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徵收土地
由於市區人口日益增加,必須不斷尋找充足食水,以應付他們的需要,因此,在需要「徵地」的項目中,水務計劃高踞前列。1910年九龍水塘落成,增加了食水儲存量,1923年此水塘擴建,須遷走整條村;之後到了1928年,政府搬遷城門谷八條村共八百五十五名居民,以在當地興建城門水塘(又名銀禧水塘),該水塘在1935年竣工。(24)
修築道路和鐵路是另一些須徵收私人土地的主要項目。早期為了建造通往大埔的公路,政府徵收了許多公路沿線的耕地;其後又在1910年修築連接元朗和青山的邊境道路,再後來在1917-1920年間,又開闢經荃灣往青山的西部路線。(25)建造九廣鐵路(英段)也徵收了一些鄉村土地,包括一個維修區;1912年建造粉嶺至沙頭角的窄軌鐵路,同樣要徵收土地。小規模的道路改善工程也逐年展開。(26)
有一個收地案例頗特別,那是為了興建飛機場。(27)在1936年,廣闊的八鄉平原中部有二百七十七英畝土地被收購並平整,以供興建飛機場之用,不過,飛機場最終沒有建成。這塊地在1947年由政府農務處接管,發展為實驗和展示場地,但由於只用了一小部分,其餘土地就以年租方式租給當地農民。(28)這塊地的那些前地主一定就不大高興了。
政府凡徵收土地,都會賠償村民,這在殖民統治下已成常規,而政府要求鄉村搬遷時,都會另外撥出新的村址,並提供現金賠償村民舊家園的財產,被迫遷的村民就可以用這些錢興建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