范畴,在腹痛治疗中运用补法,主要体现在补益气血阴阳不足和补益脏腑功能虚衰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