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任务
与寄生虫病流行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监测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②监测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对疾病媒介和疾病流行的影响;③监测各种防治措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④通过监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研究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
二、监测内容
与寄生虫病流行相关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象要素监测
主要包括气温、积温、极端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尘暴、降水量及其分布、蒸发量、土壤温度梯度、日照和辐射。
(二)水文要素监测
主要包括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地表径流量、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径流系数、地下水储量、地下径流量、径流溶解物中化学组成、地下水位等。
(三)土壤要素监测
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态含量(N、P、K、S)、pH、交换性酸及其组成等。
(四)生物要素监测
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监测及生物多样性检测。其中,媒介生物监测主要包括动物种类、种群密度、栖息地等指标。
(五)生态要素监测
主要是对宏观生态系统演替的监测,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大型水利工程、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三、监测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设置主要考虑与寄生虫病流行与传播相关的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其确定原则主要为:①应根据监测内容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②不同监测点对同种生态类型的检测必须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尽量使监测内容具有可比性;③各监测点可依监测项目的特殊性增加特定指标,以突出各自的特点;④指标体系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且应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
四、监测技术与方法
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环境监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最终结果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出疾病控制方案。生态监测将为更深层次的卫生管理和决策部门服务,提出生态环境规划、生态设计方案。
生态监测的总体趋势是: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审视生态质量;网络设计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生态质量变化,在生态质量评价上逐步从生态质量现状评价转为生态风险评价,以提供早期预警;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单纯从理化、生物指标监测来了解环境质量已不能满足要求,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也必将逐步认识和掌握相关的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