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著作旨在借助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基础理论,综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阐述区域协同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以期对中部各省依靠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根据以上所述,本著作将达成四类预期成果:第一,梳理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等内容,并分类梳理出关于区域协同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经典理论;第二,通过各种统计年鉴,整理数据分析中部六省各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各省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分析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路径,并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区域协同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包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区域协同创新不同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的差异性、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情况;第四,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为中部各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
虽然关于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的文献都比较多,但是我国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理论研究方面,例如协同创新的概念、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特点等。对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也多停留在驱动机制、作用途径上,缺乏对区域协同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两个系统之间的定量分析。本著作以中部六省为例,在对相关理论深层次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大量数据,实证分析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联系。本著作的研究意义分为两方面,分别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能够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经济硬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协同创新作为新时代高效的创新模式,对于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著作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多方位地分析、阐述了区域协同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结合现实发展状况探究了如何通过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中部各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从中部六省的实情出发,对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机制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对于其他具有相同经济特征的地区推行创新驱动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本著作的研究有利于区域经济理论、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以及协同创新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能为中部各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现实意义
协同创新的过程即不同的创新主体通过协调配合,将多种资源、生产要素、信息相互整合,最终实现同一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团体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各自的发展。创新能力是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首先,对中部各省的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能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创新实践中加强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提供有利指导,也能通过推动彼此之间的创新合作,优化区域内创新要素的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以及持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效率。而对产业转型升级现状的分析能让中部六省认清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的状况,顺利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本著作的现实意义还在于说明了创新体系的发展、完善对于中部六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如何根据中部各省的发展特征构建适宜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实现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做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