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中国与德国于1972年10月11日建交。2004年5月,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2010年7月,双方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并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机制。2014年3月,中德关系升格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且不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异同之处何在,经贸合作无疑是中德关系的主体,这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及互补性不无关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容量大,且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德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可再生能源、纳米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等领域拥有比较优势。由此可见,中德两国的互补性是很强的。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中方的统计,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额高达1838.8亿美元,德方的统计则超过2000亿美元。无论如何,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德国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0272个,德方实际投入333.9亿美元。此外,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24476项,合同金额达825.3亿美元。
德国也是对华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2003年4月,德国政府决定,在两国财政合作框架内向我国紧急提供价值1000万欧元的医疗设备抗击“非典”,是当时向中国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及各界累计向我国提供价值约2400万欧元的援助,并将中德发展援助项下的2000万欧元用于灾后重建。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中国的国策和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德国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截至2018年年底,经中国商务部核准的中国累计在德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高达130多亿美元。
中德的相互投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双赢”。上海大众汽车就是一个成功的榜样。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的批示正式拉开了中外轿车合资经营洽谈的序幕。经过六年的谈判,双方于1984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海大众应运而生。在探索合资经营的道路上,上海大众迎难而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滚动发展的道路,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众汽车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1.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也是一个“双赢”的案例。普茨迈斯特的主导产品是泵车,而混凝土机械产品不是其强项。因此,三一重工可以帮助它尽快开发出搅拌车和搅拌站等混凝土设备,迅速扩大其产业链,在世界市场上获取更多的优势。国际建筑信息提供商KHL集团认为,三一的收购进一步扩大了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机械市场上的影响力。
2012年6月12日,时任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的菲利普·勒斯勒尔在柏林的一次关于德国如何吸引外国投资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政府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德国,并希望德国人正视中国企业在促进其就业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但是,近几年,来自德国的杂音也时有所闻。如在2016年5月,当中国家电企业美的向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发出一项收购要约后,一些德国人却认为,如果库卡的所有者变成中国企业,其工业技术和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会受到不良影响。
2018年12月19日,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公开表示,德国内阁讨论并通过了《对外经济条例》修改草案。根据新的规定,涉及德国国防以及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在被非欧盟资本收购时,将受到德国政府更为严格的审核。他说,德国欢迎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但也会对一些敏感领域的投资进行“更仔细的审查”。且不论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否针对中国,可以预料,今后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投资时面临的阻力可能会上升。
一方面,我们希望中德关系能排除各种干扰,稳步推进,使双边合作成为实实在在的双赢;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德国投资环境的研究,尤其要研究与“绿地”投资或并购有关的各种政策、法规、程序和流程。
胡子南博士多年关注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作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对他能出版本书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本书能为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德国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江时学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