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增长实战1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7问 价值300元和价值3万元的埋点方案有什么区别?

小坏有话说

埋点技术并不难,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埋上统计代码,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过代码统计实现采集。埋点是一把锄头,能种出什么样的庄稼还得看用锄头的人。做埋点方案时要以什么为目标?要怎么配置埋点方式?

这篇文章,通过1个故事,来告诉你增长黑客在埋点上的需求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问题解析

“老大,他们增长组又欺负人了!”

昨天的晨会上,我刚刚坐进会议室,头上的汗还没干呢,就听技术组主管在跟老板抱怨,眼神那叫一个犀利,手里的笔指着我,就像端着一把M249轻机枪。

至于原因嘛,开会的前一天我跟老板提了一个重新统计运营数据维度的需求,老板让我跟技术沟通,我就连夜做了一份数据统计需求扔到了技术组主管的微信里,所以就有了这一幕。

图1-7是对这次需求的简要罗列,一共分了3大类、9小类以及132个事件设计,也并不多嘛。

图1-7

面对技术老大的抱怨,老板云淡风轻地做了一次和事佬:“人家提了需求要尽量满足嘛,根据你现在项目的排期,尽快给实现了,需求多可以分几个版本迭代呀。”

哎哟,这是要拖?这可不行。“老大,这些需求的优先级可得排在最前面呀,没有数据分析平台,我们增长就很难实现了,再说了,我这些需求都是基本的统计,没有太难呀。”

“这还是基本?基本统计我们已经做了,PV、UV、留存、活跃……这些现在的平台上都有,你们看这些不就行了么?增长就去做活动啊,做裂变啊,做社群啊!”技术主管又一次咆哮。

这就遇到了增长运营的第一个误区,事实上,增长绝不等于裂变,也不等于社群。增长是利用数据驱动的用户增长行为,需要通过数据建立产品、用户和市场3个维度的认知。

一、增长埋点方案与常规埋点方案的区别。

我向技术主管解释,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团队在做统计分析时会统计PV、UV、下载量、注册量、App启动次数以及次日、3日、7日、15日、30日的留存率。付费产品还会统计付费用户数量以及销售额,做到对产品运营情况的明确认知。运营指标也大多围绕这些考核数据展开。但对于增长黑客的运营来说,数据统计的维度需要更加细化,在做数据统计维度时常常引入“漏斗分析”“用户画像”等主要概念。

“等等,你给我解释下用户画像需要这些数据统计的理由,这叫什么用户画像啊?”还没等我讲完,技术老大又一次咆哮。

于是我拿出了图1-8所示的用户画像数据统计理由。

图1-8

二、增长运营要通过数据建立3种认知。

“很好,这个需求一定要实现。”老板看着技术主管,技术主管抽了一下嘴角,“继续讲,整体说下思路吧。”

得到老板的认可,我感觉受到鼓舞,打算回去再做一个数据统计2.0版本的迭代。扫了一眼表情凝固的技术主管,压抑住内心的狂欢,我继续享受属于一名增长黑客的孤单。

增长黑客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建立对运营工作的产品认知、市场认知和用户认知。

1.产品认知——利用数据反馈产品和内容的用户体验。

以资讯类App产品为例,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是为了阅读资讯,那么用户数据就包括用户使用时长、阶段时间内阅读文章数量、文章阅读进度、阅读速度以及单篇文章阅读时长。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建立产品认知要统计产品的主要功能点,比如用户转发、评论属于用户行为,并不是资讯产品的主要功能点,而属于用户认知的范畴。产品认知的数据统计经常会引入一个“用户故事”的概念,这是来自于敏捷工作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增长黑客运营中被更多地称为“用户使用路径分析”。此外,通过还原用户使用产品的步骤,可以统计每一步用户的停留和流失,这就是常说的“用户漏斗分析”。

通过数据反馈可以明确产品出现的问题。如果某一页面的跳转率过低,可以从优化体验、查找代码错误等产品方向思考;如果某一篇文章的用户平均浏览时间过短或此处退出App的用户过多,那么可能是文章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产品认知是收集用户反馈的一种有效方式。2014年左右的运营团队,常常扮演客服角色潜入用户群,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但产品经理中有一句话叫“用户告诉你的往往不是他的真实需求”,因为用户只知道不爽,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爽。而数据是真实的,产品认知是建立产品、运营团队与用户3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

2.市场认知——利用数据优化推广策略和预算。

市场认知主要针对产品推广进行数据统计,用于优化推广渠道和推广成本。现在很多推广平台都有自己的数据统计后台,但一方面可能数据不够准确,另一方面采用多渠道推广后数据无法统一整合。

相较于基础的推广数据统计,增长运营的市场认知更偏重于全流程监控与优化,分为触达渠道、用户转化、角色分析、落地体验、关键引导等5个环节。在推广环节,除了分析渠道推广效果,还要对推广全流程负责。

基础推广数据大多统计不同渠道的获客数量与转化效果,但往往忽略来源渠道的用户属性,也就是增长运营中的第三个环节:角色分析。

角色分析需要与用户画像筛选相结合来使用,以来源渠道为第一维度。统计不同渠道的用户角色特征,比如注册后不访问、使用次数低等特征,来分析出推广常见的“僵尸粉”“羊毛党”等低质量用户。

而落地体验这个环节是用来优化产品以减少用户的流失率,主要统计推广落地页的用户体验数据,分析用户在落地页环节中的体验感受。落地页大多用于引导用户下载、注册或购买商品,更多目的在于留下销售线索,那么通过“漏斗分析”和“行为分析”,可以查看用户流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3.用户认知——精细化运营用户的分层依据。

其实,无论是增长黑客还是流量池,2018年爆火的运营思维都提出了精细化运营的思路,就像推广渠道中提供的用户筛选功能、今日头条等资讯平台的智能化分发,都是对用户精细化运营的实践和诠释。

移动互联网运营都在抓用户的碎片时间,然而碎片时间就那么多,用户更加关注有用、有关、有趣、时效和新奇类的内容或产品,也就是营销行业中常说的“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

用户认知更多是对存量用户活跃和黏性的提升,也就是说要满足现有用户的痛点需求。常规运营模式往往一个推送会传达给所有用户,造成用户打扰和资源浪费。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厂,比如腾讯、阿里、魅族等品牌都在做用户分层,进行精准推送。

增长运营的数据统计分为整体数据统计、行为特征统计、用户画像统计等几个方向。其中,整体数据统计是对用户行为平均值的分析,以作为用户分层的参考指标,而行为特征统计要根据产品特点来设计。

比如资讯类产品关注用户黏性,可以分析用户的停留时间、访问深度(浏览文章数量)和互动指数(收藏、分享、评论、用户原创内容等)等数据。电商产品以用户的付费行为为关键指标,就可以根据用户浏览产品特征、交易产品数量、单笔平均交易价格、优惠吸引度等数据进行分层。

通过数据筛选对用户进行分层后,需要有有效的触达方式,对用户进行鼓励、唤醒、刺激转化、引爆成单等关键行为的引导。

总结

做埋点方案往往被认为是很难的事情,而埋点的效果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将产生直接影响。好的埋点方案是不断迭代的,埋点的初衷也并不是对所有可以统计的地方都做埋点,而是考虑换一个角度,从产品倒推分析层面的需求,从分析层面的需求倒推埋点统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