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讨论

本书采用来自普通青少年的大样本数据,检验了四种气质维度对网络成瘾的不同影响,同时还探索了四种气质维度通过不良同伴交往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人特征(气质)和社会环境(不良同伴交往)对网络成瘾的联合影响。

与预期相符,每种气质维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均具有独特且显著的影响。意志控制与网络成瘾负相关,但感觉寻求、愤怒/挫折和羞怯与网络成瘾正相关。在以往研究中,羞怯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并不明确。我们的研究发现丰富了气质维度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文献[2,6,11,12]。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同时考察多种气质维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能够比较它们的效应并确定不同气质维度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性质。这些结果有助于以气质为基础的网络成瘾干预方案的开发。此外,这些研究结果令人信服,因为我们有代表性的大样本增加了研究结果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可推广性。

我们还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气质维度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而这是目前网络成瘾研究领域探讨不多的问题。中介分析表明,气质能通过不良同伴交往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间接路径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重要启示。

意志控制可通过减少不良同伴交往进而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该发现证实了意志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不良同伴交往的积极作用。意志控制被认为是执行功能的核心,也与儿童的高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和低问题行为密切相关[17]。这些结果表明,有必要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培养儿童意志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这些能力对个体健康的心理社会功能具有重要影响[77]

另外,感觉寻求和愤怒/挫折都对不良同伴交往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而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说明这些气质维度都对网络成瘾有间接的不利影响。有感觉寻求倾向的青少年很可能寻找能加剧这种倾向的同伴群体进行交往,因此该发现并不足为奇;个体倾向于寻找与他们遗传倾向相契合的生活环境[78]。不良同伴群体提供了风险环境,并为寻求风险的行为提供了社会认可。此外,愤怒/挫折程度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学业失败[14]、被正常同伴拒绝[79],这可能导致个体通过结交不良同伴来满足社交需要[80]。不良同伴可能引导青少年去接触网上的资源,以发泄敌意或提供惊险刺激。通过互联网个体容易获得性、武器、暴力游戏和违法犯罪的场景。同伴群体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同伴压力强化个体的偏差行为[81,82]。张锦涛等人[40]发现,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不仅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还通过同伴压力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虽然羞怯对网络成瘾的总效应是正向的,但在羞怯与网络成瘾之间发现了通过不良同伴交往的不一致中介效应:羞怯负向预测不良同伴交往,进而负向预测网络成瘾。一方面,羞怯青少年社交能力偏低,不利于建立和维持同伴关系,即便与不良同伴交往时也是如此。然而,未得到满足的社交需求会推动他们通过互联网来寻求社会交往,这可能增加他们网络成瘾的风险[83]。这些结果证实了羞怯与网络成瘾之间的正向联系,但也指出并非所有网络成瘾都被不良同伴交往所中介。

众所周知,问题行为是个体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84,85]。网络成瘾作为一种问题行为,为说明气质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引发特定的病理问题提供了例证。三个变量(气质、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成瘾)的相互联系揭示了行为如何源于气质,然后通过接触相似同伴来得以维持和放大,最终强化个体不良特质的过程。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首先,横断数据限制了因果推论。未来研究应采用纵向设计来寻找我们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证据。其次,尽管青少年自我报告在测量气质等变量时较为可靠[8,86],且Harman单因子检验[52]控制了常见的方法学偏差,未来研究仍应使用多个报告者(家长和老师)来减少共同方法偏差的潜在影响。再次,尽管样本的社会人口学背景比较多样,但所有被试均来自中国,因此研究结果对其他文化背景的推广性可能受到限制。最后,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尽管显著但较为微弱。若采用严重网络成瘾个体组成的临床样本,可能会得到不良同伴交往与网络成瘾之间更强的效应。与此同时,由于不良同伴交往可能具有无法被横断研究所充分捕捉的长期效应,未来研究有必要通过纵向设计来考察不良同伴交往的效应。

我们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由于网络成瘾会严重干扰青少年的学校、生涯和生活结果,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已开发出包括认知行为疗法[87,88]和家庭治疗[89]等在内的各种干预计划。我们的结果对多维家庭治疗模型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90]。具体而言,识别青少年的风险气质是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第一步。应限制或监控在挫折时易于感觉寻求和愤怒的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特别地,他们不大适合自由访问那些可能进一步激发刺激或围绕愤怒和负性情绪主题构建场景的互联网内容。此外,父母应限制具有这些气质特征的个体与不良同伴的接触。不过,羞怯青少年的父母则需要采用相对不同的做法。他们需要意识到,互联网可以替代和避免那些直接的社会互动,因此可能不利于羞怯青少年社交技能的发展。最后,在整个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父母应努力灌输自我控制的价值,并提供自我反思训练来促进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这种心理习惯可能使青少年能有效抵御不良同伴的压力并减少随后网络成瘾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某些特定气质对网络成瘾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并且不良同伴交往是出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路径。我们建议应对同伴环境进行监控或监督,尤其是那些可能促进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交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