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调气方
《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意为多种疾病的发生,是因为体内气机失调。“百病生于气”的“气”,是指气机失调。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机升降出入之正常,一旦气机失调,即可发病。《苏沈良方》中治疗气机失调的方剂可分为治气滞不通方和治气机逆乱方。
(一)治气滞不通方
气滞于脾则食少纳差,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发为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
偏头痛方以生萝菔汁注鼻中,治偏头痛;胡芦巴散治气攻头痛;川楝散以川楝子、巴豆为组成,治小肠气,下元闭塞不通;仓卒散方寒热并用,治小肠气;弓弦散又名失笑散,善治妇人血气不通;治发疮疹不透方以人齿为末,乳香汤调服,治疗邪气郁阻,发疮疹不透;乌头散以乌头、川楝子、槟榔、木香为末,主治小儿气滞;小朱砂丸治小儿惊积,镇心化涎。
1.偏头痛方
生萝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治偏头痛。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
2.胡芦巴散
胡芦巴(微炒)、三棱(锉,醋浸一宿,炒干)各一两,干姜一分(炮)。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治气攻头痛。尤利妇人。
3.川楝散
川楝子一两(和皮,切四片),巴豆一两(并壳,捶令碎)。同和匀,入铫内,炒令紫色,取出,去巴豆,只取川楝子,净刷为末,每服一钱。先炒茴香,秤一钱令香,用酒一盏冲,更煎三五沸,去滓,调川楝子末,连进二服,得下泄立瘥。治小肠气,下元闭塞不通。
4.仓卒散方
山栀子四十九枚(烧半过),附子一枚(炮)。上每服二钱,酒一小盏,煎至七分,入盐一捻,温服,治小肠气。症见:脾肾气挛急,极痛不可屈伸,腹中冷,重如石,痛不可忍,白汗如泻,手足冰冷,久不瘥,卧欲死。
5.弓弦散
五灵脂、蒲黄等分,上二钱,先用酽醋一合,熬药成膏,以水一小盏,煎至七分,热呷。治小肠气断。此又名失笑散,疗妇人血气尤验。
6.治发疮疹不透方
人牙齿三五枚,炙令黄,为末,乳香汤调下。烧过温酒下亦可,服讫片时,疮便透。治发疮疹不透,畜伏危困者。
7.乌头散
乌头三两(炮,去皮),川楝子一两半,槟榔、木香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盐一捻,温服。主治小儿气滞,如疝气等。
8.小朱砂丸
朱砂一分,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尽油),半夏(汤洗七遍,为末,炒)二钱,杏仁五枚(炮,去皮尖)。面糊丸如绿豆大,二岁一丸,荆芥薄荷汤下,三岁二丸,五岁三丸。治小儿惊积,镇心化涎。如惊伏在内,即行尽,仍旧药出;如无惊,药更不下。
(二)治气机逆乱方
在人体内,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条件。气的升降,是由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共同完成并协调一致的。如果脏腑受到损伤,功能紊乱,则气的升降运动就会失去原有的规律,从而出现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改变,在此称为气机逆乱。《苏沈良方》中主要表现为呕吐与腹泻。紫粉丸以醋浸针砂止吐;软红丸以辰砂、信砒、巴豆、胭脂止吐;酒磨丸以五灵脂、狗胆汁和丸,治吐逆;芍药散以赤芍为主药加入左金丸,取调气和血之法治痢;田季散以硫黄、水银研末,酒姜汁送服,治胃反呕吐日久不愈及小儿惊吐;妙香丸治小儿胸中烦及虚积、吐逆。
1.紫粉丸
针砂,醋浸一宿,辟去醋,便带醋炒,候炒至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火烧洞赤,取起候冷,再研极细,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更啜一盏许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决定。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极神异。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可参用之。
2.软红丸
辰砂五钱,信砒半钱强,巴豆七个(取霜),胭脂一钱。上熔蜡少许,入油一二滴,和药为剂,以油单裹之,大人如绿豆,小儿如芥子,浓煎槐花甘草汤,放温,下一丸,忌热食半时久。此药疗人吐,只一服,常与人一丸,偶两人病,分与两人服,两人皆止。
3.酒磨丸
五灵脂,狗胆汁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热生姜酒磨化,再汤令极热。先煮温粥半升,持在手,令病人乘药热顿饮,便以粥送下。治吐逆,粥药不下者。
4.芍药散
茱萸(炒)半两,黄连(炒)、赤芍药各一两。上三味,水煎服。治痢。
5.田季散
好硫黄半两(细研),水银一分(与硫黄再研无星)。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钱,生姜四两取汁,酒一盏同姜汁煎熟,调药空心服,衣被盖覆,当自足指间汗出,迤逦遍身,汗出即瘥。治久患翻胃及小儿惊吐,诸吐并医。
6.妙香丸
辰砂一两,牛黄、生龙脑、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一钱,腻粉一钱,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个(肥大者)。丸如弹子丸,量虚实加减,龙脑浆水下,夜半后服。治小儿虚中积,潮热寒热,心腹胀满痛疼者。脏虚即以龙脑米饮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药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绿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药最下胸中烦及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