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在北京,她认识了胡也频——一个扮演她弟弟给她送花的文艺男青年。
和胡的爱情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
最初,胡也频对于她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微不足道就像是沈从文对她的描述:“这个圆脸长眉的女孩子,即如女子所不可缺少的穿衣扑粉本行也不会,年轻女子媚人处也没有,故比起旁的女人来,似乎更不足道了。”
但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男子,却有着锲而不舍的“厚脸皮”精神。
暑假,她从北京回到湖南老家休假,他跟到湖南。
“我母亲诧异这是从哪里来的访问者,我也诧异这个我在北京刚刚只见过两三次面的、萍水相逢、印象不深的人,为什么远道来访。”
如此鲁莽冲动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按丁玲的性情,她是不会爱上的,可后来怎么就与他同居了呢?
有资料提到,面对满天飞的相关绯闻,叛逆的丁玲非常愤怒,赌气说:“本拟到北平后即分手,但却遭到友人误解和异议,我一生气,就说同居就同居吧……”
一个会劝女同胞们“用脑子”工作与生活的丁玲,是不会真正同居的——所以,很有可能真如某些丁玲研究者所说的,他们只不过是同住罢了,是同住的恋人关系。
丁玲曾说:“也频这个人真是纯洁得很,这样纯洁的人只有一个朱谦之,‘五四’时代的,他没有和他老婆发生关系,五年没有发生关系。”
早期的丁玲和胡也频,大概就是复制了朱谦之夫妇的同居模式。
如果说那个人们以为的开放、洒脱、狂野、热烈的丁玲是A面的话,在性方面保守矜持的丁玲是B面。
丁玲晚年说:“我要保持我自己的自由嘛,我觉得要是和你发生关系,那就好像定了。”
虽然和胡也频“同居”,但只要不发生关系,她就不属于他,她依然是自由的,自由到依然可以拥有好多奢望——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爱想爱的人,完全不受束缚。
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浪潮下,丁玲爱上了冯雪峰。
如果说胡也频冲动,冯雪峰则是十分克制;如果说胡也频单纯,冯雪峰则是十分沉稳。
很显然,克制的、理性的冯雪峰才是丁玲的菜。
但显然胡也频不愿意放手,丁玲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于是,就有了丁玲将自己置顶于舆论风口浪尖的提议:三人一起住。
三人很是经历了一番挣扎,最终,理智的冯雪峰自愿出局。
1925年秋,丁玲与胡也频结婚,那段惊世骇俗的三人行爱情终于落幕。
儿子蒋祖林的诞生,让俩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命运就是时不时让人添堵——1931年2月7日,28岁的胡也频牺牲。
丧失爱人的丁玲开始笔耕不辍地写作,将苦闷再次写进小说里。
彼时,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爆红,重新为她带来瞿秋白和冯雪峰的关注,这两人在政治思想与文学才华上始终引领着她。
而她本人的内心也有股永不放弃的力量,这股力量将她从浓郁的市井生活里,推进了辽阔的革命江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