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两型农业”的理论基石
“两型农业”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也是新技术范式和新制度范式的变革,需要新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一)生态文明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模式是构建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指导社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
生态文明建设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重视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力图采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调节社会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升华,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下,“两型农业”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了生态农业的实践模式。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规律,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综合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获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其宗旨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类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更需要静下来反省包含人口、资源、环境、产出等整个生产体系,寻求多方位的协同发展,以为后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后,1987年发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提出了其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其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
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到农业领域,就是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这个概念最早于1985年由美国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提出。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指出可持续农业是指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采用技术调整和制度机制手段,最终实现农业发展能够可持续的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需要的目的。全球都在寻求建立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以保障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科技进步是一种重要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如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够不断研发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现代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助于实现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生产制造、产品消费以及产品废弃和回收的全过程中,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态资源循环型经济,其三个重要的特征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其中减量化是在资源投入的源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进入生产系统的资源使用量;再利用是生产过程中的方法,是指将生产过程中资料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再次利用到生产过程中,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是产出端的方法,通过把生产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处理量,同时减少生产端自然资源的投入使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开展绿色设计、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实施绿色营销、科学严格的绿色管理制度、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国民经济的绿色核算等。
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农业发展即为循环农业,或者称为农业循环经济,有学者认为,“两型农业”的本质内容之一就是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建设的农业经济发展形态,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具有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特征,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两型农业”与循环农业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特征方面是一致的,因而,“两型农业”实际上就是以循环农业为主要构型的实体。
(四)低碳经济理论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巴厘路线图为全球迈向低碳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低碳经济以应对碳基能源消费带来的气候变化为基本要求,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以及制度体系创新,通过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通过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生产体系构建以及低碳产品开发等途径和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综上,低碳经济包含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个方面,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形体。
低碳经济指导下的“两型农业”就是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的消耗,是减少人、财、物投入的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低碳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端、农业生产过程端以及农业产出消费端的整个生产消费环节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发展低碳农业,构建“两型农业”发展模式,需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创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新型肥料和生物农药等,有效抵御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清洁农业生产环境;其次,发展沼气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后,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科学营林,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