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4.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工匠之术——勇于创新

重塑工匠精神,敢于挺进“禁区”

我们之所以提倡工匠精神,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蕴含着勇于探索、敢于挺进“禁区”,敢于尝试,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我们伟大的先辈之中不乏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劳动者。

鲁班是众所周知的能工巧匠,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们中间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又名公输班,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之家,从小就跟随家里人进行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还发明了木工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而创造出来的。

相传,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那种野草的叶片轻轻一摸,发现叶子两侧长着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鲁班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做成这样齿状的工具,不就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后来,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出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墨斗也是鲁班发明的。此工具以一斗形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寸。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坠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鲁班对其加以改进,此后墨斗被广泛运用于木工中。

鲁班还发明了许多农业机具和古代兵器,如钩和梯,成为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

《墨子·鲁问》中记录了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这件事。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十分实用,大大提高了楚军的作战能力。

《墨子·公输》中还记录了鲁班将普通木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的事。

鲁班正是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省时省力造福人类的重大成就,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时至今日,关于鲁班的发明创造的故事还是脍炙人口的话题,事实上,人们尊崇他、纪念他,不只是因为他留给我们无数的杰作,更为关键的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朽的工匠精神,打破一切条条框框和“所谓禁区”的勇气。

时至今日,许多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挑战的人。

职场中,囿于经验、不敢创新的员工,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行”、“那不可能”。殊不知,世界上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破坏者”。许多人不敢挑战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缺乏经验。但经验并不总是有用的,人必须在实践中去干,学以致用学会借鉴经验,才能创新。

工作中,由于分工和能力的不同,既需要有人运筹帷幄,掌管大局,又需要有人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但是不管身处什么角色,每个人都要发扬工匠精神,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动手实践的勇气。

在工作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听命于他人,人云亦云,不动脑筋,走弯路、浪费时间不说,有时难免要犯错误。所以,一个人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在实践中去学习,敢于尝试,积累经验,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有个人想挖鱼池养鱼,有人建议他在“池底铺上一层砖,这样既干净又节省水”;又有人建议他说,“不能铺砖,铺了砖,鱼就接触不到泥土,对鱼的生长不利”;还有人说……

于是,这个养鱼者犯难了,他不知该听谁的话才好。结果是,此事耽搁下来好几个月,最终他竟放弃了养鱼的计划。

上面这个案例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形象地说明了在任何时候,人都得靠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工作是这样,复杂的工作也是如此。

“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曾经说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当你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而用别人的观点去思考的时候,错误便形成了……”这句话可以进一步解释为:我们可以以他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但绝不可因此失去自己的立场。这说明,现代社会、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思考的员工。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在一家设计公司里,总裁总是对新来的员工强调一件事:谁也不准走进8楼没挂门牌的房间,否则的话,后果自负。他没有做任何解释,而新来的员工也没问这是为什么,先前招来的员工们都按照总裁的话去做,无一例外。

不久,又有一批新员工来到了公司,总裁又强调了这件事。

但是这次,有个年轻的小伙子轻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裁说:“你对这个很感兴趣是吗?不过进去之后要承担后果啊?”总裁意味深长地看着这个小伙子问道。小伙子不再做声了,但回去以后,他一直思索着总裁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和他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他断定,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奥妙。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小伙子的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虽然得到了总裁的肯定,但他依然没有打消掉要进那个房间去看看的好奇心——哪怕被公司辞退,他也想要去看一看。

一天中午,小伙子奉上司的命令到8楼找总裁签完一份合同后路过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决定进去看看这个房间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里面没有反应,他又轻轻推了推门,门是虚掩着的,一下子就被推开了,只见空荡荡的屋里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纸质的标牌,上面写着:请把这个纸牌送给总裁。

小伙子心想,既然自己已经违反规定进来了,最坏的结果是要被公司解雇,于是,他索性大着胆子,拿着纸牌走进了总裁办公室,想看看交给总裁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裁手中时,出乎意料的是,总裁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和蔼可亲地对他说:“你正是我要找的人。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只知道遵照上司的指示唯命是从,那么,他还能有什么新的思想和突破呢?我们是设计公司,最需要的就是活跃的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否则就将会是一潭死水,终将被市场淘汰。”随后,总裁又和小伙子谈了一些关于产品研发方面的问题,小伙子也毫不隐讳,把对现在一些研发的产品的看法及产品中的一些缺陷都说了出来。总裁对小伙子说:“我想任命你为公司的产品开发部经理,你能胜任吗?”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小伙子诧异地问道。

“不,我观察你很久了,我相信凭你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你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总裁满怀期待地看着小伙子。

后来,这个小伙子果然不负重望,带领整个团队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产品,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个案例说明: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机会,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证明,在工作中,那些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做的始终是底层次的工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工匠;而有想法、勇于打破“禁区”的人,才有能力解决问题,为自己在工作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才能称为合格的“工匠”。

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想象力

你是不是曾经埋怨过工作没有新意,或觉得工作压力太大?假如你真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你为何不勇于打破这种局面呢?

正所谓“不破不立”,一直按着条条框框做事的人,只能一生平庸,没有什么作为;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发现一片新天地,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时,人们都说他们“不可能”成功,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飞机终于飞上了天,并且成为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其实,现今社会是在前人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任何如今看起来自然而然的东西都包含着前人的智慧与创造。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想象力,这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关键,每个人都是活跃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不同领域中从事各种创造性劳动的“工匠”,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禁锢自己的想象力,而应“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有所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霍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的想象力十分令人惊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根据他的“推论”,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揭示了人类“外星邻居”的生存状态:

有着吸尘器般巨型嘴巴的吃草动物,以闪电为食的水母,生活在零下150℃星球上的长毛多腿兽……乍一看这些“想法”,大部分人都会以为这是小孩子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谁会想到这是一位68岁老人的想象杰作!很显然,霍金的想象力让人惊诧。

有人说,在科学领域,可怕的不是错误,而是失去想象力。霍金是深谙此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想象科学大师。

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务,想象力都将是其必备的工作能力之一。理性让人有方向可循,感性助人在方向之下开拓各种可能。不要让自己的思考被各种规则、公式或是数据“框住”,创意通常发生在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人因为有了想象力,才华才有了差异性和独特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创新思维立足于更高的平台,这样,我们才能独具匠心、独出心裁、独占鳌头。

美国有家商学院设立了一个天才销售奖,学生们要想获得这个奖项,就要设法完成一些在常人看来几乎是无法完成的销售目标。

比如,在克林顿总统就任期间,这个奖项要求一个人把一把旧式的砍木头的斧子销售给总统。这似乎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克林顿总统没有“砍木头”这样的爱好。

但在布什总统刚刚上任的时候,一位学生经过精心策划,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件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这位学生给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尊敬的布什总统,祝贺您成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我非常热爱您,也很热爱您的家乡。我曾经到过您的家乡,参观过您的庄园,那里美丽的风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是,我发现庄园里的一些树上有很多粗大的枯树枝,我建议您把那些枯树枝砍掉,不要让它们影响庄园美丽的风景。现在市场上所卖的那些斧子都是轻便型的,不太适合您,正好我有一把祖传的比较大的斧子,非常适合您使用,而且我只收您15美金,希望它能够帮助到您。”

布什看到这封信后,立刻让秘书给这位学生寄去了15美金。于是,一次几乎不可能的销售成功完成了,空置了许多年的“天才销售”奖项终于有了得主。

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人只有不断开发自己的大脑,发挥想象力,因地制宜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完全可以做到因势利导,甚至做到自信地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传统工匠精神的精华所在,人的很多奇思妙想之所以最后都能变成使人类受益的发明创造,就来源于我们潜力无限的大脑。

找到“好点子”,做事有“路子”

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做一名称职的工匠,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学会巧干。什么是巧干?巧干就是要有方法和有技巧,而这都建立在能够找到“好点子”基础上,最终用最巧妙的方法将问题完美解决。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家房屋装修公司负责两栋刚竣工的大楼的内部装修。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该公司终于准时地完成了任务。在装修完成的第二天,公司经理收到一张购买两只小白鼠的账单,他不禁感到奇怪:那两只小白鼠是他的一个员工买的,可是这跟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呢?于是,经理把那个员工叫来,问他账单是怎么回事。

那个员工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负责装修的那座楼里要安装新电线,我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管道。管道有10米长,但直径只有25厘米,而且都砌在砖石里,还转了4个弯。一开始,我们用尽了方法,却不知道怎样让电线穿过去。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到一家商店买来一公一母两只小白鼠。然后我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把它放到管道的一端,让另外一人把那只母鼠放到管道的另一端,并想办法让它发出叫声。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就沿着管道跑去救它。公鼠沿着管道跑,身后的那根线也就被拖着跑。我把电线拴在那根线上,公鼠就这样拉着线穿过了整个管道。”

这个员工的回答让经理非常满意。由于他积极“想点子”解决难题,后来受到了公司的嘉奖。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一个人如果想做一名称职的“工匠”,就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去思考和摸索如何能巧干事,而不是对待问题不加思索或一味蛮干,人只有巧干才能想出更有效的“点子”来,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就是不断地面对问题进而找出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一再证明,再简单的问题,若不去“找方法”,也会较使工作效率低下,问题越来越多;再困难的问题,只要积极地去“找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促使问题最终也迎刃而解。许多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开动脑筋,必定能有所突破。所以,不管我们是哪个行业中的“工匠”,在面对工作时,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要向那些优秀的工匠们学习,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想出“好点子”,巧干而不蛮干。

史玉柱曾建议一个创业者“在弱小的时候,不要蛮干,要巧干”,史玉柱本人也是一个善于找方法、“想点子”的“巧干”高手。

“脑白金”上市初期,史玉柱的资金不足,做不起大规模广告宣传,他就想办法另辟蹊径。他看到了媒介公关在商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想出了一系列“好点子”来打响品牌。首先,他出版了一本书,书中详细讲述了人们的健康的重要性,书中虽没有提及“脑白金”产品,却让消费者了解了“褪黑素”。然后,为了更深入地向人们灌输“脑白金”这种产品,他又使用了电视广告,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这为史玉柱在短短3年内销售额达到十几个亿,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玉柱所做后来成为营销界的经典案例。

稻盛和夫也是一个能迎难而上、用心去找“好点子”的好工匠。他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

稻盛和夫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公司的显像管零件U形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的评价是“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意味着松下电子公司对合作商十分“吝啬”。

对于新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的优势,给了京都陶瓷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一点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对此,京都陶瓷公司里有一些人很灰心,认为公司尽力了,成本上再也没有下降的空间了,再这样做下去的话,公司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困难是在给自己未足够地挖掘解决办法找借口,员工只要积极主动地想方法,就能最终找到解决之道。

于是,经过再三摸索,京都陶瓷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员工,也要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子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整体的营运成本大大降低了,即便是在满足了松下电子苛刻利润要求的情况下,剩余利润也颇为可观。

稻盛和夫的成功说明,当人在某个难题面前屡屡受挫时,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静下心来,继续开动自己的大脑,用心发掘“好点子”,也许“好点子”会不断涌现出来。

“方法总比困难多”,人只要找到“点子”,工作就会有“路子”,这是我们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成为好工匠的必由之路。

用心捕捉灵感和机会

有句话说得好:“心在哪里,事业就在哪里”。一个人,只要肯用心投入事业,专注于每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细节,就能抓住每一个灵感,成为一名出色的工匠,让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

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虽然汗水很重要,但成功也离不开那1%的灵感。灵感能够产生机会,而机会能给人们带来成功和财富。当然,灵感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该怎样去发现和抓住那1%的灵感呢?

下面的这个故事应该会对人们有所启发:

一位教授在给学生上课讲磁场的作用力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拿出一只装满了掺杂着铁屑的沙子的大纸盒,一边展示给学生们看,一边说:“这些沙子里掺杂着铁屑,请问你们能不能用眼睛和手把铁屑挑出来?”学生们都摇头,认为这根本不可能。

教授说:“我们的确无法用眼睛和手从一堆沙子中间挑出铁屑,然而,有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从沙子中间挑出铁屑。大家猜猜是什么?对,这种工具就是磁铁。”教授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磁铁,只见他把它放在沙子里搅动着。马上,在磁铁的周围就聚集了很多铁屑。教授把那一团铁屑举起来给学生们看,说:“这就是磁铁的魔力,我们用手和眼睛无法做到的事,它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得很好。”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的工作和我们对工作的态度——那堆沙子就是我们的工作,沙子中的铁屑就是工作中的一点点灵感和机会,而那块磁铁,就是我们的心。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工匠,在工作中发现成功的机会,靠的不仅仅是手和眼睛,更是心。人只有用心,才能像磁铁吸出铁屑一样,发现和捕捉到成功的灵感和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47年,在美国的密歇根州,有个叫爱德华·洛厄的年轻人正帮着他的父亲做木屑生意。一天,一位邻居跑过来,想向他们要一些木屑,因为她的猫房里的沙包给冻住了,她想换一些木屑铺上去。洛厄从一只旧箱子里拿出一袋风干了的黏土颗粒,建议对方试试这个,因为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特别强,他们就是采用这种材料来清除油渍的。

几天以后,这位邻居又来了,她想买一些这样的黏土颗粒。这时,洛厄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弄来一些黏土颗粒,分5磅一装,总共装了10袋。他把自己的新产品命名为“猫房铺”,打算以每份65美分的价格卖出去。周围人听说后都笑他想发财想疯了,因为一般铺猫房用的沙子便宜得多。

但出人意料的是,洛厄的10袋黏土颗粒包很快就卖完了。而且,那10个买家还再次找上门来,指明要买“猫房铺”。一种品牌就这样创出来了。

你能想象吗?在1995年洛厄去世前的两三年时间内,他通过销售“猫房铺”,盈利高达两亿美元。

普普通通的黏土颗粒,却能带来亿万的生意,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为什么“馅饼”只“砸”在了洛厄的头上呢?因为他用心,所以才抓住了灵感和成功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洛厄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工匠。

善于捕捉灵感,从灵感中寻求机会,是许多创业者成功的秘诀。

有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既“没关系”又“没背景”,只能找到一家远洋轮船公司干一份又苦又累的维修工作。然而后来他决定改变命运,于是开始在工作中用心找机会,终于,他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他所在的远洋轮船公司经常出海。有一次,船停在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港湾。那时候,当地的美国人不太喜欢吃鲜贝,因而捕鱼的船往往留下鱼后,就把那些一起捕捞上来的超大号的鲜贝扔掉。可他知道,那样大的鲜贝在广州简直可以卖出天价,属于极品海鲜!于是,他每每说服当地渔民让他把鲜贝带回广州。

一大船的鲜贝运回广州后,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因为他的“留心”,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且没有花费一分一毫的本钱。

后来,他又一次随远洋轮船公司的船航行到了墨西哥某个港湾。那个港湾盛产海马,但他惊奇地发现,当地人并不知道这在中国被称为“好东西”的海马的价值。小孩子们从水桶里捞出海马,当玩具一样互相扔着玩!

于是,他又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给了那些孩子一些零食,让他们把海马晒干了给他。一大批干海马运回国内后,很快就销售一空他又赚了一大笔钱。而这次经历更让他意识到,生活中只要多多留心,发财的机会到处都是。

又有一次,他的船航行到了非洲的一个港口。他和船员们下船后,坐在一棵树下休息。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一种红色的树籽“噼噼啪啪”地被吹落到地上。他仔细观察着这些红豆,每一颗都玲珑剔透,红润可爱,而且全是心形的。他忽然想到,这些树籽,不就是非洲的“相思豆”吗?它们比中国的“相思豆”——红豆更加神秘!

想到这里,他找来了一位当地人,问他收集几麻袋红豆需要多少钱。那位当地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摇头说:“这不过是些没人要的树籽,你收它干吗?”他不多解释什么,执意要买下红豆。那人见他执意要买,就说“给几袋面粉吧”。于是,他用几袋面粉换来了几麻袋红豆。

红豆运回国内后,果然不出所料,大受恋爱中的人的欢迎。他将这些红豆做成了手工艺品,更是卖了个好价钱。以后当他拥有了上千万的身家,他决定辞职,最后他出国,来到了中国人不多的佛罗里达州扎根下来,做餐馆和房地产生意。

他没有像其他中国人一样开中餐馆,而是开了家日本“铁板烧”。他说:“我所居住的地方亚洲人很少,我的餐馆只能走高档路线,以低成本高价格的经营策略方能成为当地名人经常光顾的名餐馆。”

他叫张永年,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美籍华人。如今,他在美国已拥有七家餐饮连锁店,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匠”。

奋斗的结果,是努力的结果,也是机会、机遇的结果。一个人无法预料自己什么时候会灵光一闪,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只要一个人肯用心,保持敏感度,没准就能把一时的灵感转变为自己成功的机会。

今天的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会有很多机会,一个人作为一名“工匠”,也许会仅靠一个灵感、一个创意就脱颖而出。这个主动权在你自己。所以,在工作中多用心、多去发掘这样的机会,用心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换种思维做事,成为优秀“工匠”

人们通常都生活在一种习惯当中,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总是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然而事实证明:打破思维的“墙”,“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试着将自己的“心径”扩大1毫米的话,一定会发现工作中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创意,而换一种思维做事,会让自己成为不同于他人的有创新意识的“工匠”。

众所周知,福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却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发明研制成功了汽车,并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王国。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制造8缸引擎上。

一天,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8缸引擎。”那些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所以,他们以一种“宽容”的目光看着福特,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8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很不合适”,并向他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但福特并不听取这些意见,只是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8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只好勉为其难地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8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了。”然而,福特不是个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8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于是,工程师们只好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花的时间更多了,而福特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研究的结果仍与上次一样:“先生,8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福特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福特对工程师们说:“先生们,我必须有8缸引擎,你们现在就开始去做吧。”

猜猜接下来如何?工程师们制造出了8缸引擎。

这个案例从某种意义上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重在创新的伟大之处,福特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世上有难事,但怕“有心人”。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摆脱固定观念的束缚,积极努力地去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是一句普通的话,普通得甚至很多人读后就忘记了。但是,在一些喜欢思考而且眼光独特的人眼里,却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有16位人士立即对这一信息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他们都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作为本金,并很快办好了营业执照。

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相关发行手续时,邮政部门却告诉他们,由于很快就要进行中期选举,此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办理,开放时间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总之,目前办这样的一份刊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15个人很快就递交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一个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却没有放弃,也没有把他人认为的“不可能”放在心上,他认为“不利因素”会转化为商机,这不,邮政人员的一句话,就为他“消灭”了15个竞争对手。

华莱士回到他租住的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在未婚妻的帮助下,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入征订单寄了出去。就这样,《读者文摘》诞生了,而且很快创造了奇迹。到20世纪末,《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

几十年以来,《读者文摘》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中一直牢牢稳坐“第一把交椅”。《读者文摘》取得的成功证明了华莱士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人一旦改变了固定、僵化的思维方式,灵活地去思考,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是可以实现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想比别人更成功,就要打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只有这样,才可以出其不意、以奇制胜。

“换个思维想问题”,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主动地锻炼自己,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1)积极尝试新事物。

积极尝试新事物,能让自己不断开掘思路,发掘潜能。

(2)尝试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如果一个人敢于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就会挑战自我,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不敢”的旧习惯中摆脱出来,养成“敢于”的新习惯。

(3)不要总是订计划。

很多人爱“订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的一生往往无法订出所谓清晰的计划,因为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着作用。因此,生活中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迸发出来的,人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到这些转瞬即逝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