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金融业态下的动产押物监管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金融部门是经营信用的主体之一,信用经营的关键在于风险管理,但风险管理能力取决于对融资主体的信息掌握程度。目前,我国现行的动产融资过程中债权人(银行)和债务人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看不住”“抢不到”“难处置”动产抵质押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动产融资的数量偏低、质量偏差,致使国内出现企业贷款需求很旺盛,但有需求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不到款,而金融机构不仅批贷条件严格,而且可能还有“难言之隐”:有的对民营企业不愿贷、不敢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担风险、担责任的现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11月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金融部门主动作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目前国内动产融资过程中的抵质押物难监管问题,作者基于物联网金融视角,通过调研动产抵质押物的监管现状与风险分析,在广泛吸收业内专家学者真知灼见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属性,从动产融资抵质押物实时感知、仓单及仓储的智能化管理,非标仓单的标准化及智能仓单的统一化管理,供应链动产融资的全程无遗漏监管等维度,构建了物联网金融业态下的动产融资押物监管模型,并对动产融资的抵质押物智能监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变革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动产融资业务的智慧式新发展,对银行全面、主动监控抵押物并及时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提高银行对动产融资的积极性,破解当下的动产融资困局,推动动产融资业务蓬勃发展,构建物联网金融信任新体系,防范化解金融信贷风险及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研究成果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配置企业资本,规范商品流通秩序以及推动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