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护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感染控制管理

介入放射诊疗技术虽然是微创的,但仍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做好介入手术室/复合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介入手术室是医院感染主要监控区之一。

应建立统一规范的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及感染监控制度,如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无菌操作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参观制度、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当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应当选择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等,内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或2%万金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当每日消毒并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当每周更换消毒1~2次,遇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建议上述物品使用一次性的更佳。

5.普通病区应保持环境清洁,每天通风,地面湿扫、湿拖,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应每天消毒。当受到明显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清洁用品应分区域使用,每次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6.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7.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和手卫生消毒的原则和指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8.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9.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10.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11.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MASA/VRE等)感染的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2.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物品

(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整理箱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手术床、床栏等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2.地面

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3.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空气

(1)普通手术室 有人情况下可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无人情况下可使用三氧消毒机消毒。

(2)洁净手术室 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应运行一定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5.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m2,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5)清洁与感染手术室的洁具应分室(卫生处置室)分池(抹布与拖布分高低水池)清洗。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2.手术安排

(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2)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

3.患者转送

(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4.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1)术前:

①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器;负压手术间应查看负压表负压值并记录一般不得低于-5~-10Pa。

②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③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使用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④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志,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⑤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⑥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2)术中:

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必要时联系工作人员协助处理。

(3)术后:

①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志后,及时交送回收人员、焚烧处理,并登记记录。

②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③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或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

5.环境清洁

(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钟;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钟,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分钟以后再拆卸清洗。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分钟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完善组织机构】

成立以护士长为领导的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进行指导,并重点监控。每季度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菌落检测(表2-5-1),百级层流杂交手术间按照I类洁净手术部百级要求执行,普通手术间按照洁净手术部万级要求执行,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与综合目标管理挂钩,以达到医院感染防御与控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表2-5-1 医学环境卫生学监测细菌培养正常标准

注:

1.灭菌用的消毒液应无菌生长。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3.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应≤20cfu/g或100cm²,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4.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应≤200cfu/g或100cm²,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5.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10cfu/ml,霉菌和酵母≤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100cfu/ml,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6.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须无菌检测合格。

7.布巾(抹布)、地巾: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8.储血冰箱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9.污水监测 粪大肠菌群数应≤500MPN/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增强介入手术室的消毒灭菌意识与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

1.参加医院感控办的定期培训,普及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学习各项制度和操作规范意识,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操作人员手卫生,无菌物品及一次性使用物品、医疗废弃物等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要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真正从细节上,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由于介入放射医师主要由放射科医师转行而来,缺乏无菌观念与无菌操作的培训。介入手术室的护士也是来自不同科室的护士,也没有外科手术室护士那样强烈的无菌操作意识,即使是外科手术室出身的护士到了介入手术室也对无菌观念与感染监控有所放松。介入手术室必须按本单位的外科手术要求严格执行介入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对介入手术室的评价可被“不重视感染监控”一票否决。

3.有关无菌与消毒的定义与基本知识:见相关知识链接。

【器械的消毒与包装】

1.器械的包装

器械外包装必须使用两块包布(包布须是双层缝制),且布面无空洞。器械包的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预排气压力蒸气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包布将器械完全包裹,其内放入消毒指示卡,器械包装完毕,外层贴上消毒胶带,以区别是否已消毒灭菌,且贴有消毒日期和失效日期。器械包的卡片标明器械包的名称、包内器械、物品的详细名称、数量。

2.器械包的消毒标识

(1)器械包的外观消毒标识:双层布包裹,器械包最外部角用指示胶带粘贴,可直观地观察是否已经消毒,灭菌后的消毒胶带带有黑色条。包装的外面有物品的标志牌或进行特殊注明提示,使每位手术室人员对手术器械包是否已消毒有明确的了解。

(2)器械包内的消毒标识:器械包内应放包内化学指示卡,经高压蒸气消毒灭菌后,消毒指示卡变色,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器械包的保管

器械包消毒后摆放在离墙5cm,离地25cm橱柜隔板上,房间通风、清洁、干燥;介入包摆放按效期先进先出,做好标识;无菌包一旦出现包装破损、标志不清、包布潮湿等严禁使用。

相关知识链接

【定义】

1.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要求】

1.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称为无菌保证水平。医学灭菌一般设定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100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2.灭菌要求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3.灭菌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化学灭菌的方法。①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②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醇类,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③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器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2.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相关消毒法。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先选压力蒸气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耐高温、耐蚀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和低温甲醛蒸气灭菌等。

(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和喷雾消毒法。

【手术常用物品的灭菌】

1.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2.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3.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的材料、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4.敷料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手术敷料应根据材料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5.其他高度危险物品的灭菌 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手术人员洗手法】

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手术人员在做手消毒前必须按七步洗手法(图2-5-1)洗手: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揉;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④弯曲手指关节两手相扣,进行搓揉;⑤一手握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⑥一手指尖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揉,交换进行;⑦搓揉手腕,交换进行。

图2-5-1 七步洗手法

【皮肤消毒】

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3分钟,待稍干后再使用70%~80%乙醇脱碘。

(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使用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分钟。

(5)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

(6)其他方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新产品的使用说明操作。

2.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脚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的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但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3.注意事项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有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清洁用品的消毒】

1.手工清洗与消毒

(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3.注意事项

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

(刘小芸 莫 伟)

【参考文献】

[1]李卫芝.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413.

[2]刘伟,张秀英,王俏,等.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中国医学装备,2012,(10):58-60.

[3]杜燕,冯红.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的研究与思考.医学信息,2013,26(12):712-713.

[4]李麟荪,徐阳,林汉英,等.介入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36-342.

[5]刑丽芬,潘玉波,王巍,等.放射介入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0.

[6]尹维佳,乔甫,宋锦平,等.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0(20):4267-4269.

[7]沈湘蕾,胡钢.介入放射导管室医院感染存在问题及对策.全科护理,2011,9(10):2790-2791.

[8]祁庆彬,张伟.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5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