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章 头痛
一、概述
头痛是指外眦、外耳道与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一般发病2周以内的称为急性头痛。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性药物等。临床上原发性头痛较为常见,但继发性头痛更为重要和严重,部分可危及生命。
头痛的机理极为复杂,主要是由于颅内、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质而引起。颅内痛敏结构包括静脉窦、脑膜前动脉及中动脉、颅底硬脑膜、三叉神经(Ⅴ)、舌咽神经(Ⅸ)和迷走神经(Ⅹ)、颈内动脉近端部分、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丘脑感觉中继核等;颅外痛敏结构包括颅骨骨膜、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头颈部肌肉和颅外动脉、第2和第3颈神经、眼、耳、牙齿、鼻窦、口咽部和鼻腔黏膜等。机械、化学、生物刺激和体内生化改变作用于颅内、颅外痛敏结构均可引起头痛。如颅脑病变(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等)、生化因素及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紊乱。
头痛是临床常见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脑风”、“首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证,并列举了不同的方药,如“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主之”。李东垣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及内伤头痛,根据症状病机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疼、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提出了头痛如不愈加引经药。《医林改错·头痛》论述血府逐瘀汤证:“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至此,对头痛认识日趋丰富。整体上中医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侵袭,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而发为头痛。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常夹寒、湿、热邪。内伤头痛多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致头痛。内伤头痛根据病机不同又分为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头痛的中医病机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寒、湿、热等邪:风邪夹寒,凝滞血脉,络道不通,不通则痛;风邪夹热,风热炎上,清空被扰,而发头痛;风夹湿邪,阻遏阳气,蒙蔽清窍,可致头痛。内伤头痛则多与肝、脾、肾三赃相关:因于肝者,多为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升,或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痛;因于肾者,多为房劳、先天不足,肾精久亏,髓海空虚,发为头痛;因于脾者,脾虚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
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头痛的效果确切。治疗头痛,中医学强调首辨外感与内伤。中医认为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多见,虚证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以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消补兼顾并治。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剧烈,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发无休止,多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治法以祛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病势悠悠,疲劳则剧者,时作时止,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但也有虚中夹实者,如痰浊、瘀血所致头痛,当分别施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故头痛可以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加以判断,则对审因施治,均有所帮助。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至于瘀血头痛,则头痛多见刺痛、钝痛、固定痛或有头部外伤史,痰浊头痛,常见恶心呕吐。临床辨证既应注意头痛的不同特点,同时还应结合整体情况,及其有关兼证全面分析,以明确诊断。
头痛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可以由于外感导致,也可以由于内伤导致的。有多位国医大师对头痛具有精彩论述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头痛的治疗,国医大师郭子光和周仲瑛明确提出头痛需辨别外感和内伤,这也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基本原则;郭老指出,外感者,感受风邪,常兼夹为患,如风寒、风热、风湿上犯清空。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内伤者,病位虽在脑,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郭老认为,头痛之因,既要知常,又要达变,尤其病程长者,其病机多为久病入络,血瘀为患。对于头痛的治疗,郭老认为,头痛日久,必有血瘀,故治宜活血搜络止痛。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脾肾阳虚也是头痛的重要病机。肾寓元阳,有温煦脏腑之能。肾阳不足,脾失温煦,以致脾肾阳虚,阳气不能上达清窍,常可引起头痛,且常常病程缠绵,经久不愈。路老认为,治疗脾肾阳虚型头痛,当以温补肾阳,通络止痛为大法。国医大师颜德馨认为,头痛多与风、瘀有关,头痛的主要病机为脉络瘀阻,风潜清窍。对于其治疗宜宗《证治汇补》:“血相搏皆能为痛”、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从治风先治血入手,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大法。
内伤头痛中医的辨证一般分为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国医大师刘祖贻辨治头痛的学术思想概言之即为提出以六辨七治为主体的脑病辨治体系:头痛之病因主要在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6个方面。头痛之辨证要从辨别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6个方面的表现入手,分析其相互关系,以辨治头痛的证候类型。头痛之治疗,要以治外邪、治痰、治瘀、治肝、治肾、治脾、治心等7方面药物为基础,互相组合,构成头痛的各种治法和方药。临床上主张病证结合,辨同求异,重视从肝肾和血瘀辨证治疗头痛。国医大师张从文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头痛多责之以肝,认为头痛病机主要为肝热脑络瘀滞。盖“肝气应脑”,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藏血。若情志失调,或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脏腑经脉气机,肝气郁逆,气血不和,经气逆乱,升降失常,气郁化火,暗耗阴血,炼津为痰,瘀热互结,壅滞于脑,脑络瘀滞,从而头痛。临床治疗当以清肝通络为核心。周仲瑛教授认为治疗头痛亦如治疗其他疾病一样,重在审证求机。正如《内经·至真要大论》所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就是要求临证必须谨慎审察和掌握病机,认清各种症状的所属关系,然后通过对临床现象的分析总结推演寻求病理本质。周老辨标尤重风邪,辨本多从肝论。周老治疗头痛主张“复合”,往往先汇总患者所述症状及四诊收集的资料然后归纳提炼为诸如“内风上扰、肾虚肝旺”,“风痰瘀阻、清阳失用”等核心病机。而对于疑难头痛的复杂性及错综复杂的病机,周老则主张立法采用“复合”治法,以治疗多病多症兼见的病证。周老认为头痛患者往往证候复杂,多种病因相兼。对于这一类疑难性头痛常法小方难以取效,必须用复法组方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如此治疗则可主次兼顾,因势利导,各个对应,亦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云:“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