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的煤炭产销协同:枣庄矿业集团煤炭产销创新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当前煤炭企业煤炭产品有效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向煤炭用户供货,为用户的生产稳定提供基础保障,谁就能长期稳定客户,从而牢固地占领煤炭市场。而不同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原煤到用户所经的各环节又存在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煤炭企业煤炭产品有效供给的难度。当前,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煤炭产品有效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炭用户需求特点的影响

计划经济时期,煤炭行业由国家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调配、统一销售,煤炭企业是通过国家与煤炭用户产生间接联系,不需要直接与煤炭用户打交道,不必过多地关注煤炭用户的需求特点。随着煤炭市场逐步放开,煤炭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需要直接面向煤炭用户,根据煤炭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品种、质量和数量的煤炭产品。当前,煤炭用户需求的特点包括:

第一,同一用户需求的多内容性。用户对煤炭的需求,除了对煤炭产品本身有具体品种、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外,还有对煤炭企业服务水平和品牌的要求。随着煤炭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和客户导向意识的增强,煤炭企业需要关注和满足煤炭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第二,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煤炭用户有工业用户、行政事业单位用户和生活用户,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90%左右。不同行业由于其产品特性、工艺条件、技术装备等不同,对煤炭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也有不同的需求。

第三,同一用户的需求具有同质性。对于同一煤炭用户而言,在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对煤炭品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大部分客户对煤质考核不再以国家标准为基准,而是以企业自己制定的条例为标准,且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煤炭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供货稳定性成为煤炭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向煤炭用户供货,谁就能稳定客户,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从而牢固地占领煤炭市场。

第四,同一用户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同一煤炭用户需求存在稳定性。但是一旦改变工艺装备,对煤炭的需求将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国家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像电力、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煤炭用户将会需要更多的优质煤、洁净煤和环保煤,这对煤炭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针对煤炭用户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如何保证煤炭供给与用户需求相匹配是煤炭企业的重要课题。

2. 煤炭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用户而言,煤炭供货稳定性极其重要。但煤炭企业自身内外部条件制约着其有效供给能力。

第一,资源储量有限,煤炭供给数量难以保证长期均衡。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对于开采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煤炭企业来说,其资源是耗竭型的,即越采越少。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约为5.9万亿吨,探明煤炭保有资源总量1万亿吨,净有效量仅1037亿吨,只占探明储量的10%。我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长期保证供货稳定性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地质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制约。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比较差,地质构造复杂,埋藏深。其总量中半数在地下垂直深度1000米以下,同一工作面不同点的煤质有可能相差很大,有的还出现断层。石炭二叠纪煤田下部煤层受到底部岩溶水的威胁,许多煤炭资源无法开采,我国大于2%的高硫煤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0%,以后产出的煤炭质量和数量将越来越难以确保。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条件仅居世界中下等水平,煤炭资源回采率低,即使是大中型矿井,其采出率也不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的平均采出率约为30%。地质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到煤炭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第三,安全因素的影响。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安全是头等大事。由于我国煤炭生产大多处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下,开采环境及其复杂,瓦斯爆炸、透水、二氧化碳超标等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如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停产、停工。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矿井的生产能力,组织好生产。

第四,煤炭供给流程特性的影响。煤炭产品从最终形成到客户使用,需要经过资源的勘探和获取、井下开采、运输提升、洗选加工、销售、运输配送、服务等若干环节。由于煤炭特有的原生性、大型散装、非标准化、易自燃等特点,使得多节点、长链接的煤炭供给流程管理难度加大,导致煤炭企业煤炭供给系统中产、供、销关系的协调复杂。

第五,煤炭营销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目前,煤炭企业在煤炭营销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客户的管理,尤其是对大客户的管理不到位。不注重与大客户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使得企业的销售极不稳定。二是主动销售意识差。在传统模式下,煤炭生产出来以后,都是客户找煤炭企业,而煤炭企业很少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没有认真制定销售策略,因此当煤炭销售不出去时,也很少去找市场,去发现客户,只有被动降价。三是没有充分考虑客户需求。传统煤炭销售把煤炭作为一种无差异的商品,因此很少考虑客户的需求差异,没有进行市场细分,所以也就发现不了客户。四是销售以后不做客户调查,售后信息反馈差。煤炭销售后,企业很少对客户的意见做跟踪调查,所以当失去客户时,也不知道原因,更不会克服质量问题、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六,其他因素的影响。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有效供给有一定的影响。

3. 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典型的计划经济特色,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煤炭的采掘、仓储、加工、运输、购销进行统一计划调配,煤炭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行政主管部口的计划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与煤炭需求企业不产生任何的联系,煤炭需求企业的要求被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炭市场向半计划、半市场管理模式过渡,除保障电煤供应外,煤炭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2013年后,以国家取消煤炭订货会和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为标志,我国的煤炭市场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煤炭市场竞争的主要态势有:

第一,煤炭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改革开放后,在煤炭品种、运输半径、客户分布大致接近的情况下,煤炭生产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与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量之和远远超过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煤炭销售价格往往是由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决定。近年来,我国对煤炭行业一直采取“调控总量、关井压产”和“国进民退”的策略,随着开采条件、产能规模条件、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煤矿的关停并转和煤炭资源的“国进民退”整合,煤炭储量和产能迅速向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集中,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炭产量远远超过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大型煤炭企业之间展开。由于资金大、实力强、资源多、渠道广,大型煤炭企业在价格战方面并不保守。

第二,煤炭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10年底全国煤炭经营许可证数量约为20万张,即煤炭销售企业约20万家,由于2013年国家取消了煤炭经营许可证,目前无法获知煤炭销售企业的准确数量。由于每一家煤炭销售企业都有自己的采购渠道和销售对象,在煤炭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煤炭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惨烈。

第三,能源替代性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近年来,出于优化能源结构和环境保护的考虑,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对煤炭能源构成了替代竞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炭用户不断实施工艺革新、技术进步、设备升级,打破了煤炭种类、品质的使用限制。例如,水泥行业旋转塞原先必须烧烟煤,现在可以烧无烟煤;化工行业煤制气用煤原先必须使用无烟块煤,现在可以使用烟煤。与此同时,煤炭加工企业的技术革新也打破了煤炭种类、品质的使用限制。例如,配煤技术的改进使得原先只能烧无烟煤的冶金行业现在也可以掺烧烟煤。

4. 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第一,煤炭产业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针对煤炭行业的无序发展,实施“控制总量,关井压产”政策,大量不符合开采、安全条件的煤矿被关闭;控制小型煤炭企业的开采量,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扩大规模,这影响到煤炭供给结构。另外,随着需求下降、产能过剩,我国开始在高耗煤行业推进去产能化,水泥、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行业的总体产能不断下降,大幅减少了煤炭的消耗量。

第二,环保政策的影响。针对煤炭资源的低效率、高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能耗标准、排放标准。要求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和利用效率,减少高污染煤炭的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加大煤炭洗选比重,鼓励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和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这必然引起煤炭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的变化。

第三,煤矿安全生产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总体形势虽日趋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不断下降,但重大、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形势,国家加大了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和整治力度,要求煤炭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安全生产设备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政府部门对煤炭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进行停产整顿,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生产。

第四,其他政策的影响。国家的煤炭价格政策、进出口贸易政策、财税政策等也会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煤炭供给。

综上所述,当前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煤炭产品有效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煤炭用户需求特点的变化、煤炭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煤炭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煤炭市场正在从传统的相对稳定型市场演变为动态多变型市场,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对煤炭产品的品种规格、需求数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要求,而且这种多样化要求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二是对煤炭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三是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客户更加关注性价比和产品的定制化,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五是市场和竞争的全球化;六是技术创新越来越快,煤炭产品研发的难度日益加大;七是大规模定制已逐渐从制造业转向煤炭业。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条件越发恶化、客户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煤炭企业如何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适应煤炭市场新的特点,按时、保质、保量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有效供给,已成为获得竞争优势、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