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
唐诗的准备时期,变革南朝“旧体”的“新声”。初唐时期,诗歌延续了以南朝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风格,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不断完善和变革:一方面格律精致化,律诗的形式与格律在初唐时完成;另一方面诗歌逐渐脱离靡艳的诗风和狭窄的题材,开始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稍离旧习

虞世南
558—638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宫廷诗的大家。《蝉》是唐人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托蝉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之一。

上官仪
约605—664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入朝洛堤步月》
宫廷作家,善作五言,以“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名重一时。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为诗歌归纳总结了对仗法。他的孙女上官婉儿的诗作也继承了他的风格。
初唐四杰

王勃
约650—67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年少成名,高才博学,诗文兼具辞藻雕琢和风骨内涵。一篇《滕王阁序》,让“落霞”“秋水”“渔舟唱晚”名垂千古。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短暂一生,却留下了质量非常高的诗文。

杨炯
650—693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四杰”中诗作用靡丽之言最少的一位,整肃雄浑的风格,大开盛唐的气象。虽然和王勃是好友,但他对王勃的文坛排名在自己之上颇不服气:“吾愧在卢(照邻)前,耻居王(勃)后。”“愧前耻后”的典故就出自此。

卢照邻
约630—680后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安古意》
博学多情的风流才子,因多病隐居山中;闲散自由,作诗不拘泥于整对,常出奇制胜;擅长七言歌行,《长安古意》是初唐诗坛罕见的重量级作品,贡献了奇绝的千古爱情名句。

骆宾王
约638—?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咏蝉》
七岁咏鹅,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擅长七言歌行,善于巧妙地把抒情和叙事结合于诗作中。后来跟随徐敬业反叛武则天,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看后竟也夸他才华出众。
古风雅正

陈子昂
659—700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文武双全却不得志。擅长五言古体,《感遇三十八首》充满朴素高雅的古风格调,彻底摆脱了辞藻堆砌的南朝诗风,走真情实感的写实路线。曾两次到边塞,军事才能不得施展反被陷害,其所作的边塞诗开启了此类诗的先河。
沈宋新声

沈佺期
约656—713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独不见》
与宋之问是同年进士,一起成为宫廷文人。擅长写七律,推动了七律格式的精密化。《独不见》就是较早的标准七律佳作,被明人何景明、薛蕙推为“唐七律第一”。

宋之问
约656—约713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
家学渊源深厚,少年得志。尤擅五言律诗,使五言律诗的格律更加完善。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多次被贬谪岭南,所写的一系列贬谪诗颇具影响力。
文章四友

杜审言
约645—708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渡湘江》
杜甫的祖父,精于五言格律诗。曾经遭到陷害,其十三岁的小儿子杜并为父报仇而死,成为当时初唐朝野流传的孝子故事。

苏味道
648—705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日夜》
为人圆滑,官至宰相,成语“模棱两可”就出自他。他写的多数是宫廷应制诗,虽然仍有南朝旧习,但是风格典雅,比较擅长抒情。

崔融
653—706
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
诗文皆华美,武则天时期很多朝廷的重大表疏敕文均出自他手。他为公务呕心沥血,在撰写朝廷重大礼仪文件时猝死。

李峤
644—713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风》
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多朝,并且一直身居高位,“文章宿老”的典故就源于李峤。作《杂咏诗》一百二十首,一诗咏一物,如《日》《月》《风》等,后流传至日本,在平安时代成为贵族及士族阶层重要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