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斯塔夫·勒庞曾在其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写道:“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股票市场正是验证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的地方。
股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无数非理性行为的合力作用会产生系统性偏差。例如,投资者会尽快把那些盈利的股票抛售出去,对于亏损的股票却迟迟不愿卖出,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处置效应”。
投资者面对股票亏损时,感觉账面的损失是浮亏,但是一旦卖出,就会变成实际亏损。投资者不愿面对实际损失,于是继续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甚至会使用更激进的投资策略。投资者通常会投资高风险股票以博得更高的收益,结果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股票价格下跌时,投资者或多或少会有精神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很可能会使投资者迅速改变交易决策,进而产生了新的“卖压”;这种新的压力反过来又促使价格进一步下跌。投资者这种不稳定的心态会导致错误投资决策的产生。
大部分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不是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与基本面进行投资“验证”,而是基于自己过去的选择和主观的情感进行决策,这往往会导致决策错得越来越严重。
正是因为股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所以金融市场中才会出现价格短期内偏离价值、资产泡沫、群体性的“追涨杀跌”等现象。
传统经济学中的重要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在投资交易过程中并不完全成立,很多时候投资者做出的决策是情绪化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完全非理性的。
近几年,行为金融学得以发展,它把心理学、社会科学和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领域及思路连接在一起。行为金融学认为,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人的思维模式里存在着不理性模式,如期望理论、处置效应等,这些不理性模式生动地诠释了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
在股市中,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有很多,其中最隐蔽的错误是对自己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认识不足。
洞悉投资中的非理性认知和决策,了解自己在研究公司和交易股票的时候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这类不理性的行为,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交易行为既不受非理性心理的影响,也不受非理性交易情绪的干扰,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本书以行为金融学为基础,分析与阐释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认知偏差、非理性交易情绪,逐层展开讲解其现象、原因与应对方案,为投资者构建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的画像。聪明的投资者,既有理论知识做支撑,也有理性的心智和稳定的交易情绪,不会被所谓的“消息”蛊惑心智,也不会让情绪扰乱投资计划,更不会因认知偏差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从投资者进入股市开始,风险就伴其左右,学会与风险相处是一门必修课。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因认知偏差而做出错误决策,更不会因为恐惧或贪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祝愿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成为聪明的投资者!
刘锐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