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阴癣(股癣)
阴癣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沟内侧所引起的环状或半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五·外科》曰:“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出,又痛不可耐。”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股癣。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邪气客于腠理或久病阴虚血燥而发病。
1.血热湿盛
股内多汗潮湿,洗浴不勤,内裤污湿,闭而蕴热,湿热生虫,或相互染易,侵袭肌肤而成。
2.血虚风燥
病程日久,久病伤阴,阴虚血燥,肌肤失于荣养而致。
(二)西医病因
常由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引起本病。
二、临床要点
1.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多数为成年人。
2.好发部位
腹股沟,一侧或双侧。
3.皮损特征
环状或半环状斑片,境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疱、结痂,中央可自愈,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4.伴随症状
常伴有痒感。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发生于腹股沟内侧的境界清楚的环状红斑,表面有鳞屑,周边重,中心轻,伴瘙痒,真菌镜检阳性。
鉴别诊断:
1.汗疮(擦烂红斑) 多发生于湿热季节,除阴股外,在腋窝与乳房下方等皮肤褶皱处亦可发生,表现为红斑或黯红斑,边界清楚,易形成糜烂并有渗液,局部有热痛感。
2.阴湿疮(外阴湿疹) 阴囊或女阴先发,然后延及阴股与会阴,初为丘疹、红斑,继而结痂肥厚等。
四、辨证论治
1.血热湿盛型
症候:初起为丘疹或水疱,逐渐形成钱币大小红斑,境界清楚,上有丘疹、水疱、结痂等损害,伴瘙痒,局部潮湿、多汗,伴口苦咽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燥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g,栀子9g,黄柏12g,生地黄15g,车前子15g(包煎),丹皮12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白蒺藜15g,川牛膝9g,野菊花15g。
2.血虚风燥型
症候:病程缠绵,癣疹、薄屑在阴股间反复发作,皮肤肥厚干燥,瘙痒,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疏风止痒。
方药:四物消风散加减。
生地20g,当归15g,荆芥12g,防风12g,赤芍15g,川芎12g,白鲜皮15g,蝉蜕12g,薄荷8g,独活12g,柴胡10g。
五、常用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
清热凉血,燥湿止痒,适用于股癣血热湿盛型。
2.皮肤康洗液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适用于股癣血热湿盛型。
六、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复方土槿皮酊外用
土槿皮、百部、蛇床子、50%酒精,浸泡取液外擦,用于丘疹、水疱表现为主患者。
2.羊蹄根酒外用
羊蹄跟六两、75%酒精十二两,将羊蹄跟碾碎置于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去渣,用棉棒蘸药水涂于患部,用于丘疹、水疱表现为主患者。
3.一号癣药水外用
羊蹄跟(土大黄)180g,土槿皮180g,制川乌、槟榔、百部、海桐皮、白鲜皮、苦参各30g,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马钱子、蛇衣、大枫子各15g,蜈蚣末9g,白砒6g,斑蝥6g,以上各药加入高粱酒密封1月,去渣外擦患处。
七、预防调护
1.勤洗澡,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衣裤经常蒸煮消毒。
2.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癣菌感染。
3.患处忌用激素成分外用药,同时不要用碱性肥皂搓洗。
八、临证心得
1.如果在没有明确诊断情况下,自己应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外搽治疗,开始常效果良好,皮肤炎症迅速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皮损会迅速扩大,损害边缘也不再清楚,容易误诊,此时需要取损害边缘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以明确诊断,有时还需反复检查或作真菌培养才能诊断。
2.临床中发现,内源传播途径为股癣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股癣患者合并足癣或甲真菌病,尤其与足癣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应嘱患者内裤和袜子不能同时洗涤,是预防股癣的重要方式。
3.可应用在现代研究中证实对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中药煎汤外洗患处,如白头翁、黄柏、丁香、乌梅、知母、地肤子、苦参、黄连、丹参、蛇床子、茵陈、丹皮、土槿皮等。
九、验案举隅
患者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12月。
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2014年12月1日。
主诉:右侧大腿根部环状皮损伴瘙痒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大腿根部出现小片红斑,瘙痒不适,逐渐向四周蔓延,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股癣,外用氟轻松软膏及克霉唑膏涂擦患处,症状稍解。近日因心绪不宁,饮酒食辣过多,致阴部汗出,剧痒难忍,皮疹加重,遂前来就诊。现症见右侧大腿根部大片半环状皮损,边缘隆起,伴心烦不寐,夜间瘙痒不宁,阴部汗出,小便黄,大便黏腻不爽,脘闷恶心,晨起口苦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沉。
专科检查:右侧大腿根部树叶大小半环状皮损,皮损边缘呈线弧形、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边缘隆起,境界清楚,阴囊及阴毛区可见红色丘疱疹,阴囊底部丘疱疹破裂渗出,部分区域糜烂。
诊断:阴癣(股癣)。
中医证型:血热湿盛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1.龙胆泻肝汤加减。
7剂,水煎服,日2次。
2.蛇床子30g,地肤子30g,百部30g,黄柏30g,苦参30g,日1剂,水煎泡洗。
嘱勤洗澡,衣物消毒,忌碱性肥皂搓洗。
复诊:二诊(12月8日)
患者诉仍有夜间瘙痒,胸闷恶心好转,食欲转佳,大便稍溏,但阴部汗出不减,阴囊部渗出减少,糜烂处结痂,股内侧皮损转成黯褐色,舌质淡,苔薄黄润,脉沉。
上方加夜交藤15g、五味子6g、酸枣仁9g,外涂药同上。
三诊(12月15日)
患者诉阴囊部汗出减少,皮损处大部分脱痂,丘疹消退,无明显痒感,有色素沉着斑,睡眠尚可,大便稍溏,舌苔薄黄,脉沉。
上方继服,外涂药同上。
分析:患者饮食不节,肝胆湿热下注,加之外感虫毒,郁于肌肤而发病。治疗以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为主。内服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方为在龙胆泻肝汤原方的基础上减去木通、当归、泽泻和柴胡,改黄芩为黄柏,加入野菊花、白鲜皮、刺蒺藜、川牛膝而成,方用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栀子苦寒泻火,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丹皮清热凉血,泻火而不伤阴,白鲜皮、刺蒺藜、地肤子杀虫止痒,野菊花清热解毒可防止继发感染,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半夏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外洗药中蛇床子燥湿杀虫,地肤子、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百部善杀百虫。内服外用,共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功。二诊夜间瘙痒不宁,加用夜交藤、五味子、酸枣仁宁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