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治肺病方
肺为相傅之官,其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朝百脉、主治节。肺通调水道,其母为脾,其子为肾。治肺方有九,特点如下:
注重姜的使用
《苏沈良方》治肺病类方共九首,其中六首用到了姜,包括生姜和干姜,以生姜为主。结合相关方剂的主治病证,可以推断姜在此主要起到温肺化饮之功。《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苏沈良方》中治疗肺病重视运用辛温之药如生姜、附子、陈皮等温肺化饮,此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注重调气药的使用
《苏沈良方》中对肺病的治疗重视调气药的使用,如茴香、木香、苏合香、麝香、安息香等芳香行气;紫苏、杏仁宣降并用;紫苏、乌梅散收同施。《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治肺病方中用到调气药及调气法,可以恢复肺的正常功能。
注重补脾药的使用
《苏沈良方》中治肺病除了直接治肺还十分注重调脾气、健脾。基本治肺病方中均可见到人参、茯苓、山药、木香、甘草。在五行关系中土能生金,在方剂治法中有“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肺病。《苏沈良方》中使用益气健脾药治疗肺病直接印证了书中方剂“培土生金”的配伍特色。
治肺九方,分为治气滞方和治气逆方。
(一)治气滞方
邪气克肺或久病肺虚均可导致肺气不通,而肺气不通则宣发肃降失常,可用行气之品治疗,如九宝散治积年肺气,无碍丸治肺气不通、水气泛溢。
1.九宝散
大腹并皮、肉桂、炙甘草、干紫苏、杏仁(去皮尖)、桑根白皮各一两,麻黄(去根)、陈皮(炒)、干薄荷各三两。上捣为粗末,每服十钱匕,用水一大盏,童便半盏,乌梅二个,姜钱五片,同煎至一中盏,滤去滓,食后临卧服。治积年肺气。凡服此药,须久乃效。
2.无碍丸
大腹(炙)二两,蓬莪术、三棱(湿纸裹,煨熟)各一两,木香(面裹,煨熟)五钱,槟榔(生)一分。上为末,炒麦蘖捣粉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治肺气不通,水气泛溢。
(二)治气逆方
肺病最主要的症状为喘咳。喘由肺气上逆导致,治疗以降气为主,并根据产生气逆的原因加入化痰、健脾之药。压气散用温阳健脾益气法止逆定喘;经效阿胶丸滋阴止咳,养血止血;羌活散温里行气止咳逆;治肺喘方用蒲颓一味为末,治疗喘证日久不愈;朱砂膏镇志安神,解热止咳;半夏汤治疗痰阻气逆引发的喘咳病证;白雪丸治痰壅胸膈。
1.压气散
木香、人参、白茯苓、藿香、枳壳、陈橘皮、甘草(炙)各等分,附子(炮)。上服一大钱,煎紫苏木瓜生姜汤,再入银盏,重汤煎五七沸,通口服。止逆定喘,治疏取多后,气乏控上膈者。
2.经效阿胶丸
阿胶(锉碎,微炒)、卷柏(去尘土)、干山药、生干地黄(熟者不用)、鸡苏、大蓟(独根者最佳,日影干)、五味子各一两(净),柏子仁(别研)、茯苓、人参、百部、远志(去心)、麦门冬、防风各半两(净)。上十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不拘时候,浓煎小麦并麦门冬,嚼下半丸,加至一丸。若觉气虚,空心不用服。治嗽,并嗽血、唾血。
3.羌活散
羌活、附子(炮)、茴香(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各枣许。水一盏,盐一捻,煎一二十沸。每服二钱,热服。止咳逆。
4.治肺喘方
蒲颓一物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或温水调下,发时服。有人患喘三十年者,服之皆愈。疾甚者,服后胸上生小瘾疹痒者,其疾即瘥。一方用人参等份服。
5.朱砂膏
朱砂一两(别研细),金末一分(用箔子研),牛黄、麝香、生脑子、硼砂各半两,生犀、玳瑁、珍珠末各一两(蚌末不可用),琥珀(别研)、羚羊角各半两,苏合香(用油和药亦可)、铁液粉各一分,安息香半两(酒蒸,去沙石,别研入药),新罗人参一两,远志(去心)、茯苓各半两,甘草一两(微炙,参以下四味同捣)。上都为细末,拌和,炼蜜,破苏合油,剂诸药为小锭子,更以金箔裹,瓷器内密封。镇志安神,解热及损嗽血等疾。
6.半夏汤
齐州半夏七枚(炮裂,四破之),皂角(去皮,炙)寸半,甘草一寸,生姜两指大。上同以水一碗,煮去半,顿服。治急下涎。
案:
沈兴宗待制,常病痰喘,不能卧,人扶而坐数日矣。客有见之者曰:“我曾如此,得药一服瘥。”以千缗酬之,谓之千缗汤,可试为之。兴宗得汤,一啜而愈。
7.白雪丸
天南星(炮)、乌头(炮,去皮)、白附子(生)、半夏(洗)各一两,滑石(研)、石膏、龙脑、麝香(研)各一分。上稀面糊为丸,极稀为妙,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姜腊茶或薄荷茶下,食后服为佳。治痰壅胸膈,嘈逆,及头目昏眩,困倦,头目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