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介入护士核心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定义】
护士核心能力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护士核心能力是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
【国外护士核心能力要求】
1986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制订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其中对护士核心能力有明确的规定和描述,此后该标准又进行了几次修订,1998年修订的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并且对每一种核心能力都界定了多项具体能力或概念。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提出的IOM核心能力包括尊重患者的个体性、价值观、爱好及个人需求;合作、协调、沟通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体系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了解并期望获得循证医学实践知识;在护理过程中促进质量和安全的能力;在医疗保健中重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减少差错、知识信息管理能力及决策能力,为培养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核心能力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基础。此外,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
【国内护士核心能力要求】
21世纪初,医院管理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并逐渐意识到培养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护理专业的飞速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护理功能的扩展,护士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中国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也更加深入全面。在中国香港,护士管理局将“core competency”翻译为“核心才能”,并定义为接受护理教育后注册护士(普通科)在开始执业时理应具备的必要才能,足以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和合乎道德的护理服务。其核心能力覆盖5个范畴:专业、合法及合乎道德的护理工作;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管理及领导能力;研究;个人效能及专业发展。相比较而言,内地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规范仍处于尚待发展的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护士能力和核心能力等概念缺乏清晰性,核心能力变得难以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目前并未明确地确认核心能力的基础,也没有系统的方法可供人评估。护理界强调核心能力是完成基本工作职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专家亦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忽视了核心能力是独特的、不易模仿的、是竞争优势来源的特性,也忽视了个人特质作为能力的基础作用。如何提升我国护士的核心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介入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与培养】
随着国内外介入医学领域的扩大和发展,介入护理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与内、外科护理并驾齐驱的护理学科。介入护士的核心能力已经逐步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作为介入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
1.全面的综合业务知识
由于介入医学不仅涉及全身各系统、器官,还涉及影像、内、外、妇、儿、五官、超声、放疗等多个专业。因此介入护理学不同于其他护理学的内容,不但涉及介入手术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
2.急救能力
护士的急救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介入手术中、手术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并发症,这要求介入护士必须掌握急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心肺复苏基础知识及技能、心电图知识、识别致命的心律失常、气道管理技术等)、急救操作技能(急危重症手术的配合要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抢救药品及器材的准备、急救的配合要点等)、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除颤仪、心电监护仪、IABP、简易呼吸器、临时起搏器等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急救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技巧,包括急救过程中医护、护护及护患的沟通技巧,抢救后组织护士进行思考、讨论;定时进行情景模拟,增强救护者之间的默契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综合救护技能的应用能力。
3.评判性思维能力
在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这就要求介入护士具有在复杂的临床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推理后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护士在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用药后的反应,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问题能迅速作出正确评估、判断并及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医生,协助医生分析患者的病情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使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小,同时为介入治疗手段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4.严谨的工作态度
护理工作是需要担风险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不怕苦,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认真严谨、细致入微,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工作中的一点疏忽大意,掉以轻心,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介入术中病情变化较快,随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好抢救及治疗工作。同时认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无菌观念以提高患者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5.关爱生命
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爱心的工作,护理服务对象是一个需要帮助和同情的患者,把自己当成患者家属,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对各种疾病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他们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以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6.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介入诊疗的特点是急诊多、节奏快、效率高。因此,介入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当患者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大出血、窒息等危急情况时,介入护士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应变能力,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急而不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果断处理,积极有效的抢救患者。
7.学习进取科学钻研能力
介入护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专业,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充实自己。在工作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及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研究、探索、总结经验中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8.健康教育能力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介入护士应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介入护士的专业优势及健康教育职能,多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日常生活状况,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当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理并能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解除心理负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依从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9.团队协作能力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介入护士需要与医生、输送队员、护工、药房人员、其他科室同事等共处和合作。作为介入团队的一员,明确在临床中的职责并胜任自己的角色,按照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护士长、其他同事联系,与各部门、各科室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在科室的建设性作用,以便顺利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10.发展趋势的思考能力
随着介入医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介入护士这一新型角色倍受重视,由于国内介入护士的队伍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护理同仁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护理现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和规范的发展模式,以促进介入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
由于介入手术室与病房护士的分工有所不同,对其核心能力的要求和培养也略有差别。
介入手术室是指针对介入设备使用于人体的手术室,其中介入设备是一种为达到辅助治疗和疾病控制目的临时用于人体的医疗器械,具有微创、定位准确等特点,常见的介入器械如动静脉导管、导丝、血管鞘等,这要求介入手术室护士熟悉介入手术所有步骤,掌握所有介入医疗器材和物品的性能、特点和配合要领,并定期做好机器的日常保养与维修,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包括如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射频仪、高压注射泵、氩氦刀、微波、激光等治疗仪器)。介入手术室护士是介入放射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其职责是实施介入治疗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承担着术前准备、术中术后配合、观察记录工作,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和意外情况的急救;向患者、家属、社会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
(陈秀梅 赖敏华)
【参考文献】
[1]徐少波,叶志宏.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2]Sousa M F.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educating and orienting the radiology nurse of the future.J Radiol Nurs,2011,30(3):135-136.
[3]毛燕君,许秀芳,李海燕,等.介入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8-10.
[4]高嵩芹,毛燕君,王馨,等.介入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护理学杂志,2014,29(14):88-91.
[5]李玉莲,蔡益明.介入专科护士培养与实践.护理研究,2014,15:1912-1913.
[6]王所荣,王明琼,龙素琼,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际.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5):339-342.
[7]周亚芬,胡文娟,杨霞,等.手术室青年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实际.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5):604-608.
[8]曹松梅,赵庆华,庄若,等.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4):50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